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隱居山林的詩句
歸園田居·其三作者: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其一作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山居秋暝作者: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隱居山林的詩句
歸園田居·其三
作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一
作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表達歸隱的詩詞
要說歸隱,當然要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看看下面的怎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五首(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歸園田居五首(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4.形容“悠然自得,隱居深山”的詩句有哪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 釋義:隨意地在庭院中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剛好看到了南山。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釋義:長久地被束縛在籠子里,現在終于可以回歸自然了。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早上起來到田野間清理荒草,晚上扛著鋤頭披著月色回家休息。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釋義:隨意行走,不經意間來到流水的盡頭,索性坐下來觀看云海的起伏。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釋義:青牛臥在暖意十足的花叢間,白鶴在高高的松樹上慵懶地睡眠。
5.表示隱居的詩句有哪些
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魏晉陶淵明所作的《飲酒·其五》 白話文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白話文釋義: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出自唐代:太上隱者《答人》 白話文釋義:我偶爾會來到松樹下,頭枕石頭睡覺。
深山中沒有日歷,所以到了寒氣消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4,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出自唐代:賈島《尋隱者不遇》 白話文釋義: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哪里去了?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5,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出自唐代:李白《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白話文釋義: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云,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表達王維隱居山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