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鑒賞宋詞】
第一個方面,我們欣賞宋詞就要欣賞宋詞的意境美,從領略、把握宋詞的意境入手,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詞那種深邃的、優美的境界,那種優美的藝術魅力.意境美是宋詞所追求的最高的藝術標準,也是欣賞宋詞首先應當注意的.欣賞宋詞的第二個切入點,應該是語言美.因為宋詞也是語言的藝術,是最精粹的、最精練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宋詞欣賞的第三個切入點就是形式美.宋詞是最講究形式的,在長期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各種規律、各種體制,再結合漢語言文字的特點,使得宋詞在形式上具有一種音樂美和建筑美,宋詞讀起來很好聽,抑揚頓挫;也有一種建筑美,宋詞很規整、很整齊,就像我們現在蓋的樓房一樣,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2.詩詞欣賞講解
柳永——《浪淘沙》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
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庭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
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
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知何時、卻擁秦云態?
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這首柳永創制的慢詞長篇共分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夢覺”、“酒醒”、時的“憂戚”;第二片追憶往昔“有成般千種,相憐相惜”;第三片寫“如今”的相思,并設想將來相會時如何訴說現在的苦戀之情。由于詞的容量擴大,主人公錯綜復雜的心路歷程才能得到充公的刻畫,這又一次說明柳永慢詞的巨大表現力。
3.宋詞欣賞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詞意淺述】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賞析】 相見歡是后主被擄之后所寫,以一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
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凄涼的景色。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
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
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里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后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后,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后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里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4.宋詞賞析·注釋·解釋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
【賞析】 這首詞描寫作者落魄潦倒時煢煢獨處的凄涼情形。上片寫詞人在長安古道上馬行遲遲,秋蟬在高高的柳樹上嗚叫,聲音紛亂哀凄,夕陽在飛鳥外的遠方漸漸沉落,曠野荒原上秋風習習,極目四望,沒有人煙,只有曠闊的天空如幕帳般向下四垂。
下片寫所愛離去,一去后便再無蹤跡。如今冶游狎妓的興致已經衰減,昔日酒友也寥寥無幾,一切都如虛如幻,不像少年時那樣狂放不羈,無所顧忌。
全詞表露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悲緒。 【注釋】: 這首小詞以深秋的長安為背景,觸目傷懷,抒發了詞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離愁別恨。
全詞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營造出一種低沉蕭瑟而又沖淡清麗的意境。 開端的“長安”可以有寫實與托喻兩重含義。
就寫實而言,柳永確曾到過陜西的長安,在另一首《少年游 》中,他寫過“參差煙樹灞陵橋”之類的句子。 再就托喻言,“長安”原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古都,詩人往往以“ 長安 ”借指為首都所在之地,而長安道上來往的車馬,便也往往被借指為對于名利祿位的爭逐。
柳永此詞在“馬”字之下接上“遲遲”兩字,這便與前面的“長安道”所可能引起的爭逐的聯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襯。 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則又可以使人聯想及在此長安道上的車馬之奔馳,原是自古而然 ,因而遂又可產生無限滄桑之感 。
總之,“長安古道馬遲遲”一句意蘊深遠,既表現了詞人對爭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現了一種對今古滄桑的深沉感慨。 “高柳亂蟬嘶”一句,寫秋蟬之嘶鳴更獨具有一種凄涼之致,也表現有一種時節變易、蕭瑟驚秋的哀感。
柳永在“蟬嘶”之上,還加了一個“亂”字,如此便不僅表現了蟬聲的繚亂眾多,也表現了被蟬嘶而引起哀感的詞人之心情的繚亂紛紜。至于“高柳”二字,則一則表示了蟬嘶所在之地,再則又以“高”字表現了“柳”之零落蕭疏,是其低垂的濃枝密葉已凋零,所以乃彌見樹之“高”也。
這一句給人的總體感受是凄涼蕭索。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三句,寫詞人在秋日效野所見之蕭瑟凄涼的景象 ,“ 夕陽鳥外”一句足可以表現郊原之寥闊無垠。
飛鳥隱沒在長空之外,而夕陽隱沒則更在飛鳥之外,所以說“夕陽鳥外 ”。 值此日暮之時 ,郊原上寒風四起,故又曰“秋風原上 ”,此景此情之中,一失志落拓之詞人,又將何所歸何處呢 ?“目斷四天垂”,只見天蒼蒼,野茫茫,雙目望斷而終無一歸處。
上闋是詞人自寫今日之飄零落拓,望斷念絕,自外界之景象著筆,感慨極深。 下闋,開始寫對于過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與歡樂已復得。
“歸云一去無蹤跡”一句,是對一切消逝不可復返之事物的一種象喻。柳詞此句之喻托,則其口氣實與下句之“ 何處是前期 ”直接貫注。
所謂“前期”者,指的是舊日之志意心期和舊日的歡愛約期。對于柳永而言,這兩種期待和愿望,都已經同樣落空了。
下面三句乃直寫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早年失意之時的“幸有意中人,堪尋訪”的狎玩之意興,既已經冷落荒疏,而當日與他在一起歌酒流連的“狂朋怪侶”也都已老大凋零。
志意無成,年華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時”的悲哀和嘆息。這一句“少年時”氣脈貫注,富于傷今感昔的慨嘆,嘆的是所追懷眷念的往事已無跡可循。
以“歸云”為喻象,寫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嘆自己之落拓無成作結。全詞情景相生 ,虛實互應,是一首藝術造詣極高的好詞,也是柳永悲劇性人生的縮影。
作為一個稟賦有浪漫之天性及譜寫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注定了是一個充滿矛盾不被接納的悲劇人物。 這首詞不僅形象地描繪出高柳亂蟬、夕陽秋原的凄涼之景,而且更寄寓著作者濃重的離愁別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
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意境淡遠。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此詞都對宋詞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5.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的介紹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唐詩與宋詞的鑒賞全集,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遴選了歷代最負盛名的詩詞作品,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傳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見錄于一般選本的遺珠,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唐詩宋詞的總體風貌,有助于讀者朋友體會作品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
6.宋詞欣賞
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1,對首句中的“網”字的賞析。
2,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緒?作簡要分析。
釋義簡析
首句寫暮春時節的絲絲細雨,連續不斷,相互交織,像是張開了一張彌天大網,要把即將逝去的春天網住。說雨絲如同網絲,將滿天絲雨想象成彌天大網,這還是比較平常的聯想和比擬,但說雨絲“欲網春”,則是詩人的獨特想象。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春日的絲雨容易喚起人們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悵,而含愁得思緒與小雨絲絲之間又存在某種形象上、意念上的聯系。因此由雨絲之網-----愁緒之網,進一步聯想到它欲網春,就非常自然了。
絲雨雖欲網春,但春畢竟網留不住。眼前所見,唯有“落花狼藉近黃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風雨摧殘的結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標志。春殘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詩人的寂寞愁悵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轉到詩人自身的處境。“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借指自己的閑居之所,既表現門庭的冷落,更含有對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慨嘆。宿鳥反托出冷寂。“自掩門”的“自”,傳出了一種空廓無聊賴的意味,暗示這樣的寂寞自處、與外界隔絕已非一日。這里雖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時又含有對炎涼世態的不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