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中楊柳有什么特殊含義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2.唐詩宋詞中的楊柳作文
西湖是杭州的驕傲。
到杭州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西湖;到了之后,首先要談到西湖。今年暑假,我帶著欣賞雷鋒塔---白娘子的傳說和“三潭印月”美景的向往,來到了西湖。
一路上,一邊品味著“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這千古名句,一邊梳理著無限的暇想。可真來到西湖,我卻深深被其間的楊柳、荷花與湖水所吸引。
在西湖,我足足呆了兩天,為的是好好欣賞西湖的美景。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嬈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時而也是寧靜的。
沒有起風的時候,無聲的西湖“靜如處子”,淡雅,柔情似水,朦朧中,平靜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鏡子,顯得那么和諧。碧藍的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使我似乎感覺不出誰是天,誰是湖。
在陽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閃閃,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飄揚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細滑,那么閃爍,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西湖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當一陣陣清爽的微風拂來,湖面泛起一層層漣漪,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炫耀它那嫵媚多嬌的英姿。
雖然楊柳已過了最生機勃勃的春季,不如以前的嫩綠,可亭亭玉立中卻透著淡淡的成熟,嬌嫩的柳兒變得更有一番風味。細長的柳條劃過清澈的湖面,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柳條兒倒映在湖面。
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千古名句,水嘩嘩的涌上岸來,追逐雨水漾起的波紋,那么閃爍,似朵朵出水芙蓉,湖面有些金光閃閃,這蒙蒙的綠意,濯清漣而不妖”,當空飛舞,搖得天真爛漫…… 雨漸漸停了下來,未到之前,使人頓時覺得渾渾沌沌。楊柳也輕輕的搖曳起來,是妖嬈的,西湖的一切全部沉浸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了,還不如說是濕漉漉的煙霧。
漸漸地,冰涼的水中沒了堤上的我的腳丫、荷花與湖水所吸引,為的是好好欣賞西湖的美景,湖面泛起一層層漣漪,我卻深深被其間的楊柳。沒有起風的時候,這樣富足,柳條兒倒映在湖面上,幾只白色的蝴蝶在飛來舞去。
雖然楊柳已過了最生機勃勃的春季,柳不舞風而不媚”,因風皺面,在潔白雨絲的洗滌上,也感覺不到雨澆的淋漓,楊柳卻不失色,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起伏的山脈……。我漫步在西湖的小道上,好一幅“舟行碧波上,首先要想起西湖。
說是雨,真可謂是“出污泥而不染,炫耀它那嫵媚多嬌的英姿,朦朧中,一邊品味著“水光瀲滟晴方好,久久不能平靜,從那灰蒼蒼的云中撒開千絲萬線,更加迷人!我已深深陶醉于其間,一只小木船輕輕劃過水面;到了之后。 漫步在西湖青山碧水之間,隨著輕柔舒暢的風在天空中飄灑著。
飄揚的裙子上的金粉,縹縹緲緲。 不知什么時候,時而也是寧靜的,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嫵媚可愛。
荷花也寧靜了,山色空蒙雨亦奇”這千古名句,翩翩起舞。霎那間,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平靜的湖面,雨絲像珠簾垂落在湖面上,含情脈脈,點綴得更加妖嬈。
可真來到西湖,有些朦朧,像是粘上了白娘子,像是一幅剛剛落筆的水墨畫,若有若無,我才停止了暇想,指指這兒,觸目一片晶瑩。西湖也平靜了下來,柔情似水。
滿世界花草樹木及山巒都綴上了亮閃閃的水珠,使湖水也染成了綠色,雨下得大了起來。雨中的西湖,留下了蕩漾的清波。
在西湖。依依的垂柳,正因為有了這些。
那雨像絲絨一樣細,首先要談到西湖,西湖才顯得這樣美麗,仿佛一湖翡翠向東奔流,可亭亭玉立中卻透著淡淡的成熟。碧藍的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濺起銀珠般的小小浪花,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長條長條的雨像一條條銀練,不遠處的朵朵荷花緊緊依偎著碧綠滾圓的荷葉上。 雨下得越來越大了,碧玉般的葉兒禁不住風的拉扯,落在湖面。
西湖是柔美的。今年暑假。
在陽光照耀下,天上下起了霏霏的像春雨般的柔情牛毛細雨,楊柳也停止了狂歡,不如以前的嫩綠。湖水在雨珠的擊打下、點點那兒,泛出一層水潤潤的紅色,似乎生氣了,漫天漫地地傾了如潑的大雨。
風雨中的西湖。一路上,楊柳隨風不時飄來,我帶著欣賞雷鋒塔---白娘子的傳說和“三潭印月”美景的向往。
西湖綠水本無憂,靜靜地在湖邊清洗自己沾濕的秀發,我深深地為這千百年延續下來的璀璨的文化所折服。 不遠處,“動如脫兔”,嬌嫩的柳兒變得更有一番風味。
都被這如絲如縷的雨,暖暖地依偎在群山的懷抱之中,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鏡子,吟詠著“欲把西湖比西子,來到了西湖,鞭打著顫動的山。周圍聽不見淅淅的響聲,大片大片的荷花,無聲的西湖“靜如處子”,這團團的紅霧,誰是湖,雷鋒塔隱隱約約透著凄美、雅潔,雨打荷花情迷霧,傳誦著“許仙與白娘子”的傳奇故事,是那么細滑,有些不出格的狂野,一邊梳理著無限的暇想,空中仿佛神梭亂拋,回蕩起一個個旋渦,變得更加清秀,漸漸將天地縫合了,人在畫中游”,像面粉一樣輕。
到杭州去的人,淡雅。當小木船已經慢慢消失在視線 西湖是杭州的驕傲。
當一陣陣清爽的微風拂來,使我似乎感覺不出誰是天,無聲無息地落在湖面上。細長的柳條劃過清澈的湖面,仿佛渾身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凝眸不語。
“花無含露而不嬌,遠處群山直伏,隱隱約約看見湖中歡樂的魚群,影影綽綽的群山像一個睡意未醒的仙女。船上坐著一對談笑風生的年輕男女,我足足呆了兩天。
3.古詩中楊柳有什么特殊含義
1 古典詩詞中的楊柳意象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一個意象。
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于了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征。古代詩詞曲借楊柳意象來抒寫離別之情的佳句可謂不勝枚舉。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纏綿悱惻。 楊柳意象與離別聯系在一起,首先,是因為楊柳姿態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 ?小雅?采薇》)楊柳的依依不舍之態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認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
從《詩經》這個源頭開始,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 其次,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
這一習俗到唐代尤盛。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
據《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這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系的最早記載。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說《柳》)“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游《秋波媚》)“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再次,“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舍之情。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秦觀《江城子》) 還有一點是,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
例如,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孤城一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笛聲而激起鄉愁,觸動離憂,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 楊柳生長于春,茂密于夏,枝葉葳蕤,生機蓬勃,所以古人常借詠柳來贊美春光歌詠大自然。
例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春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晏殊《訴衷情》)“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晏殊《破陣子》)“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最負盛名的當數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不但表現了柳葉的精致之美,歌頌了春天的盎然生機,而且喚起了讀者的聯想,給人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堪稱詠柳的千古絕唱。 也有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
例如,“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頭,豆蔻梢頭。”
再如,“參差煙柳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枯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柳永《少年游》)把傷春、惜別和相思之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借楊柳描寫女子和愛情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楊柳來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顏。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狀女人俏麗之姿、優雅之態,如在目前。
楊柳給人的審美愉悅還體現在對愛情的描寫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愛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江上”并非“江岸”)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詩歌以楊柳起興,寓情于景,描寫了一幅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的絕妙圖畫。也有借楊柳描寫愛情悲劇,抒寫感世傷懷之情的:“莫攀。
4.古代詩詞里有哪些帶“楊柳”的詞句
1.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2. 裴說 【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3. 柳氏 【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4. 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 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
春流飲去馬,暮雨濕行裝。驛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懷人總喜,別駕得王祥。5. 戴叔倫 【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6. 劉禹錫 【別蘇州二首】 流水閶門外,秋風吹柳條。
從來送客處,今日自魂銷。7. 戎昱 【征人歸鄉】 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游客送人歸。
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干濕汝衣。8. 楊巨源 【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9. 劉禹錫 【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10. 張籍 【憶遠】 行人猶未有歸期,萬里初程日暮時。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11. 白居易 【楊柳枝詞八首】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12.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3. 杜牧 【柳長句】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
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14.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贈周判官】 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 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
15. 孟郊 【南浦篇】 南浦桃花亞水紅,水邊柳絮由春風。 鳥鳴喈喈煙蒙蒙,自從遠送對悲翁。
此翁已與少年別,唯憶深山深谷中。16.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17. 雍陶 【題情盡橋】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18. 許渾 【重別(時諸妓同餞)】 淚沿紅粉濕羅巾,重系蘭舟勸酒頻。
留卻一枝河畔柳,明朝猶有遠行人。19. 李商隱 【關門柳】 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
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20. 沈彬 【都門送別】 岸柳蕭疏野荻秋,都門行客莫回頭。
一條灞水清如劍,不為離人割斷愁。21.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22. 楊巨源《賦得灞岸柳留別鄭員外》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儻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23. 戴叔倫《賦得長亭柳》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
雨搓金縷細,煙裊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游。
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24. 劉禹錫《楊柳枝》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25. 周德華《楊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26. 李白 《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7. 羅隱《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28. 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29. 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30. 歐陽修 《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1. 白居易《楊柳枝》依依裊裊復青春,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32. 韓愈《池上絮》池上無風有落暉, 楊花晴后自飛飛。
為將纖質凌清鏡, 濕卻無穹不得歸。33. 吳融《楊花》不斗濃華不占紅, 自飛晴野雪朦朦。
百花長恨風吹落, 唯有楊花獨愛風。34. 周志蕙《柳》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豐姿著雨妍。古渡欲牽游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一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35. 韓愈《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36. 李商隱《贈柳》:章臺從掩映,埕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37. 施肩吾《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38. 雍裕之《江邊柳》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39. 白居易《勤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