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之渙的詩句全部
1、《涼州詞二首》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2、《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送別》
唐代: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4、《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5、《宴詞》
唐代:王之渙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二、有關于王之渙的詩和劉禹錫的詩句
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 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 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劉禹錫《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劉禹錫《秋詞》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劉禹錫《烏衣巷》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劉禹錫《陋室銘》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 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孔子云:何陋之有?。
—— 劉禹錫《陋室銘》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 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 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 劉禹錫《秋詞二首》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 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其一》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 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劉禹錫《金陵懷古》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 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 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 劉禹錫《始聞秋風》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劉禹錫《秋風引》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九》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 劉禹錫《秋風引》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其一》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 劉禹錫《蜀先主廟》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 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 劉禹錫《楊柳枝 》。
三、王之渙的詩句什么詩句是爬得越高看得越的詩句
王之渙,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天寶間,與王昌齡、崔國輔、鄭昈聯唱迭和,名動一時.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詩六首,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和《送別》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兩首最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這首古詩怎么背王之渙的涼州詞
涼州詞 王之渙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黃 河 遠 上 白 云 間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風 不 度 玉 門 關 . 作者背景 王之渙(66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并多被當時樂工傳唱.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鵲樓》等. 注詞釋義 涼州詞:又名《涼州歌》,唐代傳唱于涼州的樂曲名.涼州,在今甘肅武威. 仞:長度單位.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 羌笛:古時西北少數民族所吹的一種管樂器. 楊柳:指《折楊柳》曲調. 何須:何必. 度:經過. 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是唐時通往西域的要路關口. 古詩今譯 奔騰的黃河就來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萬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楊柳不綠,春風從來未到過玉門關. 名句賞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凄怨而又悲壯的情感.詩的首句寫自下而上對黃河的遠眺,次句寫邊塞環境的險惡,兩句合在一起,用大筆寫意的手法,渲染刻畫了邊塞風光的雄奇蒼涼和邊防戰士們生活環境的艱苦惡劣.后兩句筆鋒一轉,引入羌笛之聲.折楊柳送別本是唐人風習,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詞更能引起思鄉的離愁.可如今在這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想要折一枝楊柳聊寄別情也不可能,這怎能不讓人更感悲傷.全詩表現了盛唐詩人悲涼慷慨的精神風貌。
五、王之渙的古詩有哪些啊
王之渙詩集 王之渙,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
天寶間,與王昌齡、崔國輔、鄭 昈聯唱迭和,名動一時。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 味無窮。
詩六首,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其一)和《送別》三首皆 著名,又尤以前兩首最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詩中的“欲窮千 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涼州詞二首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六、王之渙的詩詞有哪些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橫吹曲辭·出塞
王之渙
黃砂直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送別
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宴詞
王之渙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九日送別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