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宋詞賞析賞析(二)
1 卜算子 葛立方(裊裊水芝紅)
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澹澹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2 葛山溪 自述 宋自遜(壺山居士)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老。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三杯兩盞,飲酒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
3 臨江仙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4 減字木蘭花 己卯耳春詞 蘇軾(春牛春杖)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5 .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 張孝祥(問訊湖邊春色)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2. 唐宋詩詞鑒賞
一、對字、詞意的理解,要把握字詞本意和蘊含意 如:1995年高考對李清照的《如夢令》鑒賞的AB選項(“濃睡不消殘酒”、“應是綠肥紅瘦”);1997年對劉禹錫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題君山》進行鑒賞的第一題的ABCD選項(“湖廣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1998年對賈島《題李凝幽居》鑒賞第一題的ABCD選項(“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僧敲月下門”、“幽期不負言”);2000年對趙師秀的《約客》鑒賞的BC選項(“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詩詞關鍵字詞的理解是否準確與深刻涉及到對整首詩詞的鑒賞程度。對字詞的理解往往包括兩個方面:本意和蘊含意。
蘊含意一般包括:雙關意,古今意,情韻意。比如,“嘯”在文言中多為“撮口發出長聲或打口哨”的意思,王維《竹里館》中“彈琴復長嘯”的“長嘯”就是這個意義,但是我們在閱讀岳飛的《滿江紅》時,卻應該明白“仰天長嘯”的“嘯”是“嘆息”的意思而非“打口硝”,再比如現代漢語中“疑”是“懷疑”的意思,但在“疑是地上霜”、“山重水復疑無路”中“疑”卻是“好象”的意思,在古漢語中“疑”多講為“好象”,因此,如果錯誤的理解了這些詞語顯然會謬以千里。
再比如,古詩詞中,逢秋多悲寂寥,逢春多含情怨,遇“柳”多與離別有關,遇“絲”多與“相思”有關,有“杜鵑”多悲切,有“魚、雁”多思鄉,碧玉指小家女子,碧血多明忠心……所以,有賀知章的“碧玉(雙關:一喻柳樹;二擬作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妝成一樹高”,有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有秦觀的“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可憐(古意:可惜)夜半虛前席”,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古意:可愛)”…… 因此,我們在進行詩詞閱讀時要首先從字詞的含義入手,這些往往是一首詩的關鍵所在。例如杜甫的《江漢》首句是“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其中的“思歸客”就是本詩的關鍵。
二、對句意的理解,要避免擴大和錯位 詩詞的鑒賞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字詞的理解上,還要擴展到句子,因此,對詩句句意的準確把握也是詩歌鑒賞中的一個重點。而這也是高考試題中有詩歌鑒賞題以來主要的出題方式。
由于詩歌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文學形式,所以在理解詩歌內容時要考慮到詩歌的形式對詩歌內容的影響,尤其是律詩或者其他詩歌形式的對偶句。 從歷年的高考題看,避免擴大、避免錯位是正確把握句意的基本方法。
比如:1998年高考對《題李凝幽居》的鑒賞中,第2題的選項C“中間兩聯重在敘事和寫景,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就是由于擴大致誤,因為首聯只是寫李凝居住的環境,并沒有抒發作者自己的感慨。
再比如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一詩中的“壯士”就不能理解成“荊軻”以外的其他人。 三、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和評價,要避免拔高和硬套 避免拔高和硬套,是避免對詩詞整體把握出錯。
在對詞句已經準確掌握的基礎上,一般不會出現妄加引申、貼標簽的情況。比如,1996年高考對元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的鑒賞題中就有這樣的一個選項,“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愿。”
就因為隨便貼標簽出了錯。就事論事,合理推論是正確理解詩歌深層含義的一個前提。
四、表達技巧的辨別和評價,要緊扣語言環境 高考能力考查中,對辨析和評價表現手法和表達技巧有著明確的要求。表達技巧除了一般的各種具體修辭格(尤其是高考中規定必須掌握的幾種修辭格)以外,還包括:直抒胸臆和委婉表達,描寫、敘事、議論、寫景,對比、比較、襯托、烘托,聯想、想象……運用什么樣的技巧往往都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決定,所以當判斷中有“都、全”這樣一些全稱判斷時,就應格外留心,這些往往有錯位或以偏概全的可能。
比如,1995年對李清照《如夢令》的表達技巧的評價就是因為錯位致誤: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感傷情緒。另外,我們對各種手法的認識,也要從知識性過渡到能力性。
比如,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區分聯想和想象,明白:聯想之物肯定是過去或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東西,而想象之物則是虛擬的。然后才是具體的運用和判斷。
總之,古詩詞的鑒賞離不開具體的語境,運用一定的文言知識,由字而詞、由詞而句、由句而篇,再加上知人論世的原則,要真正的鑒賞詩詞,達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境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3.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題
23.(4分)詞的上闋描寫春天。
落紅、芳草、飛絮,構成一幅幅惹人憐惜的暮春圖。(1分)詞的下闋寫了陳阿嬌、楊玉環、趙飛燕,貌美如花、爭寵奪愛的宮人。
(1分)作者以“色貌如花”的內容外表,來表達對南宋朝政昏暗、當權者北伐意志消沉、國事衰微的局面已難以挽回的內心怨憤,表現了他對南宋王朝“愛深恨亦深”的復雜心理。(2分) 24.(3分)以“惜春(或匆匆春又歸去﹨春歸﹨春去﹨留春”為主線。
上闋寫春景;下闋寫宮人,以景作結。 【解析】 2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詩歌內容和情感的題目,“色貌如花”也就是詩歌中運用的意象有:落紅、芳草、飛絮、陳阿嬌、楊玉環、趙飛燕等景和人,“肝腸似火”即文章的情感“對南宋朝政昏暗、當權者北伐意志消沉、國事衰微的局面已難以挽回的內心怨憤,表現了他對南宋王朝‘愛深恨亦深’的復雜心理”。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對他人的評價再評價的題目,答題時要順應題干的思路,答出“色貌如花”和“肝腸似火”的具體內容,顯然是形式和情感的巨大反差,結合詩句分析運用哪些意象表達什么情感即可。實際就是運用詩歌的內容解釋他人評價的題目。
24.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情感的思路的題目,注意情景的關系,景物描寫的順序以及情感變化的順序。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分析情感的思路的題目,注意情景的關系,景物描寫的順序以及情感變化的順序。
作者的情感變化思路是“惜春——春歸——春去——留春”,情景的關系是上闋寫春景,下闋寫宮人,以景作結。
4. 《唐宋詩詞鑒賞》的讀后感
詩,讓我感動! 因為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更喜歡讀詩,因為它讓我感動. 詩,讓我喜愛! 有了它,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性,讓我更喜愛四季. 因為詩,我愛上了秋天,從而明白“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含義,也同時為杜甫的茅廬“八月秋高怒號”而擔驚受怕,但“塞下秋來風景異”更讓我感到欣慰從容. 因為詩,我戀上了夏天,喜歡“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為詩,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紅杏出墻來”;還有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詩,我更喜歡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還有那新年時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是因為有了詩,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淚水因此而流下,在詩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讀懂了歷代王朝的興衰! 這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是深深的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精神,也歌頌了項羽悲壯死戰.項羽的精神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社會走向沒落的時代,正如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當時南宋朝廷根本無意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雖然此時陸游已被罷免回故鄉,但依然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由此而發,寫了一首詩《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終于解放了,人們過上了小資的生活,這是范成大不禁動起筆,寫了一首人見人愛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多美得鄉村生活!不僅鄉村生活美,而且還有我們現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蘇軾的點綴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宋詞鑒賞29.30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