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軾用詩句表達出來的品質
你問的好廣泛。。。蘇軾不同的句子表現出的各個階段的人生感想都不同,除開豁達和重情,還有淡然恬靜和樂觀。我在下面自己寫幾個吧,希望你用的著。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燕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像這首還衍生了今天的一個成語叫雪泥鴻爪。有感嘆時光飛逝,勸人珍惜時間和超脫世事的意境和品質。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這是他被貶惠州時的作品,有樂觀釋然,淡然恬靜,享受自然,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境。
2.蘇軾有哪些品質
1寧靜淡泊 定 風 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2 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 赤壁賦 3 聰明智慧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考官梅圣對蘇軾的文章驚為天人,但對上文拿捏不準。在蘇軾拜見他時,梅問及堯和皋陶對話的出處。
蘇軾笑答:“想當然耳。” 實際上,上面典故出自《禮記》,發生在周公身上,蘇軾考試時候記到堯上了,但居然蒙過了老師梅圣,可見功力非凡。
4 有愛心善良 蘇軾退房 蘇軾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肖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
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
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內。
(見宋 費袞《梁溪漫志》 5 風趣幽默 ,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
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
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
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
“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
“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6 有才華 蘇軾復官后,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
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
蘇軾欣然應約,并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
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ì)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
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
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
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
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
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啊(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 高風亮節 作為文人,難免就喜歡在政治上毫不避諱的抒發己見。幾乎就是才華同義詞的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保守派的蘇軾對王安石的變法維新更是狂炮猛轟。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 變法推行的第十個年頭,面對蘇軾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終于坐不住了。蘇軾因此被貶湖州,接著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審。
史稱。
3.描寫蘇軾高貴品質的名句
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蘇軾那樣深情歌頌友誼,并且把友誼寫得那么美!如: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永遇樂》 又如“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南歌子》 “知道故人相念否,攜翠袖,倚朱欄。”——《江城子》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
……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
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水龍吟》。
4.蘇軾寫的詩有哪些
蘇軾的詩: 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蘇軾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守歲詩 蘇軾 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嘩。
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儋耳 蘇軾 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
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飲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5.蘇軾的詩有哪些
這些是他贊美夕陽的詩
餞別王十一南游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
野寺人來少,云峰水隔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復何之。
6.體現蘇軾品質的事跡(最好短一點,至少3個,寫出是什么精神品質)
一、據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墻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戲坡:“此墻東坡斜矣!”(這面墻東邊的坡那邊傾斜了。)
蘇東坡仰頭大笑,隨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是因為把石頭放得太過去了。)嵌名為巧,雙關尤妙。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一個睿智聰慧、至情至性的蘇東坡躍然紙上。
二、一次,蘇東坡問佛印和尚:“在你的慧眼看來,你覺得我像什么樣呢?”佛印對于朋友的詢問,只是贊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很高興,可卻把話題轉到了佛印身上。
嘲諷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樣嗎?就像一坨牛屎!”說完,蘇東坡還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語,似乎沒有生氣。
蘇東坡自以為棋勝一招,回去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素來聰慧,聽說完他們的事情后,對他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佛門講究心境,佛印看你像一尊佛,那是他心里有佛,而你看他像屎,那就是你自己心里有屎。”
聽完這一句話,蘇東坡頓時愣住了,明白佛印笑而不語的原因,頓時羞愧難當。
三、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時,有人告狀說有個人拖欠購綾絹的兩萬錢不肯償還。先生于是把那人召來詢問,(欠錢者)說:“我家是以制扇為職業的,正趕上我父親去世,而又從今年春天以來,連著下雨,天氣寒冷,做好的扇子賣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錢。”
先生仔細地看了他很久,說:“暫且拿你做的扇子來,我來幫你開張。”一會兒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夾絹扇面二十把,順手拿起判案用的筆書寫行書、草書,畫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寫畫好的扇子交給那人說:“去外面快賣了還錢。”那人抱著扇邊流淚答謝邊往外走。
剛出了府門,就有喜歡詩畫的人爭著來用一千錢買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馬上賣完了,來得晚的人想買也買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離開的地步。賣扇子的人于是全部還清了欠款。
整個杭州郡的人都稱贊感嘆(這件事),甚至有感動得流淚的人。這則故事體現了蘇軾對老百姓的關心,關心百姓疾苦,愛民如子。
四、有一天,蘇軾與幾個朋友相約出游,不料天降急雨,眾人都紛紛跑著找地方躲雨,只有蘇軾一人在雨中拄著竹棍淡定前行。過后,蘇軾寫下一首《定風波》。
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人生幾多風雨,往事如煙如幻,無須再提,該走的終究要走,該來的終究要來,對經歷過起起伏伏的東坡來說,“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只管在風雨中前行,我自無怨無悔。
五、蘇軾退房:蘇軾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
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肖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
于是蘇軾對她說:”你的老屋,就是我買了,你不必太過悲傷,我現在就把房子退了還給你。“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內。
7.蘇軾的詞表現了他什么方面的品質和形象
蘇軾。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 “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 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蘇軾品質和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