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錢鐘書的《宋詞選注》的讀后感或者是它的評價
看錢先生的《宋詩選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當時興趣很濃,還抄了很多好詩到日記本上.讀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是錢鐘書先生評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時的語言風趣幽默形象.無疑,很多語言是錢氏風格,他人絕對講不出這樣的絕妙好詞來.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宋朝詩歌的風格流派和風格流變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畢竟人的趣味應該是多樣的,山谷的老辣拗體固然出人一頭地,蘇軾的詩歌比喻絡繹固然勝人一籌,但永嘉四靈的詩歌卻也清新靈秀.錢鐘書先生對各家各派都沒有什么偏見.他在詩歌注解中表現出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一個小詩人盡管其它詩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詩也可入選,象柳開的詩.而一個大詩人盡管有很多好詩,但存在的詩歌上的缺點,錢鐘書先生也會提到.同時在評介時候也注意到堅持辯證的觀點,每一家詩歌的利弊基本都講出來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錢鐘書先生的眼界是廣闊的,他對宋詩的評價是放到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每個人的詩承和對后來人的影響基本都被他說到了,一些詩句的歷史衍變也被他指出來.這樣讀者就不會只被宋詩狹隘住,而能夠將眼界放開,會通古今,熔煉百世,觸類旁通,系統條理地領會宋詩的發展風貌,這種治學精神在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中也表現得很明顯.
在中國詩歌發展歷史中,唐詩第一,宋詩第二,清詩第三.如何恰當地評價宋詩是個很不容易的問題.在這方面,錢鐘書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個《宋詩選注》,是錢鐘書先生單干,其中絕對找不出抄襲的痕跡,不象現在很多學者那樣干著“文抄公”那樣不光彩的事情.同時錢鐘書先生對宋詩也很不滿,但又迫于組織單位上的任務分配和政治風氣的壓力,這個《宋詩選注》寫起來也是很不痛快,寫不來也不太如意,特別是對詩歌的選擇上.正如全書充滿著幽默的筆調,但實際上其中更反照出錢先生的無奈和壓抑.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錢氏作品要到后來出版的《宋詩紀事補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過我還沒看到).詩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寫出來的詩不能令人滿意,這就要進行詩歌批評,指出好詩到底好在哪,壞詩壞在哪里.要提高詩歌的鑒賞水平,我認為《宋詩選注》還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為錢先生有很高的文藝鑒賞能力,這種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在《宋詩選注》對詩人的評介中也可看出評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對每首詩的藝術特點并沒有說明.雖然這樣,其中還是可以看出評介者平等的眼光,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轉益多師是汝師,百花釀蜜,方有如許的甘甜.這部書更重要的是闡述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規矩為前提,能規矩方能躋得大自由.這不僅是對藝術,對于生活都是一個很大的啟示.
2. 【錢鐘書評價哪兩句詩"題無剩義"錢鐘書評價這兩句詩"題無剩義
游山西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
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
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
3. 錢鐘書有沒有寫過2000字以下的東西
詩詞算不算?在楊絳的《記錢鐘書與》里提到有幾首錢鐘書先生的詩詞。
記游五言古詩有兩首
其二:
天風吹海水,屹立作山勢;浪頭飛碎白,積雪疑幾世。我常觀乎山,起伏有水致;蜿蜒若沒骨,皺具波濤意。乃知水與山,思各出其位,譬如豪杰人,異量美能備。固哉魯中叟,祗解別位智。
其三:
山容太古靜,而中藏瀑布,不舍晝夜流,得雨勢更怒。辛酸亦有淚,貯胸敢傾吐;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相契默無言,遠役喜一晤。微恨多游蹤,藏焉未為固。衷曲莫浪陳,悠悠彼行路。
因父病到湖北省親,路上寫了幾首《赴鄂道中》五言絕句
其一:
晨書瞑寫細評論,詩律傷嚴敢市恩。碧海掣鯨閑此手,祗教疏鑿別清渾。
其二:
奕棋轉燭事多端,飲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應褪凈,夜來無夢過邯鄲。
其三:
駐車清曠小徘徊,隱隱遙空蹍薄雷。脫葉猶飛風不定,啼鳩忽噤雨將來。
4. 錢鐘書的名言“流言這種東西”是什么意思
錢鐘書經典語錄: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指的是流言的速度和危害。
【1】人物簡介
錢鐘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2]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3] 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4]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開始寫作《管錐篇》。[5] 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6]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2】人物評價
錢先生是中國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個風雅之士。他是一個純凈的讀書人,不但半點沒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興,而且避之唯恐不及。錢先生自負有之,但很有分寸。[16] (余英時評)
錢鐘書的記憶能力無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種語言,能背誦無數的詩詞和文獻,能將經史子集隨手拈來、頭頭是道,比起今天電視上外強中干的學術超女超男來判若云泥。[17]
錢鐘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被譽為是“博學鴻儒”、“文化昆侖”。[18]
錢鐘書還是個幽默大師,他健談善辯,口若懸河,舌璨蓮花,雋思妙語,常常令人捧腹。錢氏的健談雄辯大有孟子、韓愈遺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幾乎無人不曉。[19]
【3】經典語句
1、有群眾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錢鐘書 《圍城》
2、愿遂情隨盡,緣乖眷愈深。 ——錢鐘書
3、愿遂情隨盡,緣乖眷愈深。 ——錢鐘書
4、有群眾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錢鐘書 《圍城》
5、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樣傻,不多不少。 ——錢鐘書 《圍城》
6、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錢鐘書 《圍城》
7、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錢鐘書
8、科學跟科學家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越老越可貴,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 ——錢鐘書 《圍城》
9、烤山薯這東西,本來像中國諺語里的私情男女,“偷著不如偷不著,”香味比滋味好;你聞的時候,覺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過爾爾。 ——錢鐘書 《圍城》
10、同行最不宜結婚,因為彼此事行家,誰也哄不倒誰,丈夫不會莫測高深地崇拜太太,抬頭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礎就不牢固。 ——錢鐘書 《圍城》
11、這種精神上的顧影自憐使他寫自傳、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臥種種姿態,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相。 ——錢鐘書 《圍城》
12、一句話的意義,在聽者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貓到屋里來,聲息全無,過一會兒“喵”一叫,你才發現它的存在。 ——錢鐘書 《圍城》
13、你要永久,該向痛苦里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夜晚,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偏是你所不留戀的。 ——錢鐘書 《論快樂》
14、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錢鐘書
15、許多女人會笑得這樣甜,但她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軟操,仿佛有教練在喊口令:“一!”忽然滿臉堆笑,“二!”忽然笑個不知去向,只余個空臉,像電影開映前的布幕。 ——錢鐘書 《圍城》
5. 錢鐘書的介紹
錢鐘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2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3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4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開始寫作《管錐篇》。5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6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6. 崇敬錢鐘書的原因
錢鐘書,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詩詞》英譯本出版。
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鐘書,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
晚年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錢鐘書在文學,國故,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其夫人楊絳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錢鐘書先生,字默存,曾用筆名中書君等。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 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談藝錄》融中西學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解放后,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注》、《管錐編》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
錢先生還參與《**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卓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編》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
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匯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昆侖。
60年來,錢鐘書先生致力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飲譽海內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貢獻,培養了幾代學人,是中國的寶貴財富。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對于我們建設中國新文化,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鑒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先生給予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1、是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于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
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于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
錢先生對于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2、是以一種新的學術規范發展和深化中國學研究。
中國是詩書禮義之邦,中國的學問源遠流長,中國學早已蔚成世界之顯學。在這個領域,一方面是勤謹篤實,碩果累累,另一方面卻是陳陳相因,難以出新。
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學術方法上的劃地為牢,極大地阻滯了前進的速度。在這種亟待變革的形勢下,錢先生的治學方法應運而生。
他數十年間所實踐的“打通”、“參互”、“比較”的方法,努力使中國學自覺地成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體系,從而獲得一個更深、更廣、更新的發展。3、是以一種現代意識統領文學創作。
錢鐘書先生生活在一個農業國,但是,他卻沒有小生產所固有的狹隘保守觀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但是,他卻沒有三家村學究的陳腐迂闊做派。錢先生的創作貫注著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這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是并不多見的,有別于同時代的一般作品而與世界文學潮流頗為合拍。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他的文學創作都不是那種生吞活剝的東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中國人也為外國人所喜愛的作品。4、是以一種高尚的形象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人格上的榜樣。
在三、四十年代,錢鐘書先生不向惡勢力俯首,用文學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個黑暗社會。1949年以后,錢鐘書先生雖然“經過九蒸九焙的改造”,“**”中更是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