一、《馬可·波羅游記》是馬可·波羅在哪寫的
《馬可·波羅游記》,由魯思梯謙編寫。
馬可·波羅(1254~1324年)是意大利人,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在700年前(元朝),他就游遍了中國及其它亞洲國家,他也是第一個旅游云南的外國人。他在考察云南民族風情時,作過很多描述,如他在記述金齒(今保山)地區的民俗時寫道:“此地男女有用金片鑲牙的習俗”,“男人又在他們的臂膊和腿上刺一些墨色的斑狀條紋,這被看作是一種裝飾和有體面的標志”。
當地人民“彼此進行交易,為著債務或信用而必須履行某種契約時,他們的頭目就取來一塊四方木,分成兩半,在上面各劃一些刀痕,表示所商議的數目。兩半的標記一樣,各持其一。
期滿時,債務者如數還清,債權者便繳出所持的一半木塊,雙方都滿意”。這種鑲金牙、紋身、刻木記事的習俗,在當地兄弟民族中,至今猶存。
這些史實,說明了《馬可·波羅游記》是第一本外國人用文字介紹云南民族風情的著作。此書被后人稱為“世界奇書”,它為溝通中西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中意友誼寫下了令人注目的一頁。
二、馬可波羅游記
據歷史記載,馬可波羅游記是在1298年寫出的,原本早就不見了,現存的各種版本有150種,包含多種語言的譯本,最老為1351年版,現在流行的是16世紀的版本。
馬可波羅游記的出現,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原來還有一個比他們的家園更為富庶繁榮的東方世界,這本書的意大利原文本并不叫做游記,而是世界概述Divisament dou Monde。 歐洲人原來也和我們中國人一樣,以為世界只有他眼見的那麼大;我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中國,他們把身邊的海叫做地中海。
都以為自己是住在“天下”的中心,馬可波羅讓他們看到東方還有這樣大一個帝國。 馬可波羅游記使西方人對東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出現了探尋東方世界的狂熱。
哥倫布按照地圓說的設想,企圖開辟海上通向中國的航路,就是受到馬可波羅的影響,1482年8月3日,他帶著西班牙女王致中國大汗的書信,還帶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開始了一直向西的航行。經他作過眉批的這本書,至今還保存在西班牙Seville的圖書館中 《馬可波羅游記》描述了神奇的東方,中國的歷史和思想因此被介紹到西方去,并且產生巨大影響。
馬可波羅到中國來,他的身份是傳教士,也就是說,他來中國的目的主要是傳教。但他驚奇地發現,中國竟然那么大,生活那么豐富奇特,于是開始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
作為游記時期漢學研究的代表作,《馬可波羅游記》打開了西方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門。 雖然今天我們對馬可波羅游記的真實性依舊爭論不已,但不可否認,馬可波羅游記對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科技的發展、航海事業的開拓以及西方宗教在中國的傳播引進都有著無比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