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寫師生情的古詩或古詞
1、憶住一師
唐代:李商隱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譯文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鐘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2、聽穎師彈琴
唐代:韓愈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譯文
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
3、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么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4、師說
唐代:韓愈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5、林琴南敬師
清代:佚名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赍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譯文
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清明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老師非常貧困,做飯沒有米。林紓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襪子裝米,裝滿了,背著送給老師。
老師生氣了,說這是他偷來的,推辭不接受。林紓回來后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說:“你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襪子裝米)難道是學生贈送老師禮物的禮節嗎?”隨即讓人準備,林紓攜帶著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師于是接受了。
2. 描寫師生之情的古詩、唐詩、宋詞、現代詩,要名字加內容、解釋(最
綠葉頌——贊園丁
作為一枚綠 葉
常為別人驕傲自豪.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奉獻
沒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
獻給盛開的花兒
把金色的年華
獻給香甜的果實
作為一枚綠葉
常為別人抒情贊美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拼搏
沒有消沉
笑迎日出日落
伴陪花香鳥語
沐浴風風雨雨
抗擊雷電侵襲
作為一枚綠葉
常為別人舞高歌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浪漫瀟灑
沒有悲觀嘆息
在涼爽的秋風中
撲向根的懷抱
在金色的陽光下
讓向日葵個個向陽
綠葉!
園丁!
園丁!
綠葉!
3. 關于師生情誼的詩詞有哪些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己亥雜詩·其五》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雪中書懷》 唐 杜牧 臘雪一尺厚,云凍寒頑癡。
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 憤悱欲誰語,憂慍不能持。
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 凡稱曰治具,小大無不施。
明庭開廣敞,才雋受羈維。 如日月縆升,若鸞鳳葳蕤。
人才自朽下,棄去亦其宜。 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
牽連久不解,他盜恐旁窺。 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議,食肉寢其皮。 斯乃廟堂事,爾微非爾知。
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 行當臘欲破,酒齊不可遲。
且想春候暖,甕間傾一卮。《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 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4. 尊師重道的唐詩宋詞
有,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與“政”視為同等重要,主張實行禮義教化。
荀子將君師并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唐代的韓愈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認為只有尊師重道,整個社會才能按照“道統”的方向順利發展。
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認為教師對于發展文化,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歷代提倡尊師重教、尊師敬長,古代流傳下來這方面的故事許許多多。
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等等。這些故事生動形象地記敘了莘莘學子不辭勞苦,虔誠拜師的歷程,也展示了師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傳道授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出自《孝經。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
出自《茍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于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師。
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并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并努力發揚光大。
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
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冀:希望。
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
出自《荀子?性惡》。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
見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
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后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
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
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并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
逸:安逸;輕松。庸:功勞。
為學莫重于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
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
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共客語,側立在傍聽。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志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
出自《禮記?學記》。
5. 關于親情,師生情,友情的古詩句,最好不要那么熟悉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師生情
1.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2.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清〗鄭燮
3.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詩中友情
1. 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0.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 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3. 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14. 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 ——普希金
15. 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林肯
16.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1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
18. 休戚與共,患難相救。 ——孫中山
19.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宋詞寫師生情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