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壯志的詩句
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國.楚.屈原《涉江》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離騷》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6.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8.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10.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11.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1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13.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15.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16.少年心事當拂云——唐.李賀《致酒行》17.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2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25.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2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28.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3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31.濁酒難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清.秋瑾。
2. 【表現雄心壯志的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 少年心事當拂云——唐.李賀《致酒行》 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3. 壯志豪情的詩句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
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
4、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
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
6、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
7、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 巢>
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 翰>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
4. 文天祥寫的什么詩豪情壯志
文天祥《過零丁洋》簡析--------------------------------------------------------------------------------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雜文參考 → 文天祥《過零丁洋》簡析 2004-08-26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譯】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愛國詩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敵,兵敗被俘,始終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誘,最后從容就義。
他后期的詩作主要記述了抗擊元兵的艱難歷程,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慷慨悲壯,感人至深。 【注釋】 ①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一經,指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時已無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里四周星用整數。
舊注多以“四周星”為文天祥1275年應詔勤王以來的四年,其實本詩前兩句應當合起來理解,是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④“山河”句:指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
⑤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嘆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戰船中。
⑦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
制作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后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馀。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
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們從字里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
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范圍。
5. 古詩中雄心壯志的詩句
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明)楊繼盛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功決不還。
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千三越甲可吞吳
6. 表達壯志的詩句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7、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9、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1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