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古代詩詞 譜曲的詩詞有哪些
幾多愁(詞牌:虞美人) 詞李煜(南唐) 曲 譚健常 編陳揚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但愿人長久(詞牌:水調歌頭) 詞蘇軾(宋) 曲 梁弘志 編 肖唯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獨上西樓 (詞牌:相見歡) 詞李煜(南唐) 曲 劉家昌 編東尼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芳草無情(詞牌:蘇幕遮) 詞 范仲淹(宋) 曲 鐘肇峰 編 鐘肇峰 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清夜悠悠(詞牌:桃園憶故人) 詞 秦少游(宋) 曲古月編東尼 玉樓深鎖多情種 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 悶即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 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 聽徹梅花弄 有誰知我此時情詞(牌:鷓鴣天)(寄李之問) 詞 聶勝瓊(宋) 曲黃沾編 顧嘉輝 玉慘花愁出鳳城 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后 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 夢難成 有誰知我此時情 胭脂淚(詞牌:烏夜啼) 詞李煜(南唐) 曲 劉家昌 編 奧金寶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萬葉千聲(詞牌:玉樓春) 詞 歐陽修(宋) 曲 劉家昌 編東尼 別后不知君遠近 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 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 夢又不成燈又燼 人約黃昏后(詞牌:生查子) 詞 歐陽修(宋) 曲 翁清溪 編東尼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相看淚眼(詞牌:雨霖鈴) 詞柳永(宋) 曲古月編陳揚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長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欲說還休(詞牌:丑奴兒) 詞 辛棄疾(宋) 曲 鐘肇峰 編 肖唯忱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思君(詞牌:卜算子) 詞 李之儀(宋) 曲陳揚編陳揚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魚兒-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詩經·國風·周南 1.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隹隹)之借字,(隹隹),雙鳥之意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水草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睡眠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毛加草頭,音帽,有選擇之意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等等
記得采納啊
2. 填詞與作曲分離宋詞是怎樣變成高雅文學的
自從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成為我們的常識后,所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成了我們對中國古典文學進化序列的不二認知,對各個時代文學風貌的直覺想象.我們通常倦怠于再去考慮,這個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其實只是站在歷史制高點上的后代人對前面諸個時代的一種認識而已.它多少是有些唯進化論傾向的,而且,它所展示的,是后代對前代的認識,這種認識還是極度精簡了的.如果拿這樣的認識去和歷史打打交道,就能覺察出它的局限來了.比如宋詞,我們今天將它視作宋人的代表文體,未必有錯,但拿它作為主角來覆蓋對有宋一代文學的整體形象,就經不住歷史的錘煉了.單單從數量上來說,《全宋詩》所收的作者、作品就遠遠多于《全宋詞》.數量當然不代表一切,但是從當時人的認識來說,詩文是大道,詞是小道,是沒有問題的.說填詞,必然就是有曲調在先.本來詞就是用來唱的,勾欄瓦肆最常見的娛樂活動之一.所以世傳有人回答蘇東坡問,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話后來被視作對柳、蘇兩人詞風的形象說明,其實按照詞在當時的主要功用,這話未必沒有揶揄的意味:填詞本是休閑之用,勾欄瓦肆中十七八女孩兒溫聲清唱才是主流,讓幾個關西大漢拿著銅鐵作響,大聲吼唱,那是軍歌不算曲子.古代沒有什么著作權的概念,所以各種曲調可以隨手拿來就用.那些曲調的原作者,也就是最初的作曲者往往不被世人所知.有些今天被稱作詞牌的曲調,根本就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比如知名的《菩薩蠻》、《浣溪沙》,最早都是唐代的教坊曲.有些兼具作曲、作詞能力的,則得以署名流傳.比如詞牌《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是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自度曲.什么叫自度曲?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這位皇帝有自己作曲的能力,據載,蘇軾嫌這個曲名不雅,取了李存勖原詞中的如夢二字,改稱《如夢令》,按著李存勖的詞仿填了兩闕.多年之后,李清照批評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人所作的詞,根本就不合詞要被演唱的要求: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齊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她的意思就是說,這幾位學問雖高,但是作的詞根本就是改了斷句方式的詩,根本就沒法按照曲調唱出來.要是這個字的位置本來是個拖長了音的啊,你偏偏填上了一個沒法拖長的呃,怕是憋死了最婉轉動人的歌手,也沒法唱出味道來.一首好曲子,填了不適合演唱的詞,從詞本來的角色來說,算不得完整了.不過后來越來越多的曲調失傳,這些沒法唱的詞不協音律的弱點也就漸漸不再成為弱點.作為娛樂活動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的填詞,終于在時間的偏袒之下,和作曲分離開來,成為純紙面的高雅文學活動.。
3. 誰知道所有宋詞的曲譜
宋詞創作時必須按譜制詞,也叫填詞,屬于一種嚴格的歌唱文學。到了北宋柳永,周邦彥,蘇東坡 時代,原有曲調已無法適應新詞的內涵,依古樂翻新調成了當時的潮流。蘇東坡作為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更是醉心音律,自作詞譜。一時間有新詞便有新曲,優秀的詞作家紛紛成為了曲作家。這 時的宋詞已達到文字和音樂的高度協調,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境界。但遺憾的是這種境界由于古代記譜方法的簡略和粗糙使我們很難領略到了。
那時的記譜方法是從唐代的文字譜轉變而來的工尺譜。這種工尺譜沒有為一拍中各音的時值標出明 確的符號,也沒有為半音的表達及每拍中細微節奏的變化有過什么設想,它為之服務的對象全是有演唱經驗的 “善唱者” ,而不是一般的人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工尺譜對曲調基本上只起到輔助 ,參考,備忘的作用,相當于舞臺后的提詞人而已。想靠這種提詞形式把千年后的我們引入原腔原調的宋詞天地幾乎是異想天開了。
沒有了原曲調的宋詞實際上是一種不完整的文學藝術,不是唱而是用普通話去朗誦宋詞永遠無法完 整的體驗到它的意境。于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現代曲作家開始為宋詞譜曲,想當然的給宋詞加上一些音符,再交給那些不知宋詞為何物的嗓子搖頭晃腦地將其唱出來,這就是更低劣的一種表現了 。常識告訴我們,每種藝術的產生都有他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文化氛圍,遠離了特定的背景和氛圍,這種藝術就成為了歷史。宋詞的曲譜早已成為了歷史,我們只能在殘頁碎紙中去苦苦尋找, 找不到就老老實實在長短句的朗誦中去體驗殘缺的美。
古音律學者邰五遙先生從本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專攻宋詞古韻,為躲開人世間形形色色的干擾,為尋 求宋詞中常有的意境,先生攜古譜一箱,古琴一張,長簫一根,遠遁山林。朝看晨霧浮溪,翠鳥翻翅,暮觀銀勾懸空,松濤入窗。歷三十年逐字推敲,經九千日琴簫相和,終云破霧開,得一隙可進 也。邰先生自嘆云:雖得一隙可進卻并不十分清晰,一是原譜細微處的變化依然難以捕捉,二是調式不能確定,三是節奏在古譜中找不到準確線索。
這里發表的是邰先生破譯的宋詞古譜中的四首,全為簡譜,僅體現主旋律,缺少的常規標記是無法 破譯的地方,每拍中各音的時值肯定與古曲有出入。我們將密切關注邰先生在宋詞古韻破譯方面的收獲,隨時向讀者介紹邰先生的研究成果。
4. 關于宋詞的曲譜
失傳了 。
唐宋詞作傳世約23000余首,用800余調,然其樂譜,除一二特例,今已不復可見.其原因主要是:唐宋詞作多為案頭作品,本不必歌或不曾歌,無需樂譜;傳唱之曲,無需書面符號樂譜;部分詞作之唱法,可能是"依字聲行腔",本無固定的旋律節奏,亦無需書面樂譜;少數情況下雖有書面符號詞樂譜,但僅在教坊、樂工處流傳,沒有或很少進入市場,因而不能大量存世,流傳下來的概率極低;唐宋詞樂譜作為符號手段不甚完善的"簡化譜",不能代替口頭語音符號譜,是否標譜意義不大,因而即便是用于演出的詞集亦不標譜.
5. 最唯美的20首宋詞
推薦幾首我認為好的宋詞吧!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 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想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滿江紅 寫懷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蝶戀花
馮延巳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語,亂紅飛過秋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