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桂花的詩句
描寫桂花的詩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桂子:桂花。
傳說月中有一棵桂樹,所以下云“月中落”。兩句寫杭州靈隱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潔,桂子飄香。
唐·宋之問 《靈隱寺》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裛:香氣襲來。 唐·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唐·劉禹錫《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
翛翛:瀟瀟,形容雨聲。荔子:荔枝。
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紅如火。 宋·蘇軾《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 一抹雕欄,噴清香桂花初綻 清·洪升《長生殿·驚變》 桂花桂花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當代^我>。
2.寫出帶有桂花或菊花的詩句
桂花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劉禹錫的“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蘇軾的“江云漠漠桂花濕,梅雨翛翛荔子然”。還有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清人張云敖的絕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頌桂的詩句雖多,但是觸景傷懷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開篇亮出一幅中秋月夜圖,“冷露”、“濕”桂花,暗寓詩人心境之“冷”,桂花既是院中實實在在凝結著夜露的桂花,又是詩人望月時的聯翩浮想,虛指傳說中的月中桂樹,這樣詩人的孤寂與感傷、相思與懷歸便與廣寒宮中獨味凄涼的嫦娥的情思暗自契合,使全詩的意境更為悠遠,更耐人尋味。幾多相思,幾重鄉愁,躍然而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唐朝詩人宋之問《靈隱寺》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是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明代邊貢《嫦娥》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唐朝白居易《憶江南》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唐朝白居易《寄韜光禪師》芙蓉泣露坡頭見,桂子飄香月下聞----虞儔《有懷漢老弟》參考資料:?md=3菊花詩詠菊詩雖不始于陶淵明,但陶翁的愛菊,由于宋人《愛蓮說》的推許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為菊花的護花神。菊花以黃色顯示自己的容貌。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黃花”在詩人筆下成了菊花的代詞。
“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初唐王績見到菊花吐艷,醒悟到重陽節的來臨。
杜甫在戰亂中度過重陽,“舊采黃花賸,新梳白發微”;“苦遭白發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從時序的推移中覺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卻用“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顯示他所特有的豪情。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
最早詠白菊的當推劉禹錫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劉一再見諸吟詠:“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
花的潔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妝”;花的嬌貴使得“桂叢慚并發,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憶經歷的杭州、洛陽、蘇州“三處菊花同色黃”,晚年見到“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時,不由得既興奮又感慨。
中唐時白菊還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隱筆下,便是“霜天白菊繞階墀”了。相應地詠白菊詩也多了起來。
司空圖對白菊懷有偏愛,寫有《白菊雜書四首》和兩組《白菊三首》。詩人喜歡菊花,看重的是“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杜甫)。
元稹說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僧齊已贊它“無艷無妖別有香”,聲明自己“栽多不為待重陽”,“卻是真心愛澹黃”。
東坡一句“菊殘猶有傲霜枝”,既贊菊花的品格亦隱喻自己的情操。〔菊韻〕--李師廣--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子--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唐·太宗《賦得殘菊》: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唐·白居易《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唐·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吳履壘《菊花》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明·唐寅《菊花》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賞菊》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3.寫出含有花名的詩句杏花:桂花:菊花:梅花:梨花:
杏花: 應物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 戴叔倫 【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權德輿 【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后見寄(時為太常卿)】 春光深處曲江西,八座風流信馬蹄. 鶴發杏花相映好,羨君終日醉如泥. 元稹 【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云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 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B 溫庭筠 【長安春晚】 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 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 唐彥謙 【無題十首】 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 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 鄭谷 【小桃】 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 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嬌. 羅隱 【杏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吳融 【憶街西所居】 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欲歸時不得歸. 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 韋莊 【聞春鳥】 云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 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劉兼 【春夜】 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 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白居易 【游趙村杏花】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溫庭筠【杏花】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韓偓 【大酺樂】 晚日催弦管,春風入綺羅. 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雍陶 【離京城宿商山作】 山月吟聲苦,春風引思長. 無由及塵土,猶帶杏花香. 李商隱 【柳下暗記】 無奈巴南柳,千條傍吹臺. 更將黃映白,擬作杏花媒. 宋祁【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梅堯臣【初見杏花】 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 淺紅欺醉粉,肯信有將梅. 范成大【云露堂前杏花】 蠟紅枝上粉紅云,日麗煙濃看不真. 浩蕩風光無畔岸,如何鎖得杏春園. 蘇軾【蝶戀花】 雨霰疏疏經潑火. 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 繞遍回廊還獨坐,月籠云暗重門鎖. 李商隱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千. 楊萬里 【詠杏】 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 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桂花:應物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 戴叔倫 【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權德輿 【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后見寄(時為太常卿)】 春光深處曲江西,八座風流信馬蹄. 鶴發杏花相映好,羨君終日醉如泥. 元稹 【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云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 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B 溫庭筠 【長安春晚】 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 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 唐彥謙 【無題十首】 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 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 鄭谷 【小桃】 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 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嬌. 羅隱 【杏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吳融 【憶街西所居】 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欲歸時不得歸. 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 韋莊 【聞春鳥】 云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 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劉兼 【春夜】 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 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白居易 【游趙村杏花】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溫庭筠【杏花】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韓偓 【大酺樂】 晚日催弦管,春風入綺羅. 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雍陶 【離京城宿商山作】 山月吟聲苦,春風引思長. 無由及塵土,猶帶杏花香. 李商隱 【柳下暗記】 無奈巴南柳,千條傍吹臺. 更將黃映白,擬作杏花媒. 宋祁【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梅堯臣【初見杏花】 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 淺紅欺醉粉,肯信有將梅. 范成大【云露堂前杏花】 蠟紅枝上粉紅云,日麗煙濃看不真. 浩蕩風光無畔岸,如何鎖得杏春園. 蘇軾【蝶戀花】 雨霰疏疏經潑火. 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 繞遍回廊還獨坐,月籠云暗重門鎖. 李商隱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
4.請寫出與桂花有關的古詩句
鷓鴣天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品桂》清.張云敖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
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秋夜牽情》 宋.朱淑真
彈壓西風擅眾芳, 十分秋色為誰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桂花》宋.呂聲之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夸橘綠與橙黃。
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
《東城桂》唐·白居易
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
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詠巖桂》
宋·朱熹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廣泛用于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后人亦稱桂花為“天香”
唐代宋之問《靈隱寺》一詩中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憶江南》一詞中的“山寺月中尋桂子”等等,都記述了這一傳說。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常把桂樹與月亮連在一起,正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發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