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詞美在氣骨,故瘦勁;
其實不一定要懂,他說的一定對嗎?
風和骨兩字出現在晉魏人物身上,是品評品格的,風骨一詞最早大量運用于魏、晉、南朝時的人物評論,大體上“風”偏重指精神氣質,“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態,二者密不可分,合而為一為風骨。后來也沿用到了書畫理論中。
至于文學評論中的風骨論,當以《文心雕龍》中講述的較為詳盡。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風,文章才能鮮明而生動,當然,“風”始終比較虛化,它與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關,但并非指內容和情感自身。
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也就是說文章應該表現的剛健有力,“骨”是一個比較實的概念,直接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語言準確、簡練、明晰,文章就能表現得有力。風骨這一概念很強調完整性,它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兩個概念來看。
我現在說明你引用的這句話為什么不一定就對.
前人說的”詩莊詞媚”,要用風和骨來品評的話,唐詩宋詞唐詩占骨,宋詞占風.
如果有疑問請發郵件到xiaoxiangyeyeyu@*
2. 如何理解唐詩宋詞之美
我喜歡唐詩宋詞元曲,為我國的文學瑰寶的魅力所折服,從而感嘆。想在這里介紹一點心得體會,或許對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歡文學,中國的文化讓我如癡入迷,文學是人的靈魂的折射,是民族才華和智慧的結晶。在浩瀚的文學大海中,唐詩,宋詞,元曲,經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當多,茶余飯后信手拈來,或吟之,或書之,皆讓人亦喜,亦悲,亦嘆。詩以唐冠,宋以詞稱,曲以元盛。詩中有畫,詞中有畫,曲中有畫,詩情畫意,詞韻墨香,曲風賦骨,詩言志,詞詠懷,曲抒情。唐詩的豪邁灑脫,宋詞的清麗綺美,元曲的古樸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憂傷,蘇軾的豪放,陸游的柔情……都讓人迷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以為,源遠悠久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孕育出魅力無窮的燦爛文明,精品文學作品琳瑯滿目,光彩照人,讓你愛不釋手,如癡似醉。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多少代傳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讓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繞;讓人眼界大開,獲益匪淺;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我以為,欣賞文學,鑒賞文學作品,要調動自己的想象力,要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再造作者的藝術境界,領會作品的深層意味,升華作品的審美情趣。從而深刻感受文學的精彩之所在,領會意境美,品味語言美,體會韻律美。讓好的作品陶冶我們的性情,培養我們的氣質,提高我們的修養,激勵我們熱愛生活,珍惜年華,創造自己的絢麗人生。
詩仙李白的詩,氣勢磅礴,狂敖不羈,飄逸瀟灑詩圣杜甫的詩,氣勢雄渾、絢麗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詩魔白居易,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樸而近古,寫詩非常刻苦。宋詞中,我喜歡蘇軾、李清照、秦觀、李煜、陸游的詞。
應該說,我的文學修養,還遠遠不能很好地領略鑒賞這些文學大師作品的意境和韻律,這或許和我的個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體驗有關。有個名人曾經說過,世間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種潛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尋找、去發現、去聆聽、去體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絢麗多彩。
千古絕句,萬代流傳。
3. 《婉約詞 豪放詞》的評價
婉約派
中國宋詞流派。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者,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婉約,即婉轉含蓄。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宛轉柔美之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豪放派
中國宋詞風格流派之一。北宋詩**新派作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南渡之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張元傒、陳亮、劉過等人承流接響,蔚然成風。豪放詞派不但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影響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希望被您采納!
4. 【如何理解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李煜的評價】
評價的原文: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謂一切文字,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簡單分析:1.本身的藝術成就相當高,既有名篇又有名句.2.欣賞后主的純、真,不為世俗所累,在獨特的環境中,用優美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的內心世界;3.對宋詞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開闊了眼界,使宋詞從市井小曲走向了雅俗共賞的局面,為宋詞的興起開拓了思路和新局面.4.對其人的評價:成功的文學家,失敗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