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三百首
唐詩、宋詞、元曲各擅一代文學之勝,形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詞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新體抒情詩,產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兩宋。
詞又稱“詩馀”、“長短句”有固定的詞牌。風格獨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詩之意闊,詞之言長”。
宋詞的發展,經歷了以晏殊、歐陽修為領袖的北宋時期,以蘇軾為代表的南宋時期。風格流派以婉約、豪放二派為主。婉約派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悵;豪放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宋詞三百首》為詞學大師朱孝臧(又號強村)選編,是流傳最廣的、影響最大的宋詞選本。初版于民國甲子年(1924年),錄詞人88家詞300首,后唐圭璋箋注本)(1934年)刪詞人6家詞28首,另增11首,只存詞283首,后又增補2首,共為285首。本書提供了三個版本為《宋詞三百首》之全本
2. 求宋詞300首
水龍吟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永遇樂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見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蘇幕遮①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①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②,悲恨相繼。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③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④。
千秋歲引 [王安石]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耽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阮郎歸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①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酹江月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鵲橋仙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清平樂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 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 銀屏昨夜微寒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滿庭芳 [秦觀]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水調歌頭 [范成大]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
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
關河離合、南北們日照清愁。想見垣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敞黑貂裘。
釀酒間贈兔,肯去伴滄洲。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少年游 [周邦彥]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虞美人 [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 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愿懷深, 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高陽臺 [王沂孫]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誰家。相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 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歸雁平沙。
怎得銀。
3. 唐詩宋詞300首
唐詩三百首 V1.2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而《唐詩三百首》又可謂唐詩中的精華。本軟件是唐詩三百首的電子版,并且具有它獨特的功能:1、瀏覽。顯示唐詩的詩名、作者、詩文、注解和簡析,附帶作者簡介。可選擇詩作按詩名排列、或按作者排列。瀏覽過程中可快速翻頁,手動滾行、自動滾行和逐字顯示三種模式任意切換;令行禁止,隨心所欲。2、批注。在欣賞唐詩時,如有心得體會,可隨時修改注釋、簡析或作者簡介,甚至原詩文,并且保存起來。3、查找功能強大。支持多關鍵字查找,可同時通過詩名、作者、詩句等多種方式進行查找;并首創“多步驟返回查找法”,記憶用戶每個查找步驟的信息,隨時可退回前面的的步驟,以從該步驟的結果中繼續查找。只要您對某首唐詩的任一部分有一點印象,通過一兩個字詞,就能通過完善的查詢功能查找到您想知道的唐詩。4、添加、刪除。唐詩浩如煙海,遠不止三百首,難以窮盡。所以本軟件特別留了一個拓展入口,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刪、改、添唐詩。5、導出存檔。能將唐詩詩文或全部(包括詩名、作者、注解、簡析)導出到文本文件,便于單獨瀏覽或處理。6、變換文字顏色。各部分文字顏色都能隨意變換,并具有記憶功能,記住您的個性化設置。7、保存和讀取進度。每次您讀詩到一段落想休息時,可以記下進度,下次再來閱讀時選擇是否從保存進度處開始。8、背景音樂。在您讀詩時有輕松典雅的背景音樂陪伴。您也可以在右鍵菜單里選擇把它關閉。
參考資料:
4. 宋詞300首解釋
晏殊的《浣溪紗》春恨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藝術風格。他的詞集叫《珠玉詞》,《珠玉詞》里象珠般圓轉、玉似晶瑩的作品委實不少。此詞明為懷人,而通體不著一懷人之語,是一篇以景襯情的佳作。
然而此詞之所以流傳千古,精華還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
這一聯基本上用虛字構成。人們都知道,用實字作成對子比較容易,而運用虛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詞統》中論及此聯時,說“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錢鐘書在《談藝錄》中也說,所謂“律之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
它雖然用虛字構成,卻具有充實的、耐人尋味和啟人聯想的內容,這就更使人覺得難能可貴了。這一聯寫出了人們心中所有但為筆底所無的細膩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規律。成功之處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剎那間的感受,并把這種感受提到具有某種哲理意味的高度上來加以描寫。
“無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覺、感受和感嘆,“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面對落花,聯想到春天的消失,聯想到人生的變易,止不住產生一種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對此無能為力,只有徒喚“無可奈何”了。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開一落的花,又使人聯想到其他許多一興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識”也是作者的感覺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來北歸,不違時節。它們差池雙翦,貼地爭飛,呢喃對語,由于體態相同,誰也難以分辨出其是否是舊巢雙燕,故在“相識”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歸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燕子的北來南去,象征著季節的變換和年華的交替。“燕”,既是指春來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聯想到象燕子那樣翩然歸來,重尋故舊的人或物。“花”和“燕”變成一種象征,讓人們想得很開,想得很遠……。“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歸來”,本屬司空見慣的尋常小事,但當作者在這兩個短句之前加上帶有感嘆色彩的詞組“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以 后,于是便把這極其普通的自然現象納入人生有限而時間永恒這一哲學范疇中來,創造出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300首之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