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1.詞的上片寫感傷,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下片寫悲憤,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這兩句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道的憤懣,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意對即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詞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意對即可)
2.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1)“明月”用以象征詞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潔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發了詞人含冤被貶的憤懣之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夜來風葉已鳴廓”,中秋之際,西風颯颯,落葉蕭蕭。既烘托了悲涼的氣氛,又引出了下句詞人的遲暮之悲。
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評價。此句表面寫景,卻有更深的內涵。從詩人經歷來看,“明月”“云”用象征,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發了詞人含冤被貶的憤懣之情。
2、本題考查表現手法。詩中寫到許多景物意象,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回答時舉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如第二聯解釋理由即可。
3.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小題1:涼風(西風)、落葉、明月、孤光(孤燈)
小題1:“涼”是本詞的詞眼,①本詞作于中秋時節,“涼”指天氣之涼;②詞人被貶,感嘆人生如夢,命運起伏,而自己又眉頭鬢發已斑,心境何其悲涼;③有酒少客,門庭冷落,流露出了詞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憤;④在歡度佳節的時刻,自己卻成了一個淪落天涯的人,“把盞凄然北望”,充滿了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理解的苦痛凄涼
小題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意象。找出宋詞中與秋有關的名詞性詞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鑒賞詞眼。也就是指出此字在內容及結構上的作用。如果只答到“涼”既指天氣之涼,又指人生之涼,也可以,但對“人生之涼”必須聯系文本進行三個方面的分析,否則只能給1分。
4.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詞后問題
(1)“涼”字用得妙。(1分)因為①指中秋時節
天氣涼;(2分)②詩人遭貶,感到悲涼;人生命運起伏不定,變幻莫測,暗含世
態炎涼。(2分)
(2)既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2分),又借此抒發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被貶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悶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賢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質常被污濁掩蓋,也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略
5. 求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賞析
《西江月》背景及其思想感情: 蘇軾的這首詞寫在他被貶黃州的時候。
在這首詞中,蘇軾以“中秋”這一深具情感意義的節日為背景,抒寫了遠貶黃州的孤獨悲苦的心情,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中,表達出對人生歷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的營造中,我們可以見到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
蘇軾這首詞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這種哲理意味是通過營造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傳達出來的。
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與空寂的長廊,孤獨的詞人身影與孤獨的黯淡燈光,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詞人深沉的人生思考與真摯的人世之戀,我們并不感覺到說理、議論的空洞與枯燥,而是為詞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動,然后體驗出作者蘊含于詞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蘇軾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然而這首詞風格柔婉,可以看出蘇軾的詞風也有悲情婉約的一面,這種哀怨隱忍之作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翻譯: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中,見到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 詞的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
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蘇軾的幾首中秋詞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世事一場大夢”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體的歷史實事,即指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為蘇軾對人生命運的抽象意義的認識。“世事如夢”,“人生如夢”,一切皆如白駒過隙,雪后飛鴻,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所以不可執著于現實中的得失榮辱,而應超脫于具體的萬事萬物,使自己內心趨于平衡。
“人生幾度新涼”,用“新涼”指又一個秋天的來臨,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見詩人對節候變化的敏感,時間的流逝磨蝕著有限的生命,詞人由此產生出真摯的惜時之情。“新涼”亦指詩人再次遭到排擠打擊的人生際遇,用一個“涼”字,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凄涼之情,所以,“人生幾度新涼”不僅指自然節候的變化,同時也是指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變幻莫測。
這句話把自然與人生結合起來,以自然的變幻來反襯出詞人對人生命運的無奈謂嘆,寄意深刻,韻味悠遠。 開頭兩句詞遠遠不止是蘇東坡在記敘一時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寫具體的事實,表達他對抽象意義上的人生命運的深沉思忖。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涼風吹打著庭院里的樹葉,在空曠的長廊里發出凄涼的回響。
詞人取過鏡子,看見兩鬢爬滿了白發,“人生何處得秋霜?”詞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我們同樣可以感覺到陣陣寒意襲來。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酒賤”是因為“人賤”。蘇軾遠貶黃州,心中的失落與不滿是以這種自我嘲諷的形式來表現的。
因“烏臺詩案”受蘇軾牽連被貶的人太多,而蘇軾也因此不愿連累友人,所以絕少與故人交往,這里的“客少”應是指當時的實際情況。在這靜寂的夜里,在這皓月當空之時,清秋的寒氣陣陣襲人,此時,蘇軾心中的孤獨凄涼之感是難以排遣的。
中秋月明,而明月總是被烏云遮去光芒。這里蘇軾是在寫自然現象,更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寫他對社會環境的認識。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點出了作詞的時間與主旨。“中秋”是傳統意義上團聚的節日,蘇軾選取“中秋”這一宴樂的節日作為背景,以虛筆中的樂景寫哀情,使哀情為之更哀。
“北望”點出了作詞的主旨,據記載這首詞下原有注釋“寄子由”,可見蘇軾此詞是在中秋之夜寫給其兄弟蘇轍的。蘇軾晚年飽受政治打擊,他多以佛、道思想來超然物外,以消解現實的苦悶,但此詞籠罩著一層悲涼的氣氛,可見蘇軾始終沒能擺脫塵世的痛苦。
在這熱鬧的中秋月明之時,唯一可以慰籍自己落寞孤寂情懷的是那真摯的手足深情。蘇軾渴望著與兄弟一訴衷腸,無奈遠貶黃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遙寄相思。
天涯同一月,相思兩地情,遙望卻不能與之相聚,明天卻又要面臨現實中太多的痛苦與無奈,蘇軾因而陷入更為深沉的悲涼之中。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
蘇軾借寫節候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意境與主旨相似的是另一首寫于密州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那首詞中,蘇軾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與《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相比,兩詞都是借寫景抒懷,都渲染了一個“寒”、“涼”情緒意境,給詞蒙上了一層深厚的情感意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節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涼”;前者寫天上人間之“清寒”,后者寫現實人間之“凄涼”;前者想象天上人間之“寒”以反襯人世間值得留戀,后者借人間之真情以慰籍自己“凄涼”的心靈。
兩詞相得益彰,情韻悠遠,表達了飽受政治打擊的蘇軾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6. 【閱讀蘇軾的《西江月①?世事一場大夢》,完成下列各題
(1)本題考查學生詩歌關鍵詞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詞句.“酒賤常愁客少”的意思是: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記承天寺夜游》中“念無與樂者”一句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2)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句賞析.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可從手法、情感、語言等方面任選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詩歌常見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懷古傷今,懷才不遇,思鄉懷人等.作者描寫了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景抒情,借寒暑的交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3)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注意通讀全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詩句體會詩歌的表現手法.蘇軾這首詞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并不是富于人生哲理.故選:D答案:(1)念無與樂者.(2)作者描寫了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景抒情,借寒暑的交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3)D譯文: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發.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色澄明,卻多被云遮擋.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著酒盞,神色凄然,望向北方.。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西江月蘇軾世事一場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