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自己對班級文化布置寫500字的陳述稿
我們班同學,那可謂是接話大王,老師課堂上說一句,總要有人頂上一句.這個同學說,那個同學接,總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今天,不知是聽到了什么好消息?石亞林突然大叫一聲:“耶——!”
下面便有人脫口而出:“唉——!”
石亞林不甘心別人占自己便宜,很快說:“死——!”我們都以為應該沒人接話了,誰知,又有一幫人齊刷刷地說:“晚了!”我暈.
更經典的還有:
“哎呀,這道題不會,怎么辦?”
“不怎么辦,涼拌!”
不過,遇到了她,可就沒法了.
她是我們的新音樂老師,像個大姐姐一般.這節音樂課,“騙子”照例和別人開玩笑:“三尖頭,老鼠眼.”不料卻被老師聽見了.老師不動聲色地以薛博宇為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不能拿別人的不足、缺陷開玩笑啊.”話音好像大洪水一樣把我們嚇住了.
過了好一會兒,一個同學又說道:“騙子,不能了吧!”老師的反應超快,知道了這是薛博宇外號,又開始了:“看看,看看,剛才你說別人,現在別人說你,你什么感覺?.”薛博宇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不過像是討好老師的說道:“老師絕對是最佳辯手!”話音未落,老師又說了:“我不是什么辯手,只是針對你們發生的問題做了一下更深入的闡述.”
頓時,全班同學無語了.
2. 我班的班級文化征文以立德為主題600字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從小抓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雷鋒日記》 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熟悉這句話。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爭做文明使者的種子。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良素質,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
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
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并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
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
3. 班級文化氛圍給我的感受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
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美化教室環境,陶冶學生情操。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
在新學期開學不久,為創建美好的“家園”貢獻力量。在教室的左右兩面墻上各貼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名言條幅和中國地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室后墻壁還有一個光榮榜,當看到學生的照片或班級的獎狀的光榮榜上時,就可以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另外在教室的前方的角落有一個圖書角,讓我們隨時都可以有課外書看。當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的變化事件的變化可以及時變化環境布置。
二、優化人際關系,凝聚班級力量。 人際環境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班級文化,良好的人際環境能使人心曠神怡。
人際關系是以人的情感與心理的溝通為基礎的,所以班集體管理說到底是人心的管理。如果一個班級在師生、生生之間能相互理解、團結、幫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處,那么就能使班級形成了一股齊心協力、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良好班風,產生強大的凝聚力。
學校耐心細致地抓好班級文化建設,細水長流,潤物無聲,使我們在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班級文化宋詞欣賞活動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