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過寫過一首白日見鬼的宋詞,是哪一首
因為劉過在這首詞中,說唐代的白居易、北宋時期的蘇軾、林逋留他在杭州流連,所以遲些再去與辛棄疾聚聚……,所以岳珂說他是‘白日見鬼’。當然,這些只是他們朋友之間互相打趣說笑的軼事而已。
沁園春 劉過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初,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蘇公等,駕勒吾回。波謂西湖,正如西子。濃妝淡抹臨照臺。諸人者,都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白云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看縱橫一澗,東西水繞,兩山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疏影,只可孤山先探梅。蓬萊閣,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2. 宋詞中有一篇名為竊杯女子留下的詞,全文是什么
鷓鴣天· 燈火樓臺處處新
竊杯女子
燈火樓臺處處新,笑攜郎手御街行。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 天表近,帝恩榮。瓊漿飲罷臉生春。歸來恐被兒夫怪,愿賜金杯作明證。
這是一首寫元宵的敘事詞,作者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子。
《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社會升平,燈節繁華。是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男男女女都跑到大街小巷觀燈游玩。一位年輕媳婦也與丈夫手拉手逛街觀燈。不料,二人被人群擠散了。
當時,皇帝與民同樂,賞酒給百姓喝,這個小女子也擠上前去,搶到一杯喝了,并且將酒杯偷偷揣入懷中。不料,她由于高興,未及防備,被巡邏的衛兵發現了,便把她捉將起來,去見皇帝。到得皇帝面前,她不慌不忙地朗誦了這首詞,說明了拿酒杯的緣由,皇帝聽她講得有理,便諒解了她。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宋詞發展有著十分廣闊的群眾基礎。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燈火燦爛,笙歌漫舞,夫婦二人被擁擠失散的情形。下片寫竊取金杯的緣由。語言通俗明白,敘事條理清楚,是別具一格的一首詞作。
3. 古代詩詞中“杯”字的讀音.“杯”這個字是不是有韻母
有人考證說,漢·劉向《說苑·善說》中有“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的記載,而這兒的“浮以大白”也就是古代文人常說的“浮一大白”,意思是罰飲一大杯酒,后來引申為滿飲一大杯酒.曾以為大白的“白”字古語或方言中是讀做“bei”,與“杯”同音通用,現在想來,這個白還是讀做“bai”,而“杯”字在古語中是讀作“bai”,“白”是“杯”的異化而已!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這個“杯”字是和“來、哀、臺”幾個字押韻屬于同一韻部的了.有人認為,好多古人都是四川人,四川話中,回讀huai音;杯則介于bei\bai二音之間.以四川話來讀這些詩,完全押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