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的歷史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晏殊、張賢、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
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
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
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2. 宋詞的歷史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晏殊、張賢、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 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 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 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3. 宋詞三百首 中有哪些詩詞與歷史有關
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
少癡呆、老成玌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
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六州歌頭·項羽廟
李冠
秦亡草昧,劉、項起吞并。
鞭寰宇,驅龍虎,掃欃槍,斬長鯨。
血染中原戰。
視余、耳,皆鷹犬,平禍亂,歸炎漢,勢奔傾。
兵散月明。
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對,泣聽楚歌聲,玉帳魂驚。
淚盈盈。
念花無主,凝愁苦,揮雪刃,掩泉扃。
時不利,騅不逝,困陰陵,叱追兵。
嗚咽摧天地,望歸路,忍偷生!
功蓋世,何處見遺靈?
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
●菩薩蠻
李師中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高中必修4中大都也是。
4. 宋朝的歷史,如宋詞等
簡介 宋詞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上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派別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還有一種為花間派. 宋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陸游、歐陽修等. 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溫庭筠等. 價值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初期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升華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起源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發展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于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高峰 由于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編輯本段詞的類別 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來源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
5. 【中華詩詞韻作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詩詞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唐詩、宋詞就是其中之一。
詩詞與中華漢字就像一對好姐妹,,總也分不開。中華漢字經歷了兩千多年漫長的演變過程。
從遠古時期,聰明的人們發明了象形字,并在龜殼、堅硬的骨頭、象牙等上記錄,這就是甲骨文。有經過了許多年的演變,終于變成了如今的漢字。
在古代,也有一些書法家的字流傳到了如今。如王羲之,他的草書豪放大方,具有英雄魂魄的氣質;歐陽修的楷書秀麗端莊,字中透出一股秀氣。
這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好好繼承它。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它魅力四射,慢慢品讀,細細咀嚼,便覺得余味留香,韻味十足。走進唐詩吧!去體驗古人的送別情懷,王維在渭城送元二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送杜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傳唱古今,汪倫送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使人感受到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去感受詩人常年在外的思鄉之情吧!李商隱因思念妻子,動筆寫下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白躺在床上,皎皎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他望月生情,寫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名句孺婦皆知,家喻戶曉;王維在異鄉,重陽節到來時,心頭不禁生出了悲情,筆下便瀉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讀了這幾句話,何人心上不涌起思念家鄉的傷感?詩是古人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我能在其中感受到詩人的心情;詩如畫,在那具有魅力的唐詩中,我們仿佛身在其中;詩富于哲學,聰明的古人在詩中蘊含了各種人生哲學,使讀者受用無窮。說起唐詩,不得不提前宋詞。
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寫得詞《聲聲慢》表現了她難以言傳的凄楚悲傷之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三句用一連串疊字表達了這種凄苦的心境,更是千古流傳。
岳飛的《滿江紅》表現了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全詞都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蘇軾的《浣溪沙》蘊含著人生哲理,告訴我們要擁有樂觀闊達,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詞是我國的文化之一,不僅能說,還可以彈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詞,品味宋詞!唐詩宋詞,歷史悠久,是我國的瑰寶,必定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深深地一筆。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祖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而感到驕傲!我們不僅要讀,還要品,更要讓我們去傳承它,保留它發出發出更燦爛的光芒!讓我們傳誦中華唐詩,流唱千年宋詞!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2009年9月27日。
6. 我要找一 些歷史資料是關于宋詞的
宋詞的發展歷史 大西洋 北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晏殊、張賢、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 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晏殊與歐陽修生當承平之世,二人喜愛南唐馮延巳詞,而又無有馮延巳的經歷與感慨,其所作 詞,或“風流蘊藉”、“溫潤秀潔”而多帶“富貴氣”,或“疏雋”、“深婉”而兼有“鄙褻之 語”,與西蜀“花間”并有許多共通之處。晏殊的《珠玉詞》以及歐陽修的《近體樂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內容上,未曾突破傳統題材,在藝術形式上,也未見新的創造。
在北宋詞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中,晏殊、歐陽修的創作,主要在于繼承;張先、晏幾道的創作,則已稍露宋人特色。張先、晏幾道二人,在承襲“余緒”的同時,已出現“革新”的苗頭。
張先歌詞創作,宛轉典麗,思想內容雖未曾突破“花間”范圍,但他創制了若干慢詞,在藝術形式上,為詞體的變革作了準備。晏幾道的創作,在藝術形式上,雖仍為“花間”式的令詞小曲,但其“寓以詩人句法,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黃庭堅《小山集序》),在思想內容上為宋詞的革新開了先例,不可視之為“追逼花間”(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而已。
宋詞發展至張先、晏幾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過渡。然而,在這一過渡階段中,宋詞的變革已經開始。
其中,第一位變革者就是柳永。柳永比晏殊大4歲,比歐陽修大12歲,三人同屬于北宋前期的歌詞作家。
但是,柳永的影響卻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個北宋詞壇。柳永所走的道路與晏、歐完全不同。
晏、歐是政界、文壇的顯要人物,柳永卻是個“失意無聊,流連坊曲”的落拓文人。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機會深入社會下層,他的創作廣泛地接觸了社會人生,除了男女戀情,還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側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部分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而且,他還善于吸取民間歌詞的養分,采摘民間曲調入詞,大量創作慢詞,有效地擴大了詞的體制。因此,柳永的創作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對宋詞的發展起了奠 基的作用。
北宋中后期,蘇軾登上詞壇,為北宋詞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蘇軾把詞當作“詩之裔”(《祭張子野文》),在柳永開拓疆界、擴大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變革”。
《東坡樂府》中出現了〔沁園春〕“孤館燈青”、〔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及〔念奴嬌〕“大江東去”等一類篇章,為北宋詞壇增添異彩。詞至蘇軾,“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卷四),已成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在歐、晏時,詞的創作已不僅僅為了應歌,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蘇軾的出現,促進了北宋詞朝著多極方向發展。一方面,柳永的影響極為深遠,北宋慢詞創作,自蘇軾、秦觀繼起之后,更加興盛;另一方面,蘇軾同時及稍后,若干追隨者學其作詞,雖各有所得,卻不拘一格,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柳、蘇的“變革”及其相互競爭的結果,使得北宋詞壇出現了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發展變革階段中的北宋詞,并非所謂“婉約”“豪放”兩種風格、兩種流派所能概括。
在這一階段中,除了柳永、蘇軾的“變革”,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也為北宋詞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進作用。秦觀出于蘇軾門下,他“自辟蹊徑,卓然名家”(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
他的詞“俊逸精妙”(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與蘇軾并不相近。趙令畤為蘇軾門客,學蘇軾作詞,亦未得其真髓。
但是,秦觀所作〔調笑令〕10首(并詩),歌詠歷史上許多美女的故事,趙令畤的商調〔蝶戀花〕12首,將張生、崔鶯鶯的故事譜入歌詞,構成了大曲的雛形,不僅為后世戲劇之濫觴,而且也為多種風格的北宋詞增加了品種。此外,賀鑄的歌詞,“高絕一世,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張耒《賀方回樂府序》),這同樣也為發展中的北宋詞增添了姿態。
北宋后期,周邦彥兼采眾家之所長,進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進詞體的成熟。在歌詞創作的思想內容上,周邦彥“以旁搜遠紹之才,寄情長短句”(劉肅《片玉集》序),增強了詞的“體質”;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周邦彥“多用唐人語檃括入律”(《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 并注重詞調的整理與規范化,為詞的創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歌詞創作出現了新的情況。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現了經濟、文化的“繁榮”局面,社會上唱詞之風仍然盛行,為歌詞創作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社會歷史的大變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動蕩必然波及詞壇與歌壇,對詞體的發展演變產生一定的影響。
南宋時期的歌詞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創作道路上,以各自不同的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宋詞的歷史中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