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婉約派主要有哪些特征
婉約派是中國宋詞流派之一。
明人張 誕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婉約,即婉 轉含蓄。
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 為代表的香軟詞風。
北宋詞家承其余緒, 代表作家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他們的詞作雖在內容 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且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婉轉柔美之風。故 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
其 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 一種柔婉之美。
2. 婉約派特點
婉約派
中國宋詞流派。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者,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婉約,即婉轉含蓄。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宛轉柔美之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3. 婉約詞的特色
婉約派
宋詞風格流派之一。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兩派的,一般認為是明人張□(字世文,著有《詩馀圖譜》、《南湖詩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說:“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王又華《古今詞論》所引張說,大意略同。稍晚于張□的徐師曾(字伯魯,明嘉靖時人),在《文體明辨序說》中也指出:“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雖各因其質,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徐師曾的說法與張□相近。婉約與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風格流派繁富多樣的宋詞,但可以說明宋詞風調具有或偏于“陰柔”之美、或偏于“陽剛”之美的兩種基本傾向,有助于理解宋詞的藝術風格。
婉約,是宛轉含蓄之意。此詞始見于先秦,魏晉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學辭章,如 《為袁紹與公孫瓚書》:“得足下書,辭意婉約。”陸機《文賦》:“或清虛以婉約。”在詞史上宛轉柔美的風調相沿成習,由來已久。詞本來是為合樂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為娛賓遣興,演唱的場合無非宮廷貴家、秦樓楚館,因此歌詞的內容不外離思別愁、閨情綺怨,這就形成了以《花間集》為代表的“香軟”的詞風。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風韻,自成一家,然而大體上并未脫離宛轉柔美的軌跡。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漁隱叢話》后集)、“軟媚”(《詞源》)、“綢繆宛轉”(《酒邊詞序》)、“曲折委婉”(《樂府馀論》)等語,來形容他們作品的風調。明人徑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應當說是經過長時期醞釀的。
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
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如《□州山人詞評》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參考資料:
4. 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是什么
1、豪放派的特點: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
南渡之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 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歡、女愛。
而且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為能事。 其風格雖然總稱豪放,然而各詞人風格亦有微差:蘇詞清放,辛詞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詞作則顯粗放。
2、婉約派的特點: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本來是為合樂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為娛賓遣興,演唱的場合無非宮廷貴家、秦樓楚館,因此歌詞的內容不外離思別愁、閨情綺怨,這就形成了以《花間集》為代表的“香軟”的詞風。
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風韻,自成一家,然而大體上并未脫離宛轉柔美的軌跡。 擴展資料: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李綱,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元干、張孝祥、陸游、陳亮、劉過、劉克莊、黃機、戴復古、劉辰翁。
北宋豪放詞,主要體現為封建體制下受壓抑個體的心靈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詞則將詞人個體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進一步拓展了詞的表現領域,提升了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靖康之變之后,中原淪陷南宋偏安的社會現實,給南渡詞人以極大地刺激,詞人紛紛引出悲壯之音,唱出慷慨之聲。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溫庭筠、李煜、姜夔、吳文英、張炎。 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
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豪放派 百度百科——婉約派。
5. 宋詞的特色
宋詞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像曾因寫過"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當時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必有柳詞"之說,以至于宋朝的一個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記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當上宰相之后,他對于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他寫的.我們也都知道,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士大夫們一起,構成了宋朝的享樂主義,虛華的文化.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若強盛,那么它在文與質兩方面是并重的,這里文指的是文風或者說一個社會的風氣吧,我們知道,一個人若專門讀書,鉆研學問的話,那么就必須脫離生產勞動,也不能去打仗,這在宋朝就叫做"養士""八股"確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專門來鉆這個東西撈取功名利祿養活自己,所以也就沒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個國家"文風"越盛,那么做實事的人就越少,這個國家也就會出問題了.歷朝寫詩的人很多,宋詩也很有名,為什么獨獨詩以 "唐"命名呢?唐詩就算是歌頌風花雪月,也有一股質樸的美,透露出這個民族質樸,粗野與宏偉的氣魄,而宋詞則是比較多矯飾浮夸的文風,一個國家的文化若是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的,那么它就是強勢的,有生命力的,
在進化論和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果”和“假設”,只有殘酷的現實,呵呵,宋朝被野蠻民族滅掉,這就是結果,而士大夫群體人格的墮落,從這個幫閑享樂的社會就開始出現征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