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階段學過的杜甫和李白的詩帶題目
初中階段杜甫詩六首,李白詩共九首,如下: 一、李白九首: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3《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5《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7《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8《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李白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二、杜甫六首: 1《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5《羌村三首》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6《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二、初中階段學過的杜甫和李白的詩帶題目
初中階段杜甫詩六首,李白詩共九首,如下:
一、李白九首: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3《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5《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7《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8《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李白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二、杜甫六首:
1《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5《羌村三首》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6《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三、初中階段學過的杜甫和李白的詩都有哪些
1、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3、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唐·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四、初中以前學過李白的詩有哪些
初中: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 友 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課外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小學: 23.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
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
“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
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24.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
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
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
“盡”“孤”“獨”“閑”等詞,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
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
“只有”,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2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簡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
“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
五、李白的詩集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李白的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的生平】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愿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
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的詩歌特點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
當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
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
六、李白和杜甫詩歌
「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 風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塞上曲」李白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靜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杜甫 去年行宮當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減骨肉親, 每語見許文章伯。 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
昨夜邀歡樂更無,多才依舊能潦倒。 「立秋后題」杜甫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前出塞九首」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騏?,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馀里,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勛。豈知英雄主,出師亙長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軍。遂使貔虎士,奮身勇所聞。
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群。誓開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獻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云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將驕益愁思,身貴不足論。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初中學過李白杜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