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有首詩形容少女豆蔻年華的
你好
是杜牧吧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韻譯】: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杜牧年輕時曾隨
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后來離開揚州趙長安,臨行時寫了兩首
七絕給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稍頭二月
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開花,色淡紅,極鮮艷。二月
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詩人借用“豆蔻稍頭二月初”來比喻
“娉娉裊裊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體態柔美,自后人們便
常以“豆蔻年華”一詞特指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
2.有哪些描寫女子豆蔻年華的絕美詩句
豆蔻之年,這源自唐代杜牧的《贈別》詩中有“婢婢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大意說柔弱美麗的十三歲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剛發芽的豆蔻梢頭的嫩芽呢。豆蔻原來比喻嫩芽,關鍵是說十三四歲的少女。再加上“年華”二字,更清楚點明了這個令人喜愛、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麗的年齡時段。
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華”一語形容少女,雖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說的“十三余”這個具體年歲,但也有個大致的限度。
3.豆蔻年華的詩詞有哪些
杜牧的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作品譯文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五代詞人李珣《南鄉子·歸路近》“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
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詞中用豆蔻表達了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熱愛。
李珣乃南方人士,而且是草藥學家,理應該對豆蔻比較熟知,他所言的豆蔻,花朵下垂,也很有可能是艷山姜。因此豆蔻年華中的豆蔻在不少后世詩人的眼里便是艷山姜。
4.描寫豆蔻的詩句
《鷓鴣天 寄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呂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
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
人悄悄,漏迢迢,瑣窗虛度可憐宵。
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
《贈別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
木犀花。
5.描寫“豆蔻”的詩句有哪些
1.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宋代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解釋: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
2.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唐代杜牧《贈別二首》
解釋: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3.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宋代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解釋: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
4.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宋代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解釋: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麗的豆蔻梢頭。
5.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清代納蘭性德《鬢云松令·枕函香》
解釋:此時正月照在那紅豆蔻之上,那時曾月下相約,如今月色依然,人卻分離,她是否依然依稀如舊?
6.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宋代秦觀《滿庭芳·曉色云開》
解釋: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別恨離情,十年間渾然大夢,屈指算令人堪驚。
6.表示年齡的詩句
豆蔻年華 年輕力壯 牙牙學語 蹣跚學步 血氣方剛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過半百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