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解析:(1)本題考查語病中的語序不當這一類型.第②句,應該改為:它既不像“侯門一入深如海”那樣遙不可及,也不像那樣“墻里秋千墻外道”難以逾越.應該是先“及”后“越”;(2)“隔簾看未真”是在引用詞人常用的句子,所以應該加上引號.第⑤句正確的標點為:第一,喜劇性的視角:雖然“隔簾看未真”,但畢竟是看到了,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3)這是一道語言運用的綜合考核題,首先應瀏覽語段,把握主要內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和前后的照應.題中上文“也可以說是隔猶未隔,通猶未通,只看當事人的心態和感覺如何”結合后文“第一,喜劇性的視角:…第二,悲劇性的視角”可以推斷是對下文兩種視角的總結;故參考答案為:(1)②它既不像“侯門一入深如海”那樣遙不可及,也不像那樣“墻里秋千墻外道”難以逾越.(2)⑤第一,喜劇性的視角:雖然“隔簾看未真”,但畢竟是看到了,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3)這便預示簾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劇性與悲劇性的雙重內涵.。
2. 詩詞中的卷簾人
1、卷簾,是動詞,意思是把門簾或窗簾卷起來或者撩開。卷簾人是名詞,古指在房內侍候的婢女,主人進出時幫著把簾子撩開以便通過。
2、卷簾人 出自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唐詩里的卷簾者通常都是詩人或者詩歌故事中的主人公自己,沒有指侍女或者詩人愛人的。指詩人自己的最多,例如:
卷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杜甫《客夜》)
卷簾還照客,倚杖更隨人。(杜甫《十七夜對月》)
卷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杜甫《悶》)
閑時駐馬望,高處卷簾看。(劉禹錫《終南秋雪》)
卷簾睡初覺,欹枕看未足。(白居易《東樓竹》)
3. 誰是李清照詞中神秘的卷簾人
李清照 南宋的晚秋,苦風凄雨,如長久無人居住的老屋,幽暗中散發著霉味,怎么還造就出了一個如此超凡脫俗的女詞人李清照?實在讓讓費解.不管緣由幾何,李清照都如一縷帶著苦味的風,越過歷史清冷的時光,帶著那種欲說還休、欲哭無淚的惆悵,如亂麻一般纏在每個熱愛她的今人的心頭. 查找她的簡介,二十三個字就可以概括:“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神宗元豐七年,出生于當朝一個高級官宦之家,因其是女性,宋史未列其傳(后、妃、公主不屬此例),只在其父李格非傳中略有提及,“女清照,詩文尤稱于世,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但是她的詩詞,她的故事,有的人一輩子也讀不厭,讀不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僅她這一首小詞里的“卷簾人”為何人,就讓世人頗費了一番神.一說是侍女;一說是詞人丈夫;一說她自己. 仔細讀過古人的詩和李清照的詞,可以明白,“卷簾人”非侍女,也非詞人丈夫趙明誠,而是她自己. 就拿唐詩來說,描寫卷簾者的基本上都是詩人自己,或者詩歌中的主人公,而且指詩人自己的最多.極少有指侍女或者其他人的.有詩為證: 劉禹錫《終南秋雪》:閑時駐馬望,高處卷簾看. 白居易《長安早春旅懷》:夜深明月卷簾愁,日暮青山望鄉泣. 杜甫《悶》:卷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 韓偓《懶起》:百舌喚朝眠,春心動幾般.枕痕霞黯澹,淚粉玉闌珊.籠繡香煙歇,屏山燭焰殘.暖嫌羅襪窄,瘦覺錦衣寬.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唐詩、宋詞雖有區別,但詩詞相通,很多地方是一脈相承的.在宋詞中,除了李清照的《如夢令》之外,“卷簾人”還有其他詞人多次使用,均應理解為詞人自己. 辛棄疾《生查子》:去年燕子來,簾幕深深處.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污. 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卷簾人,一陣黃昏雨. 王珪《臨江仙》:簾外東風吹斷夢,卷簾人探春還.一枝疏影動檐間.鴛鴦□瓦冷,霜月墮欄干. 朱渙《虞美人》:卷簾人出身如燕.燭底粉妝明艷.羯鼓初催按六么.無限春嬌都上、舞裙腰.畫堂深窈親曾見.宛轉楚波如怨.小立花心曲未終.一把柳絲無力、倚東風. 張樞《瑞鶴仙》:卷簾人睡起.放燕子歸來,商量春事.風光又能幾.減芳菲、都在賣花聲里.吟邊眼底.被嫩綠、移紅換紫.甚等閑、半委東風,半委小橋流水. 另外,對比李清照唐朝韓偓的《懶起》,可以推測《如夢令》也許源于唐朝韓偓《懶起》后半首的詩意,而韓偓《懶起》中完成卷簾動作的人就似乎詩歌中的主人公.那么,“卷簾人”的所指應該也是相同的.再說和李清照同時代的詞人詞中的“卷簾人”指的都是詞人自己,那么惟一李清照指的不是自己,也說不過去.。
4. 詩詞中卷簾體 是否有例
卷簾體詩:雜體組詩名,主要有四首詩(也有更多的)。第二首詩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詩的第二句,第三首詩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詩的第三句,第四首詩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詩的第四句。這樣的組詩叫“卷簾體”。在此搜到一例,如下:卷簾體·春日有寄 1(平水韻)
度入龍春又一年,碧波輕漾柳含煙,
玫瑰園里掂花夢,枕景思君醉雅箋.
2(新韻)
含煙翠柳早吹綿,蘭蕊幽香透葉箋。
夢里桃溪逢玉女,紅燭共剪美嬋娟.
3(平水韻)
久期來日鴛鴦會,聊以心詩共枕眠,
舞袖娥眉情繾綣,含嬌帶怯韻纏綿.
4(新韻)
幽夢柔鄉醉一簾,輕風浮動有情天。
千般浪漫千般意,攜手天涯總是緣。
5. 宋詞中帶“簾”或“幕”的句子有哪些
李清照:
《醉花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念奴嬌》: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長相思》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更漏子》: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
6. 在李清照的《如夢令》中“試問卷簾人”中的“卷簾人”是指
一說是侍女;一說是詞人丈夫;一說她自己。
仔細讀過古人的詩和李清照的詞,可以明白,“卷簾人”非侍女,也非詞人丈夫趙明誠,而是她自己。 李清照這一首著名的小詞,其中“卷簾人”所指究竟為何人,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侍女,一說是詞人丈夫。
歷來談論到這首詞的論者,似乎均一致認為是侍女,只有今人吳小如先生別出心裁,認為是指詞人丈夫趙明誠(見其《詩詞札叢》,北京出版社1988年,258頁)。 我以前也一直認為是侍女,2005年出版的拙著《詩意人間》一書里,我還猜測是“一位略有些遲鈍的丫環”。
現在,我要修改這個說法。依我的最新考察、解讀,侍女、詞人丈夫兩種說法都不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詞人自己,也就是李清照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