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回鄉的詩句
1.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二、形容回鄉的詩句
1.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三、形容回到故鄉心情的古詩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忽然傳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 初聞此訊,止不住的鼻涕眼淚灑滿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們的愁容都消失了, 我胡亂地收著詩稿和書籍,(詩書是詩人文人的生命,作者把自己心愛的詩書這樣隨意的卷,可見作者內心的喜悅)高興地簡直要發狂。 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飲酒, 有明媚的春光作伴,和家人一起回到家鄉。
我想象著立刻出發,從巴峽啟程,穿過巫峽, 一路順流而下,經過襄陽,再前往洛陽,回到自己的故鄉。
四、求形容故人回鄉的詩句
回鄉偶書(2)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后,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余,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于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復這一句即順勢轉出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
句,看僅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訪舊半為鬼”時發出的陣陣驚呼,因親朋沉淪而引出的種種嗟嘆,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只好籠而統之地一筆帶過了。三四句筆墨蕩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鏡湖,在今浙
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周圍三百余里。賀知章的故居即在鏡湖之旁。雖然闊別鏡湖已有數十個年頭,而在四圍春色中鏡湖的水波卻一如既往。詩人獨立鏡湖之旁,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觸自然涌上了他的心頭,于是又寫下了“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詩人以“不改”反
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凈盡了。從直抒的一二句轉到寫景兼議論的三中句,仿佛閑閑道來,不著邊際,實則這是妙用反襯,正好從反面加強了所要抒寫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
了。還需注意的是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回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與第一首相比較,如果說詩人初進家門見到兒童時也曾感到過一絲置身于親人之中的欣慰的話,那么,到他聽也親朋介紹以后,獨立于波光粼粼的鏡
湖之旁時,無疑已變得愈來愈感傷了。
五、形容回鄉的詩句有哪些
1.《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鬢毛衰 一作: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2.《臘日》
唐代: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3.《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4.《同州端午》
唐代: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5.《門有車馬客行》
唐代:李白
門有車馬賓,金鞍曜朱輪。
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親。
呼兒掃中堂,坐客論悲辛。
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巾。
嘆我萬里游,飄飄三十春。
空談帝王略,紫綬不掛身。
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
廓落無所合,流離湘水濱。
借問宗黨間,多為泉下人。
生苦百戰役,死托萬鬼鄰。
北風揚胡沙,埋翳周與秦。
大運且如此,蒼穹寧匪仁。
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