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需適合高中生朗誦的古詩詞,最好是唐詩宋詞
《燕歌行》四人朗誦太柔的不好,這首樂府奔放悲壯,但是有的句子女生也可以單獨來,長度還行。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2. 有什么適合高中生背誦的詩詞
高考必背64篇古詩文目錄高中 14篇
1.《勸學》 荀子18.《蒹葭》 《詩經》2.《逍遙游》 莊子19.《觀滄海》 曹操
3.《師說》 韓愈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4.《阿房宮賦》 杜牧22.《次北固山下》 王灣5.《赤壁賦》 蘇軾23.《使至塞上》 王維
6.《氓》 《詩經》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7.《離騷》 屈原25.《行路難》 李白8.《蜀道難》 李白26.《望岳》 杜甫9.《登高》 杜甫27.《春望》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11.《錦瑟》 李商隱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12.《虞美人》 李煜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13.《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32.《觀刈麥》 白居易初中50篇
33.《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1.《論語》
34.《雁門太守行》 李賀2.《魚我所欲也》 孟子
35.《赤壁》 杜牧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36.《泊秦淮》 杜牧4.《曹劌論戰》 《左傳》
37.《夜雨寄北》 李商隱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38.《無題》 李商隱6.《出師表》 諸葛亮39.《相見歡》 李煜7.《桃花源記》 陶淵明40.《漁家傲》 范仲淹8.《三峽》 酈道元41.《浣溪沙》 晏殊9.《馬說》 韓愈42.《登飛來峰》 王安石10.《陋室銘》 劉禹錫43.《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11.《小石潭記》 柳宗元44.《水調歌頭》 蘇軾12.《岳陽樓記》 范仲淹45.《游山西村》 陸游13.《醉翁亭記》 歐陽修46.《破陣子》 辛棄疾14.《愛蓮說》 周敦頤47.《過零丁洋》 文天祥15.《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48.《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16.《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49.《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17.《關雎》 《詩經》
50.《己亥雜詩》 龔自珍
3. 誰有適合中學生朗誦的詩詞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心心,選我類不得錯,我是姐姐蛤。
4. 適合中學生朗誦的古詩詞
作者】:李白——《勞勞亭》【內容】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賞析】: 勞勞亭,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
李白寫這首絕句時,春風初到,柳條未青,應當是早春時節。不過,詩人要寫的并非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煉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
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
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過,這首詩的得力之處,還不是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后兩句。
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么話好講,沒有進一步盤旋的余地了。如果后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
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
《文心雕龍。物色篇》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
詩思往往是與聯想俱來的。詩人在構思時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
聯類越廣,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古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一些詩人寫離別時常想到楊柳,在楊柳上做文章。
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就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但就詩人的聯想而言,只不過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系的事物聯在了一起,而在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一起了。
如果說王詩的聯想還是直接的,那么,李詩的聯想則是間接的,其聯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應當說,古詩中,從送別寫到折柳,再從楊柳寫到春風的詩,并非絕無僅有。
楊巨源的《折楊柳》:“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憔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寫得也具見巧思,但與李白的這兩句詩相比,顯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則是把聯想與奇想結合為一的。詩人因送別時柳條未青、無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這是春風故意不吹到柳條,故意不讓它發青,而春風之所以不讓柳條發青,是因為深知離別之苦,不忍看到人間折柳送別的場面。
從詩人的構思說,這是聯想兼奇想;而如果從藝術手法來說,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為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贊美這兩句詩“奇警無倫”,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語中的的評論。
與李白的這首詩異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詩的第一首:“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對照之下,兩詩都以離亭為題,都是從離別想到楊柳,從楊柳想到春風,也都把春風寫得深知離別之苦,對人間的離別滿懷同情。但兩詩的出發點相同,而結論卻完全相反:李白設想春風因不愿見到折柳送別的場面,而不讓柳條發青;李商隱卻設想春風為了讓人們在臨別之時從折柳相贈中表達一片情意,得到一點慰藉,而不惜柳條被人攀折。
這說明,同一題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寫法。詩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飛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無限廣闊的。
5. 求適合高中生朗誦的經典詩文
算了,還是給你寫吧:記得給分啊:古詩文推薦:top1:春江花月夜,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該詩曾被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家彭修文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并因此廣為流傳。
此首強烈推薦,“孤篇蓋全唐”的杰作top2: 登高 , 杜甫這首詩也是唐詩的代表e68a847a6431333262376663作,押韻極其到位,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top3: 長歌行 漢樂府這首詩歌催人奮進,惜時如金top4:愛蓮說 周敦頤潔身自好top5: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top6:勸學這個不用解釋了吧還有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還有 青玉案元夕紅色經典這個就不一一介紹了,**,陳毅的很有代表性,魯迅散文集《野草》,《吶喊》《彷徨》,都有很深的意義強烈推薦這幾首,下面的你參考下:(一)古文20篇1.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2. 勸學 《荀子》3. ☆逍遙游 《莊子》4.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5. ☆過秦論 賈誼6. ☆屈原列傳 司馬遷7. ☆報任安書 司馬遷8. 陳情表 李密9. 蘭亭集序 王羲之10. 歸去來兮辭 陶潛11.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12. ☆滕王閣序 王勃13. 師說 韓愈14. 阿房宮賦 杜牧15. 六國論 蘇洵16.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17. 赤壁賦 蘇軾18. 石鐘山記 蘇軾19. 項脊軒志 歸有光20. 登泰山記 姚鼐(二)詩詞曲50首1. 靜女 《詩經》2. 無衣 《詩經》3. ☆氓 《詩經》4. 湘夫人 屈原5. ☆離騷 屈原6. 長歌行 漢樂府7.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8.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9. 短歌行 曹操10. 白馬篇 曹植11.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潛12. 山居秋瞑 王維13.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14. 越中覽古 李白15. 蜀道難 李白16. 將進酒 李白17. 登高 杜甫18. 蜀相 杜甫19. 兵車行 杜甫20. 客至 杜甫21. 旅夜書懷 杜甫22.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23. 閣夜 杜甫24. 登岳陽樓 杜甫25. 漁翁 柳宗元26. 石頭城 劉禹錫27. 琵琶行 白居易28.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29. 李憑箜篌引 李賀30. 過華清宮 杜牧31.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32. 錦瑟 李商隱33.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35.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36.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38.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39.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觀40.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41.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42.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43. 書憤 陸游44.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4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46.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47. ☆竇娥冤 關漢卿48. ☆長亭送別 王實甫49.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張可久50. ☆哀江南 孔尚任不知道現在的高中課文啊有變化~~這些應該都很經典有用的我當年高中時并不局限于這些,你可以從每次做的詩歌鑒賞題目中背誦,我當時詩歌散文應該背了300篇首左右,只是愛好罷了,高考用的不多,作文用得到。
6. 急需
蘇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賞析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發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譯文
碧藍的天空飄著縷縷白云,金黃的樹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關于家鄉的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7. 適合高中生的古典詩詞
關鍵看你是什么類型的作文,古典詩詞很多,什么類型都有。 推薦你幾個適合學生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才子如此閑悠,瘞無數天才競自由。--《沁園春·志士不遇賦》 雖身殘,江山也上,攬人間世態炎涼,開心胸斗志昂揚。--《賀新郎》 我不辯,變中求變,風中追風。--《滿江紅》 老驥伏櫪兮志在千里,大風西狂兮人勝萬象!--《愧人子歌》 生死博得一紙名,富貴與我浮云行!--《讀》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適合高中生朗讀的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