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愛國主義的古詩
《示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滿江紅 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己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從 軍 行 (選一) ★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一)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少 年 行 (選一)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魂欲不勝簪.愛國的古詩詞有: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兒》【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滿江紅》【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
二、【愛國主義精神的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三、寫一句反映愛國精神的詩句
【標題】:燕歌行【年代】:唐【作者】:高適【體裁】:樂府【內容】:--------------------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簡析】:這首詩熱烈地頌揚了士兵們的英勇愛國精神,同時嚴厲地抨擊了將領們享樂腐敗和視士兵生命為兒戲的輕敵冒進,使苦與樂、莊嚴與無恥形成了鮮明的對此。
結句借古喻今,點出朝廷因用人不當所造成的惡果,比一般因靖邊而思名將的含義更為深刻。全詩形象鮮明,氣勢奔放,四句一韻,流轉自然。
四、寫一句反映愛國精神的詩句
【標題】:燕歌行
【年代】:唐
【作者】:高適
【體裁】:樂府
【內容】:--------------------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簡析】:
這首詩熱烈地頌揚了士兵們的英勇愛國精神,同時嚴厲地抨擊了將領們享樂腐敗和視士兵生命為兒戲的輕敵冒進,使苦與樂、莊嚴與無恥形成了鮮明的對此。結句借古喻今,點出朝廷因用人不當所造成的惡果,比一般因靖邊而思名將的含義更為深刻。全詩形象鮮明,氣勢奔放,四句一韻,流轉自然。
五、急
查看文章 古代經典詩詞500句(2)2008-09-19 16:56 古代經典詩詞500句(2) 24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42、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李白·清平調) 24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4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唐·崔顥·黃鶴樓) 248、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張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別董大) 250、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唐·高適·燕歌行) 251、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唐·高適·封丘縣) 252、今夜偏知春意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夜月) 253、柴門聞狗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255、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25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唐·杜甫·水檻遣心) 25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258、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259、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0、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杜甫·春望) 26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唐·杜甫·春望) 26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陽樓) 26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5、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唐·杜甫· 春日憶李白) 26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 267、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26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題) 269、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見) 270、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書懷) 27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27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唐·杜甫·登高) 27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 274、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75、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7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杜甫·絕句) 277、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唐·杜甫·贈花卿) 27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唐·杜甫·蜀相) 279、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唐·杜甫·恨別) 28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81、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82、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3、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唐·杜甫·秋興) 284、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唐·杜甫·曲江) 285、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唐·杜甫·曲江) 286、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87、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唐·杜甫·客至) 288、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唐·岑參·逢入京使) 289、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90、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29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29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翃·寒食) 29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29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295、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296、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297、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98、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29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300、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30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501、當身邊沒有榜樣,自己就是榜樣。
(成功賺錢網) 30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韓愈·原道) 303、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304、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張籍) 30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306、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唐·韓愈·初春小雨) 307、云橫秦嶺家何。
六、描寫愛國主義的詩句
1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七、愛國主義的詩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 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祖國啊,母親!” “我愛你,祖國!” “死后方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八、【表現愛國主義情懷的有關詩句】
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陸游愛國詩篇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里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④廄(jiu):馬房.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 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筑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陜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為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里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并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對復國大業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心頭始終郁結著慷慨之情,所以當夜深人靜、聽窗外風雨時,觸景生情——由風雨大作的氣勢聯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從而抒發了詩人寶刀不老,愿為收復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志豪情,并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勇武及收復失地的壯志.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岳:與上句夸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夸張西岳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為仞.岳,高大的山.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戍邊將士為國御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后四句刻畫人物,表現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正是為后四句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主題.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境的艱苦,以“隨金鼓”和“抱玉鞍”來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及高度警惕來寇的情景.結尾兩句“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詩人代替將士們直抒胸臆,更是音韻鏗鏘,氣勢豪壯,表達了誓死消除邊患,為國立功的愿望與決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指劍門關以南,也稱劍南,這里代指古代蜀地.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于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沉郁、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一掃往昔沉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后,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兩句以轉作承,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