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評書演員孫剛簡歷
孫剛,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節目主持人、沈陽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節目主播、評書演員。
主持廣播節目《正午剛剛樂》(沈陽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主持電視節目《直播生活·孫剛說劇》(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學習評書表演,師從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
曾主持沈陽文藝廣播《開心無極限》節目,沈陽電視臺公共社會頻道《孫剛說事》節目。2000年和相聲演員鄭好創辦《開心無極限》。
這檔節目一改以往曲藝節目報幕似的模式,以主持人語言曲藝化的個性展示和精品曲藝節目展播相輔相成,融主持于表演之中,借表演的手段來主持廣播節目。既體現了廣播曲藝節目的新版娛樂化,又為傳統的曲藝注入了廣播的新時代感。
2007年在綜合了“賽立信”“索福瑞”兩大調查公司的收聽率后,《開心無極限》位居文藝廣播節目榜首!2008年,“索福瑞”的節目滿意度及主持人滿意度的調查中,以“雙第一”的成績仍位居臺內榜首。2010年節目和主持人滿意度調查依然以“雙第一”的成績位居榜首。
《開心無極限》成功推出以后,姊妹欄目《開心一家親》于2003年4月1日開播。該節目以一家三口的形式出現在廣播中,是一檔創新的家庭情景廣播喜劇。
在全國第二屆城市電臺臺長論壇上,銷量位居前三名。先后36次獲得各種獎項,共出版發行11部評書,1部廣播CD,先后錄制評書25套,共計5000余講,其評書先后在北京、河北、遼寧、山東、河南、浙江、四川、哈爾濱等地電臺播出,與多家評書公司合作;播講過的評書在互聯網千余個網站上可以在線收聽。
2008年擔任43集大型原創廣播情景劇《奧運來我家》的監制和主演。這部劇突顯出文藝廣播先聲奪人的意識,也為聽眾奉獻出一部可聽性很強、達到宣傳奧運目的的優秀文藝作品。
為此,孫剛也獲得了奧足賽沈陽賽區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獎項。2010年10月,在沈陽廣播電視臺公共社會頻道開播一檔全新電視脫口秀節目《孫剛說事》,這檔節目除了將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以脫口秀的方式、評書的風格講給觀眾之外,每一期節目還加入了主持人對新聞事件的評論。
2012年5月,孫剛又加盟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主持《直播生活·孫剛說劇》欄目。2008年作為遼沈著名節目主持人之一參演話劇《這時你的手在顫抖》。
2009年作為遼沈著名節目主持人之一參演中國首部互動娛樂喜劇《無間有道》。2000年被沈陽市政府評為“沈陽市千名文藝新秀”;2001年曲藝專題《爺倆同看馬三立》獲省政府獎一等獎;2002年曲藝專題《勇于探索的小怪物》獲省政府獎二等獎;2002年娛樂節目《將戒煙進行到底》獲省政府獎三等獎;2003年曲藝節目《開心無極限——電信日特別節目》獲省政府獎二等獎;2004年中廣學會主辦的“全國首屆十佳娛樂節目”評選中,《開心無極限》獲優秀獎;2004年出版節目cd《四大名著也瘋狂》;2004年出版個人評書專輯《劉羅鍋傳奇》;2005年《開心無極限》獲沈陽電臺“特崗特薪”稱號;2005年曲藝節目《戲說3.15》獲中廣協會“2005廣播娛樂節目評估展示”入圍獎;2005年播講的長篇評書《曾國藩》獲遼寧文藝獎“長篇聯播類三等獎”;2005年曲藝節目《侯寶林與戲》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二等獎;2005年《開心無極限》獲遼寧廣播文藝獎“十佳欄目類一等獎”;2005年出版評書專輯《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2006年曲藝專題《與時俱進的單田芳》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三等獎;2006年播講的長篇評書《三十六計》獲遼寧文藝獎“長篇聯播類三等獎”;2006年被評為第四屆沈陽電臺“十佳主持人”;2006年出版評書專輯《成語評說》《典故故事》;2006年版花《大話西游》獲遼寧社教獎自我宣傳類三等獎;2006年發表論文《曲藝節目的創新與發展》(記者搖籃5);2006年《開心無極限》獲欄目廣告創收獎;2007年出版第五張評書專輯《詩詞故事》(唐詩篇);2007年出版第六張評書專輯《詩詞故事》(宋詞篇);2007年出版第七張評書專輯《新說史記故事》;2007年播講的長篇評書《中華典故》獲遼寧文藝獎“長篇聯播類三等獎”;2007年曲藝專題《厚積薄發的郭德綱》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二等獎;2007年社教專題《快樂的文明出行》獲遼寧文藝獎社教類二等獎;2008年出版第八張評書專輯《話說中國》;2008年曲藝專題《侯耀文的相聲之路》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二等獎;2008年播講的長篇評書《新燕王掃北》獲遼寧文藝獎“長篇聯播類二等獎”;2008年獲奧足賽沈陽賽區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獎項;2008年被評為第五屆沈陽電臺“十佳欄目”;2008年被評為沈陽市第四屆“十佳主持人”;2009年廣播劇《奧運來我家》獲遼寧省社教類二等獎;2009年曲藝專題《“小品王”趙本山的18載春晚生涯》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三等獎;2009年作品《單田芳的原創短信》獲遼寧新聞獎一等獎;2010年出版第九張評書專輯《國學故事》;2010年曲藝專題《聲貫九州田連元》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二等獎;2011年出版第十張評書專輯《戰國策》;2011年曲藝專題《打快板說文明》獲遼寧文藝獎曲藝類二等獎;2011年出版第十一張評書專輯《中國茶文化》;2012年出版第十二張評書專輯《唐。
2. 描寫評書的詩詞
《評書贊》
醒木一方口一張,
道盡古今說端詳;
無道昏君有道討,
奸臣禍國終被亡。
列國春秋東周夢,
一統江山秦始皇;
西游取經師徒險,
終成正果菩提旁。
中原紛爭漢不保,
魏晉終將孫劉降;
蒙古可汗打基業,
直搗東歐盡降元。
元璋開國創明代,
滅于后金及闖王;
脂粉充盈紅樓夢,
七俠五義才剛強。
袁氏稱帝顯鬧劇,
溥儀下臺終帝王;
民國多難孫文治,
介石承載亦枉然。
八年抗戰譜英烈,
再統中華**;
抗美援朝與敵斗,
板門店前來和談。
**十年冤無數,
昭雪已晚不還陽。
段段出彩字字精,
句句揪心聲聲亮。
評書藝術永傳承,
中華萬載說書行。
3. 評書宰相劉羅鍋
據我所知《官場斗》、又叫《滿漢斗》、《金殿斗智》、《君臣斗智》,是“八大棍兒”之一,來源于長篇竹板書《劉公案》的片段,大約成書于道光年間。
前輩相聲藝人朱紹文(窮不怕)常說的《乾隆爺打江南圍》,即是此段的前身。清末閻德山、李德钖(萬人迷),對之又有較大發展,“可連說數日”。
后經張壽臣及馬桂元整理修改,開始定名為《滿漢斗》。傳至劉寶瑞、王長友、劉奎珍、馮立樟等人,對此段也作過不同程度的加工潤色。
劉寶瑞的藝術特點是“評”、“敘”細密,幽默風趣,表情微妙,樸實無華,與同輩演員常寶堃、侯寶林名聲并列,藝術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單口相聲方面的成就和影響甚為突出。
現在常見的有劉寶瑞先生的157分鐘的版本(殘版)即:市面上的第17回到第22回,殷文碩先生的29回(一說是30回)版本,還有一個劉寶瑞先生說的給太后上壽的《君臣斗》小段,陳涌泉先生也說過幾個《君臣斗》小段,我們現在尋找的是劉寶瑞先生30回的完全版,該版本的目錄如下: 一、討封羅鍋 二、赤背下樓 三、巧寫字貼 四、觀風聽月 五、當街拜客 六、替兵討賞 七、萬蟻慶壽 八、出入生死 九、和珅答題 十、圣宴爭魚 十一、微服私訪 十二、反穿朝服 十三、諧語賀號 十四、銅仙承露 十五、早朝撞轎 十六、懲治轎夫 十七、打賭擊掌 十八、智參乾隆 十九、弘歷發配 二十、金殿定計 二十一、奉旨送銀 二十二、書房待客 二十三、棒打親王 二十四、官復原職 二十五、張成裝瘋 二十六、劉墉賣棗 二十七、午門收捐 二十八、寶畫醫病 二十九、雨不進城 三十、羅鍋交旨 還有一種說法是劉寶瑞先生的更完全版的《金殿斗智》是37回版本的。 據聽說殷文碩先生所說的段子有些是陳涌泉先生指點的,也請教過一些其他相聲藝人,和劉寶瑞先生說的內容不同,出入比較大。
劉寶瑞先生的完全版聽說曾經在香港錄制過,后來這些資料被一位新加坡人買去了。 還有一點,我能確認,我聽過2次劉寶瑞先生全版的,因為劉墉賣棗、午門收捐、官復原職這些情節我都聽過,所以我認為,劉寶瑞先生全版的應該還是存世的。
-- cctv版flash動畫的《劉羅鍋別傳》的原本是劉寶瑞先生的單口相聲殘本《官場斗》(又名《君臣斗》,《金殿斗智》)音頻 。(30回版和20回電視版缺)沒記錯的話,應該至少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電臺靜場版(那時候是80年代末好像),第二個版本是20回的電視現場版(遼寧電視臺首播,后來中央3臺也放過),這兩個版本都是跟殷先生整理出版的那本《官場斗》文本內容差不多,沒有下江南一段,但是都有帽子戴正的后續情節,算是有頭有尾的。
北京聽眾比較熟悉的是第三個版本,就是北京電臺錄制的29回靜場版,這個版本多了下江南的故事,可能是殷先生在之前的故事基礎上又新增加的段落,但是可惜,因為殷先生在錄制期間因病逝世,所以這個版本沒有錄制完成。殷先生去世的時候只有五十多歲,正是藝術最成熟的時候,如果不是去世的早,相信他還會給我們留下更多好的單口段子,一嘆! 單口相聲還有郭德綱100回版的《大話劉羅鍋》等而評書也有很多版本,如連麗如54回版《劉公案》: /ps/*、豫劇《劉和斗》、孫剛50回版《官場斗》: /ps/*孫剛60回版《劉羅鍋傳奇》: /ps/*。
4. 評書演員袁田近況詳細了解
田連元先生目前正式拜師的好像是四個弟子:
卞志明
關永超
張潔蘭
葉怡均
袁闊成先生的弟子(學生)好象有:
張少佐、田占義、趙維莉、袁田、汪良、汪文華、陳志峰
至于單田芳先生好像也沒有正式收徒儀式,學生一定是有的,有人說孫剛是他的弟子,好像還有一個叫趙亮的(不是那個演三德子的,也不是那個演周伯通的),號稱單先生的“關門弟子”
謝謝
補充:
田連元先生西河大鼓的師傅是王佩元先生的父親王起勝先生
田先生在西河門里屬“連”字,與趙連甲先生同輩
田先生在東北評書界具體屬第幾代我不太清楚
袁闊成先生在北京評書界已屬第九代,連麗如先生為第十代,所以估計田先生也在這兩代吧
謝謝
5. 傳統相聲君臣斗,說的是乾隆、和珅和( )君臣斗智的故事
b
說a的是讓張國立騙的吧
君臣斗 相聲傳統曲目 中篇單口相聲 內容敘清代乾隆年間,漢官中堂、文華殿大學士劉墉,與皇帝的寵臣、滿官中堂和珅作斗爭的故事。作品中根據民間傳說塑造的劉墉,是一個敢于嘲諷皇帝、戲耍親王的典型人物,通過劉墉的機敏勇敢,曲折地反映出勞動群眾對封建統治階層的蔑視。其中片斷《赤背下樓》(又名《君臣斗智》)經常獨立演出,敘劉墉陪伴弘歷逛北海御苑時,弘歷屢出難題難為劉墉,劉墉都機智巧妙地給出圓滿的答案,使弘歷不得不連連賜賞他,從手上戴的扳指兒,到身上穿的馬褂、夾袍、小褂,都脫了下來賞給劉墉,最后只好赤背下樓,完全失去了“萬歲爺”的尊嚴。清末以降,擅說此曲目的有李德钖、張壽臣、劉寶瑞等。 其中劉寶瑞《君臣斗智》口述本收入1983年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存有該節目錄音。 另外,據劉寶瑞先生的徒弟邢文昭回憶,中國廣播說唱團給劉寶瑞先生錄音時,劉寶瑞老師的《滿漢斗》這個節目是錄完了的,但是,后來存放錄音的倉庫進水,毀掉了大部分錄音。為了保留這段珍貴的錄音,經過加工,這才形成現在這個“不頭不尾”的三段兒版的《滿漢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