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有重字的詩句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送人入蜀
作者:齊己
何必閑吟蜀道難,知君心出嶮巇間。
尋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錦水還。
兩面碧懸神女峽,幾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滿貰新沽洗旅顏。
宋·李石《漁家傲·贈鼎湖官伎》:西去征鴻東去水,幾重別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卻送元九》: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宿齊山僧舍》張喬:一宿經窗臥白波,萬重歸夢隔煙蘿。
2.含有再字的詩句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箜篌引 曹植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菩提寺私成口號 王維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豫章行苦相篇 傅玄
苦相身為女,卑陋難再陳。
男兒當門戶,墮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
女育無欣愛,不為家所珍。
長大逃深室,藏頭羞見人。
垂淚適他鄉,忽如雨絕云。
低頭和顏色,素齒結朱唇。
跪拜無復數,婢妾如嚴賓。
情合同云漢,葵藿仰陽春。
心乖甚水火,百惡集其身。
玉顏隨年變,丈夫多好新。
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
胡秦時相見,一絕逾參辰。
詠懷 阮籍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牛山,涕泗紛交流。
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室思 徐干
峨峨高山首,悠悠萬里道。
君去日已遠,郁結令人老。
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
時不可再得,何為自愁惱?
每誦昔鴻恩,賤軀焉足保。
古意報袁功曹 江淹
從軍出隴北,
長望陰山云。
涇渭各異流,
恩情于此分。
故人贈寶劍,
鏤以瑤華文。
一言鳳獨立,
再說鸞無群。
何得晨風起,
悠哉凌翠氛。
黃鵠去千里,
垂涕為報君。
望荊山 江淹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
南關繞桐柏,西岳出魯陽。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悲風橈重林,云霞肅川漲。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早發揚州還鄉邑 孫萬壽
鄉關不再見,悵望窮此晨。
山煙蔽鐘阜。水霧隱江津。
洲渚斂寒色,杜若變芳春。
無復歸飛羽,空悲沙塞塵。
酬忠公林亭 包融
江外有真隱,寂居歲已侵。
結廬近西術,種樹久成陰。
人跡乍及戶,車聲遙隔林。
自言解塵事,咫尺能輜塵。
為道豈廬霍,會靜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蕭森。
持我興來趣,采菊行相尋。
塵念到門盡,遠情對君深。
一談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書移尚禽。
長相思 曹鄴
妾顏與日改,君心與日新。
三年得一書,猶在湘之濱。
料君相輕意,知妾無至親。
況當受明禮,不合再嫁人。
愿君從此日,化質為妾身。
3.含“輕、重、萬、舟”等的七字詩句
含有這些詞的詩是《早發白帝城》。
1、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詩歌翻譯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但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多么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能回返,兩岸猿猴的蹄聲不斷,回蕩不絕。
猿猴的蹄聲還在回蕩耳邊,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3、詩歌注釋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
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為返還之作。
應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2.朝:早晨。
3.辭:告別。 4.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人云間。
5.還:返回。 6.啼:鳴、叫。
7.住:停息。 4、詩歌鑒賞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
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
“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
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
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
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
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
(《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
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
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
5、寫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
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6、詩歌評價 這首有名的七絕,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美輪美奐,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一般讀者不必知道作者寫詩時的心境,只單純地體會詩中所傳達出來的三峽順水行舟的快感就會覺得很美了。其實詩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時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壯麗多姿、順水行舟之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
明白了這些情境內涵,美感就更為豐富。 前人對此詩好評如潮,如《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
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又丁龍友云:"此是神來之調。
"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布景著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閑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
4.帶里的詩句
帶里的詩句:
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宋·蘇軾
2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滿江紅·寫懷》宋·岳飛
3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 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4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詩 / 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5
眾里尋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6
稻花香里說豐年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7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8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別董大二首》 唐 · 高適
9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長恨歌》唐·白居易
10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長恨歌》唐·白居易
11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長恨歌》唐·白居易
12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13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14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15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16
濁酒一杯家萬里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7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8
千嶂里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20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21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觀滄海 / 碣石篇》 漢 · 曹操
22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23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
24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龜雖壽》 漢 · 曹操
25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 · 柳永
26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秋思》 唐 · 張籍
27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送友人》 唐 · 李白
28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唐 · 李白
29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唐 · 杜牧
30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竹里館》 唐 · 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