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拜師”的詩句有哪些
1.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2.林琴南敬師
清代:佚名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赍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3.尋隱者不遇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4.送元暠師詩
唐代:柳宗元
侯門辭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魯心猶在,從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燈。
莫讓金錢施,無生道自弘。
5.師說
唐代: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拜師收徒依照中國古代拜師禮內容有:
(1)弟子向老師贈送六禮束修,古時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于勤;蓮子心苦,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得圓滿;干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2)行跪拜,雙手獻茶之禮。
(3)老師回贈禮品。
2.傳統的師徒關系僅次于父子關系,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建立如此重大的關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一般拜師禮儀分成四個程序。
第一,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第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師傅、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然后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
第三,師傅訓話,宣布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師禮適用于所有師生關系,不僅普通學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師禮儀規定,皇太子初入學,拜見老師的程序及要求,與州、縣學的拜師禮是一樣的。拜師的禮俗反映了對授業解惑的老師的尊敬,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人學之后則強調敬師,在行為規范上要求:遇見老師,必作揖行禮;老師提問,必起立回答;向老師提問,要舉手;老師坐著時,學生應該侍立一旁;老師站著,學生就不可以坐著; 老師在場,學生不可高談闊論,等等。
二、關于嵩山的詩句
王維 《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嵩 山 清/顧炎武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鄰。
石開曾出啟,岳降再生申。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馨。
豈知巢許窟,多屗濟時人。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韻 宋/劉敞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
宿昔望見之,恨不生羽翰。卷臠塵土中,日月如波瀾。
邇來老將至,更覺行路難。聞君謝車徒,選勝窮峰巒。
幽深每獨往,神異多所觀。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顏。
吹笙煙霧中,舉手留盤桓。信非人間境,邈與時俗戀。
顧懷平生舊,慰以逍遙篇。三復想在目,令人愧衣冠。
處世闊且疏,幼輿亦有言。一丘與一壑,自謂無間然。
安得從君游,解纓弄云泉。昏昏歲復晏,相望空長嘆。
嵩山十二首 宋/歐陽修 公路澗 驅馬渡寒流,斷澗橫荒堡。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
擊汰玩游鯈,倒影看飛鳥。留連愛芳杜,漸下西峰照。
拜馬澗 昔聞王子晉,把袂浮丘仙。金駿于此墮,吹笙不復還。
玉蹄無跡久,澗草但荒煙。二室道 二室對岧峣,群峰聳崷直。
云隨高下起,路轉參差碧。春晚桂叢深,日下山煙白。
師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自峻極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系馬青松陰,躡屣蒼崖路。
驚鳥動花林,空山答人語。云霞不可攬,直入冥冥霧。
玉女窗 玉女不可邀,蒼崖郁岧直。石乳滴空竇,仰見泬寥碧。
徙倚難久留,桂樹含春色。玉女搗衣石 玉女搗仙衣,夜下青松嶺。
山深風露寒,月杵遙相應。靈蹤杳可尋,片石秋光瑩。
天 門 石徑方盤紆,雙峰忽中斷。呀豁青冥間,畜泄煙云亂。
杉蘿試舉手,自可階天漢。天門泉 煙霞天門深,靈泉吐巖側。
云濕顥氣寒,石老林腴碧。長松暫休坐,一酌煩心滌。
天 池 高步登天池,靈源湛然吐。俯窺不可見,淵默神龍護。
靜夜天籟寒,宿客疑風雨。三醉石 拂石登古壇,曠懷聊共醉。
云霞伴酣樂,忽在千峰外。坐久還自醒,日落松聲起。
峻極寺 路入石門見,蒼蒼深靄間。云生石澗潤,木老天風寒。
客來依返照,徙倚聽山蟬。中 峰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一徑林杪出,千巖云下看。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游少林寺 唐/沈佺期 長歌游寶地,徙倚對珠林。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贈嵩山焦煉師 并序 李白 嵩丘有神人焦煉師者。不知何許婦人也。
又云生 于齊梁時。其年貌可稱五六十。
常胎息絕谷。居 少室廬。
游行若飛。倏忽萬里。
世或傳其入東海 。登蓬萊。
竟莫能測其往也。余訪道少室。
盡登 三十六峰。聞風有寄。
灑翰遙贈。二室凌青天。
三花含紫煙。中有蓬海客。
宛疑麻姑仙。道在喧莫染。
跡高想已綿。時餐金鵝蕊。
( 鵝蕊一作蛾藥 ) 屢讀青苔篇。 ( 青一作古 ) 八極恣游憩。
九垓長周旋。下瓢酌潁水。
舞鶴來伊川。還歸空山上。
獨拂秋霞眠。蘿月掛朝鏡。
松風鳴夜弦。潛光隱嵩岳。
煉魄棲云幄。霓裳何飄搖。
( 裳一作衣 ) ( 飄搖一作萎蕤 ) 鳳吹轉綿邈。愿同西王母。
下顧東方朔。紫書儻可傳。
銘骨誓相學。
三、表達敬仰的詩句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表達作者對孟浩然高尚品德的敬佩和贊揚
《丞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四、徒字開頭的詩句
《賦戚夫人楚舞歌》李昂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顏如花。
閨中歌舞未終曲,天下死人如亂麻。漢王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風花菡萏落轅門,云雨裴回入行殿。日夕悠悠非舊鄉,飄飄處處逐君王。
閨門向里通歸夢,銀燭迎來在戰場。相從顧恩不雇己,何異浮萍寄深水。
逐戰曾迷只輪下,隨君幾陷重圍里。此時平楚復平齊,咸陽宮闕到關西。
珠簾夕殿聞鐘磬,白日秋天憶鼓鼙。君王縱恣翻成誤,呂后由來有深妒。
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顧能幾時。黃泉白骨不可報,雀釵翠羽從此辭。
君楚歌兮妾楚舞,脈脈相看兩心苦。曲未終兮袂更揚,君流涕兮妾斷腸。
已見儲君歸惠帝,徒留愛子付周昌。《丈人觀》徐氏早與元妃慕至化,同躋靈岳訪真仙。
當時信有壺中景,今日親來洞里天。儀仗影空寥廓外,金絲聲揭翠微巔。
惟慚未致華胥理,徒卜升平萬萬年。《幸白鹿觀應制》蘇颋碧虛清吹下,藹藹入仙宮。
松磴攀云絕,花源接澗空。受符邀羽使,傳訣注香童。
詎似閑居日,徒聞有順風。《贈彭州權別駕》蘇颋雙流脈脈錦城開,追餞年年往復回。
只道歌謠迎半刺,徒聞禮數揖中臺。黃鶯急囀春風盡,斑馬長嘶落景催。
莫愴分飛岐路別,還當奏最掖垣來。《故西臺侍郎上官公挽歌》李乂宇內文儒重,朝端禮命優。
立言多啟沃,論道盛謀猷。顧日琴安在,沖星劍不留。
徒懷東武襚,更掩北原丘。《吳宮怨》張籍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
吳王醉后欲更衣,座上美人嬌不起。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
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滿宮紅實垂,秋風裊裊生繁枝。
姑蘇臺上夕燕罷,他人侍寢還獨歸。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
《哭于鵠》張籍青山無逸人,忽覺大國貧。良玉沉幽泉,名為天下珍。
野性疏時俗,再拜乃從軍。氣高終不合,去如鏡上塵。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今來吊嗣子,對隴燒新文。
耕者廢其耜,爨者絕其薪。茍無新衣裳,曷用光我身。
奠酒徒拜手,哀懷安能陳。徒保金石韻,千載人所聞。
《城南》張籍漾漾南澗水,來作曲池流。言尋參差島,曉榜輕盈舟。
萬繞不再止,千尋盡孤幽。藻澀訝人重,萍分指魚游。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曝鱉亂自墜,陰藤斜相鉤。
臥蔣黑米吐,翻芰紫角稠。橋低競俯僂,亭近閑夷猶。
目為逐勝朗,手因掇芳柔。漸喜游來極,忽疑歸無由。
氣狀雖可覽,纖微諒難搜。未聽主人賞,徒愛清華秋。
《相和歌辭?日出行》李賀白日下昆侖,發光如舒絲。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旸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何鑠石,胡為銷人。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日出行》李賀白日下昆侖,發光如舒絲。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旸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爾鑠石,胡為銷人。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盧照鄰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早度分水嶺》盧照鄰丁年游蜀道,班鬢向長安。徒費周王粟,空彈漢吏冠。
馬蹄穿欲盡,貂裘敝轉寒。層冰橫九折,積石凌七盤。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隴頭聞戍鼓,嶺外咽飛湍。
瑟瑟松風急,蒼蒼山月團。傳語后來者,斯路誠獨難。
《于時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贈柳九隴》盧照鄰提琴一萬里,負書三十年。晨攀偃蹇樹,暮宿清泠泉。
翔禽鳴我側,旅獸過我前。無人且無事,獨酌還獨眠。
遙聞彭澤宰,高弄武城弦。形骸寄文墨,意氣托神仙。
我有壺中要,題為物外篇。將以貽好道,道遠莫致旃。
相思勞日夜,相望阻風煙。坐惜春華晚,徒令客思懸。
水去東南地,氣凝西北天。關山悲蜀道,花鳥憶秦川。
天子何時問,公卿本亦憐。自哀還自樂,歸藪復歸田。
海屋銀為棟,云車電作鞭。倘遇鸞將鶴,誰論貂與蟬。
萊洲頻度淺,桃實幾成圓。寄言飛鳧舄,歲晏同聯翩。
《巫山高》盧照鄰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哭金部韋郎中》盧照鄰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見一星亡。
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長寂寂,哭位自蒼蒼。
歲時賓徑斷,朝暮雀羅張。書留魏主闕,魂掩漢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載罷撞郎。《哭明堂裴主簿》盧照鄰締歡三十載,通家數百年。
潘楊稱代穆,秦晉忝姻連。風云洛陽道,花月茂陵田。
相悲共相樂,交騎復交筵。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
黃公酒爐處,青眼竹林前。故琴無復雪,新樹但生煙。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客散同秋葉,人亡似夜川。
送君一長慟,松臺路幾千。《相和歌辭?陌上桑》李白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金絡。不知誰家子,調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論秋胡。寒螀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雜曲歌辭?枯魚過河泣》李白白龍改常服,偶被豫且制。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
作書報鯨鯢,勿恃風濤勢。濤落歸泥沙,翻遭螻蟻噬。
萬乘慎出入,柏人以為誡。《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