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我一些關于三國的唐詩和宋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經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 張九齡南國更數世,北湖方十洲。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
果下回仙騎,津傍駐彩斿。鳧鹥喧鳳管,荷芰斗龍舟。
七子陪詩賦,千人和棹謳。應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
風俗因紓慢,江山成易由。駒王信不武,孫叔是無謀。
佳氣日將歇,霸功誰與修。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
否運爭三國,康時劣九州。山雖幕府在,館豈豫章留。
水淀還相閱,菱歌亦故遒。雄圖不足問,唯想事風流。
霜天曉角 張孝忠楚山浮碧。江漢無終極。
鄂渚幾行云樹,天何意、限南北。使君觴醉客。
健倒曾何惜。三國英雄誰在,斜陽外、盡陳跡。
大 李曾伯對劍花凝,笳葉卷,天宇塵清聲肅。樓船催解處,正日戈夕照,風旗西矗。
虎戰龍爭,人非地是,形勢昔雄三國。景升今何在,悵婆娑老子,奚堪荊牧。
豈自古常言,力寧斗智,智寧如福。西征非太速。
奈臣職、難負君王囑。嗟往事、祁山抗表,劍閣刊銘,祗成墮甑并空軸。
喜聽平安信,豈止為、區區一竹。蚊蟁類、笑談逐。
玉關歸老,不愿封侯食肉。愿還太平舊蜀。
賀新郎 姚勉冷眼三邊處。喜舍人、水濱躍馬,上京西路。
三國英雄千載矣,形勝依然如故。這勛業、向誰分付。
袖里翰林風月手,也何妨、戮力風寒護。談笑暇,詩吟虜。
峴山幾載無人顧。幸如今、翦除荊棘,掃清飚霧。
換得東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數。算人物、須還羊杜。
玉帳籌邊機會好,把規模、趕出中原去。天下事,書生做。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 許渾 極目皆陳跡,披圖問遠公。戈鋋三國后,冠蓋六朝中。
葛蔓交殘壘,芒花沒后宮。水流簫鼓絕,山在綺羅空。
極浦千艘聚,高臺一徑通。云移吳岫雨,潮轉楚江風。
登閣漸漂梗,停舟憶斷蓬。歸期與歸路,杉桂海門東。
宿劉溫書齋 張喬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春秋戰國門智伯 周曇三國連兵敵就擒,晉陽城下碧波深。風濤撼處看沈趙,舟楫不從翻自沈。
宿劉溫書齋 周樸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調高。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潮。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蘇武慢 凌云翰有酒無肴,柰何良夜,客有鱸魚相惠。如此山川,幾何日月,三國竟成何事。
目斷風帆,江空歲晚,覓句漫思無已。怕多情、笑我華顛,甚矣吾衰久矣。
客知夫、水與月乎,盈虧如彼,逝者有如斯水。舟放中流,聽其所止,夜久江流聲細。
鶴為予來,客辭予去,予亦就眠篷底。忽羽衣、過我林皋,驚覺一番殘醉。
蘇武慢 凌云翰有酒無肴,柰何良夜,客有鱸魚相惠。如此山川,幾何日月,三國竟成何事。
目斷風帆,江空歲晚,覓句漫思無已。怕多情、笑我華顛,甚矣吾衰久矣。
客知夫、水與月乎,盈虧如彼,逝者有如斯水。舟放中流,聽其所止,夜久江流聲細。
鶴為予來,客辭予去,予亦就眠篷底。忽羽衣、過我林皋,驚覺一番殘醉。
過陵 王冕泥馬南飛王氣消,大梁昌運委蓬蒿。兩宮旒冤沈沙漠,三國旌旗接羽毛。
衛下將軍尚頗牧,關中丞相失蕭曹。東南多有青松樹,爭奈春風種不牢。
讀史 王冕 耿耿青燈照青史,坐看興廢眼前來。亡秦未必非胡亥,滅趙終然是郭開。
三國英雄由將相,六朝人物只嬰孩。商之孫子寧無論,妲己端端是禍胎。
八陣圖 杜甫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鶯啼序 汪元量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樓迢遞。嗟倦客、又此憑高,檻外已少佳致。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問青山、三國英雄,六朝奇偉。
麥甸葵丘,荒臺敗壘。鹿豕銜枯薺。
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陽影里。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漸夜深,月滿秦淮,煙籠寒水。凄凄慘慘,冷冷清清,燈火渡頭市。
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馀音亹亹。
傷心千古,淚痕如洗。烏衣巷口青蕪路,認依稀、王謝舊鄰里。
臨春結綺。可憐紅粉成灰,蕭索白楊風起。
因思疇昔,鐵索千尋,謾沈江底。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
清談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風景今如此。
楚囚對泣何時已。嘆人間、今古真兒戲。
東風歲歲還來,吹入鍾山,幾重蒼翠。津陽門詩 鄭嵎津陽門北臨通逵,雪風獵獵飄酒旗。
泥寒款段蹶不進,疲童退問前何為。酒家顧客催解裝,案前羅列樽與卮。
青錢瑣屑安足數,白醪軟美甘如飴。開壚引滿相獻酬,枯腸渴肺忘朝饑。
愁憂似見出門去,漸覺春色入四肢。主翁移客挑華燈,雙肩隱膝烏帽欹。
笑云鮐老不為禮,飄蕭雪鬢雙垂頤。問余何往凌寒曦,顧翁枯朽郎豈知。
翁曾豪盛客不見,我自為君陳昔時。時平親衛號羽林,我才十五為孤兒。
射熊搏虎眾莫敵,彎弧出入隨佽飛。此時初創觀風樓,檐高百尺堆華榱。
樓南更起斗雞殿,晨光山影相參差。其年十月移禁仗,山下櫛比羅百司。
朝元閣成老君見,會昌縣以新豐移。幽州曉進供奉馬,玉珂寶勒黃金羈。
五王扈駕夾城路,傳聲校獵渭水湄。羽林六軍各出射,籠山。
2.跟三國有關的詩詞文章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艸務〕〔艸務〕。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
3.有哪些關于三國的詩詞
張九齡 【經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
南國更數世,北湖方十洲。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果下回仙騎,津傍駐彩斿。鳧鹥喧鳳管,荷芰斗龍舟。七子陪詩賦,千人和棹謳。應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風俗因紓慢,江山成易由。駒王信不武,孫叔是無謀。佳氣日將歇,霸功誰與修。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否運爭三國,康時劣九州。山雖幕府在,館豈豫章留。水淀還相閱,菱歌亦故遒。雄圖不足問,唯想事風流。
李白 【赤壁歌送別】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李九齡 【讀三國志】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岑參 【先主武侯廟】 先主與武侯,相逢云雷際。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杜甫 【諸葛廟】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4.有關三國的詩詞
折戟沉沙鐵未消,《三國演義卷首辭》 臨江仙 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翁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武侯廟》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a name=1>;的戲?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箕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盧,將復何及!
5.關于三國的宋詞,還有現代文
滿江紅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
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 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
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革是〕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分類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6.與三國演義有關的詩詞賞析
《三國演義》開篇詩賞析明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
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后的滄桑。
“青山依舊在”即象是對英雄偉業的映證,又象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
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一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
“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荼余飯后的談資,何足道哉!該詞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在感受滄涼悲壯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詞中高遠意境就在這寧靜的氣氛中反射出來。滾滾長江東逝水 白發漁樵江楮上 浪花淘盡英雄慣看秋月春風是非成敗轉頭空 一壺濁酒喜相逢 青山依舊在 古今多少事幾度夕陽紅都付笑談中僅是這首調寄的《臨江仙》,就能跨越幾十個世紀,將我們帶入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
遙想當年英雄迎風傲立,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萬丈豪情,不禁亦要仰天長嘯,一抒胸中之激蕩。如此的蕩氣回腸,如此的扣人心弦。
那段紛亂的歷史,在作者羅兄的妙筆之下,以一種更為灑脫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讀罷《三國》,在為玄德興復漢室之宏愿落空而扼腕嘆息,在為云長水淹七軍贏得生前身后之名而擊節叫好,在為姜維詐降豈料巧計成虛話而大呼可惜之余回過神來細細品評一下其中的人物,也不失為一種對歷史對文學的精益求精。
羅兄褒劉貶曹,認為天下是漢家的天下,即使漢家時日無多,那皇帝也得由姓劉的來做!若是別家問鼎帝位,那么就是篡位,大逆不道。如第八十回回目就是一有利的佐證: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
由于這一觀點立場,曹操由一代豪杰不幸“淪”為了人人愿得而誅之的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冒天下之大不諱!而劉備卻成了以中興漢室為己任的英雄。而在下竊以為曹操的境界遠比劉備來的高。
首先,劉備為人臣子卻覬覦帝位,他的兩個兒子一名封,一名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即是天子祭天地之禮,其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而曹操反是極力維護帝位的唯一性的。袁術逆天稱帝,終被曹操所滅。
他自己更是未稱帝,所謂的三國分裂是在曹操死后才出現的,基于此點,曹操于所謂的“炎劉”實有大功。其實真正的英雄又何必為區區帝位所累?其次,劉備由織席小販直至稱帝西蜀,一路似乎順理成章,也許是命運使然。
但是曹操能成大業完全是靠著自身的實干才能。他曾行刺董卓,力求為天下除一大害;他也曾幾憑一己之力收復了黃巾起義軍,成為軍中大佬。
他自始至終都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無論是平定漢中地還是抹書間韓遂,其用兵之妙,計謀之深都可見一斑。而劉備卻遠不能與其相提并論,甚至最終又敗亡自軍事。
加之東漢末年,諸侯并起,天下大亂。大多諸侯崇尚武力,疲于軍事,因而對于文學的修養也就松懈了。
但無論是諸葛亮大唱空城也好,還是周公瑾火燒赤壁也好,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之類的千古名句卻一句也無,至于后來曹操的取文姬歸漢,囑銅雀之妾分香賣履等所為都在當初傳為一時佳話。
由此可見,曹操文韜武略,德才兼備,“英雄”這一稱號可謂是當之無愧。此外,《三國》中讓我產生疑問較多的就是諸葛亮這個人物。
羅兄愛屋及烏,將諸葛亮粉飾的過于神化。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又是作者心目中正統皇權的維護者,成了羅兄眼中的大紅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還是不能滿足羅兄對他的褒獎之心,于是又加上了大祭東風、草船借箭、智取華容、三氣周瑜……甚至死了之后還以木偶退司馬,密函殺魏延。無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略史》中評說《三國演義》提道“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待諸葛亮,則就發現他并不是那么的十全十美。首先,他身為丞相,第一要務是治吏,在用人上,應選能者,斥庸人。
而諸葛亮任職期間,朝廷內奸諂之人已出,上下庸人一片。以至后人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了。
錯用馬謖,逼反魏延,壓制舊賢,而新賢不來,他連軍中的賬目都要親自核算,可見他對別人的能力是多么不放心。由此,蜀漢后期的衰弱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軍事上,書中著重描述的,有六出祈山、七擒孟獲。僅說七擒孟獲一回,和曹操當初征馬超、韓遂時的戰例做一對比,兩者所處的環境都大同小異。
再把曹操和孔明所用的手段策略及馬超韓遂和孟獲的實力對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