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蝶戀花歐陽修詩歌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游冶:冶游,艷游。
②章臺路:漢長安有章臺街,無比繁華,后人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所。
【譯文】
深深庭院不知深幾許?一排排楊柳堆起綠色煙云,一重重簾幕多得難計其數。華車駿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樓也不見走馬章臺路。
風狂雨驟三月春暮,時近黃昏掩起門戶,卻沒有辦法把春光留住。我淚眼盈盈問花花不回答,散亂的落紅飛過秋千去。
【評點】
本篇為一首暮春閨怨詞,描寫了暮春時節深閨女子懷人傷春的苦悶愁怨,是閨怨詞中千古傳誦的名作。
開首即連用三個“深”字,寫出女子與世隔絕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游冶:冶游,艷游。
②章臺路:漢長安有章臺街,無比繁華,后人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所。
【譯文】
深深庭院不知深幾許?一排排楊柳堆起綠色煙云,一重重簾幕多得難計其數。華車駿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樓也不見走馬章臺路。
風狂雨驟三月春暮,時近黃昏掩起門戶,卻沒有辦法把春光留住。我淚眼盈盈問花花不回答,散亂的落紅飛過秋千去。
【評點】
本篇為一首暮春閨怨詞,描寫了暮春時節深閨女子懷人傷春的苦悶愁怨,是閨怨詞中千古傳誦的名作。
開首即連用三個“深”字,寫出女子與世隔絕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獨處、怨恨莫訴的壓抑之感,將女子獨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畫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詞序》曾贊曰:“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接下來詞人對深閨女子的住處進行了細致的描繪,由遠及近,近處是“楊柳堆煙”,一排排楊柳密密叢叢,霧氣彌漫,好似一幅水墨畫。遠處是一重重的簾幕,“無重數”三字描寫出這座庭院的幽深隱秘。下一句詞人筆鋒一轉,“玉勒雕鞍游冶處”將視線轉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筆描寫女子獨處高樓,凝神遠望丈夫游冶之處。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詞的下片借寫風狂雨暴的黃昏,抒寫出女子無限的傷春之感。末兩句是歐陽修詞中膾炙人口的名句之一,毛先舒《古今詞論引》曾分析道:“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卵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全詞語言優美,淺顯易懂,然意境深遠,深沉細膩,遠勝花間詞之清韻。
[賞析]
這是一首寫女子失戀的名作,上闋寫這位失戀女身處深深庭院,被輕煙似的楊柳包圍更顯得幽深闃寂,而她卻被困閉在庭院更深處的重重簾幕之中。下闋以景語寫女主人公內心極度的悲痛情緒。“雨橫風狂”,女主人公心靈受摧殘的象征;“門掩黃昏”,境界凄涼;“無計留春”,處境可憐。“淚眼問花”兩句最為傳神而受贊許。以細節的生動,強調此女哀苦無告才含淚問花,花亦正被摧逼損害,同病相憐,紅顏薄命,很有象征意味。
蝶戀花
歐陽修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①,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②,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注釋]
①病酒:醉酒,因酒而病。
②青蕪:青草。
[賞析]
這是一首由傷春而引發的抒情之作。所抒的是難以實指的濃重的感傷之情。第一句以反詰的語氣直接抒情,意謂盡管久已想將人生的惆悵拋到一邊去,可每逢春天,惆悵依舊。接著對“惆悵”加以具體說明:天天在花前喝醉,眼見得鏡里朱顏變得憔悴瘦損,但也在所不辭。下闋開頭是對“春來惆悵”的申說。新草新柳本應給人以新的希望,可詞人所得到的,只是“新愁”而已!而且“年年”如此,這就成為人生憂患了。何以會如此?則啟人思索。最后以場景作結,更具魅力。
2. 如何賞析歐陽修的《蝶戀花》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復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 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描繪.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這兩句,似乎是一組電影搖動鏡頭,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隨著鏡頭所指,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著一“ 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瑣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無重數”.“無重數”,即無數重.一句“無重數”,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視線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臺路”.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望.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見到一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無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這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評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王又華《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一起來.這兩句情感層次如下: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問.第三層是花兒在一旁緘默,無言以對.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這首詞意境深遠.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從環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 ‘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唐宋詞選釋》)暮春時節,風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個中意境,仿佛是詩,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唯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尤其是結句,近人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
3. 歐陽修《蝶戀花》
【年代】:宋【作者】:歐陽修——《蝶戀花》【內容】: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
他在政治與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新運動的領導者。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
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詞主要寫戀情游宴,傷春怨別,表現出深婉而清麗的風格。
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注釋】:游冶處:指歌樓妓院。
章臺:妓女居住處的代稱。雨橫:雨勢猛烈。
【賞析】: 這首詞寫一位住在深宅大院中的上層婦女的苦悶。丈夫冶游不歸,少婦如處囚籠,愁怨無人可傾訴,只有問花,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女主人公就像“亂紅”一樣,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用意千回百轉,而用語渾然天成。
4. 如何賞析歐陽修的《蝶戀花》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貴族少婦獨守幽閨的苦悶心情,其中大概寓有個人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
上闋描寫少婦的生活處境,整日獨處深宅之中,其夫君則終日游蕩于歌樓之內,為下闋鋪墊造勢。起句連用三個“深”字,寫盡少婦所居環境的幽深寂寥。
次二句緊接著作答,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頗具層次感。“堆”字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無重數”則與“深幾許”交相對映,相映成趣。
至“玉勒”二句才最終點出少婦的形象,并說明她“怨”的原因;通過鮮明而強烈的對比,襯托出了她寂寞痛苦的處境。 上闋做盡鋪排,造足懸念,然后才讓人物出場;下闋則著重寫少婦的心情。
“三月暮”點明季節,“風雨”點明氣候,“黃昏”點明時刻,三層渲染自然點出“無計留春住”這句來。“滿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包含著無限的哀愁。
人愈傷心,花愈惱人。 全詞景深、情深、意境深,含蓄蘊藉,讀來讓人心生憐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蔣勛說宋詞《蝶戀花》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