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者的詞是哪位學者的觀點
胡適,但葉嘉瑩的觀點中亦有提到。
胡適先生在其《詞選》的序言中曾把唐宋詞分為“歌者的詞”、“詩人的詞”和“詞匠的詞”三個段落,但他是站在白話文學的立場上立論的.胡適先生是白話文學的倡導者,他所注重的是在文學史上建立白話文學的“正宗”.他贊美詞體,是因為詞體起源于民間,“含語言之自然”.他貶白石、夢窗一派為“詞匠”,是因為他們“只在套話和古典中討生活”.這完全是從語言角度出發的,并沒有涉及詞的美學特質等更深層的東西.因此,雖然同樣用三分法,但在性質上根本不同.
葉嘉瑩在《對傳統詞學與王國維詞論在西方理論之觀照中的反思》一文中明確地指出:詞以“具含一種深遠曲折耐人尋繹之意蘊為美”.
這個結論,是她在分析了唐五代兩宋詞在演進過程中形成的三種主要詞風類型的基礎上,結合對歷代詞評家,特別是對近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之詞學理論的探討而形成的.在這種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詞學理論的框架,這個框架打破了過去“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兩分法,把詞分成了三種不同的類型,即“歌辭之詞”、“詩化之詞”和“賦化之詞”.
第一類詞的作者以晚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諸家為代表;第二類以蘇、辛為代表;第三類從周邦彥開始,以南宋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為代表.這種分類方法,在把握詞的美學特質的同時,體現了一種發展進化的詞學史觀和辯證的科學態度.作者是這樣論述這三類詞之特點的:約而言之,第一類歌辭之詞,其下者固在所不免有淺俗柔靡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在寫閨閣兒女之詞中具含有一種深情遠韻,且時時能引起讀者豐富之感發與聯想;第二類詩化之詞,其下者固在不免有浮率叫囂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在天風海濤之曲中,蘊含有幽咽怨斷之音,且能于豪邁中見沉郁,是以雖屬豪放之詞,而仍能具有曲折含蘊之美;至于第三類賦化之詞,則其下者固在不免有堆砌晦澀而內容空乏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于勾勒中見渾厚,隱曲中見深思,另有幽微耐人尋味之意致.
望采納~
2. 宋詞的別稱是什么
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宋詞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擴展資料
宋詞成就
宋詞不同于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于將抒情與寫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宋代演為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使情景緊密交融,其細致、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
其次,宋詞又長于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致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復雜而隱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來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詞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
宋詞雖沿襲著唐五代的傳統以抒發感情、性靈為主,形成“詩莊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為宗,但后來由于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密麗險澀等多種風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詞
3. 如何理解歌者之詞、詩化之詞和賦化之詞
葉嘉瑩教授在她的詞學理論體系中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對傳統詞學與王國維詞論在西方理論之觀照中的反思》一文中她明確地指出:詞以“具含一種深遠曲折耐人尋繹之意蘊為美”。這個結論,是她在分析了唐五代兩宋詞在演進過程中形成的三種主要詞風類型的基礎上,結合對歷代詞評家,特別是對近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之詞學理論的探討而形成的。在這種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詞學理論的框架,這個框架打破了過去“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兩分法,把詞分成了三種不同的類型,即“歌辭之詞”、“詩化之詞”和“賦化之詞”。第一類詞的作者以晚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諸家為代表;第二類以蘇、辛為代表;第三類從周邦彥開始,以南宋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為代表。這種分類方法,在把握詞的美學特質的同時,體現了一種發展進化的詞學史觀和辯證的科學態度。作者是這樣論述這三類詞之特點的:
約而言之,第一類歌辭之詞,其下者固在所不免有淺俗柔靡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在寫閨閣兒女之詞中具含有一種深情遠韻,且時時能引起讀者豐富之感發與聯想;第二類詩化之詞,其下者固在不免有浮率叫囂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在天風海濤之曲中,蘊含有幽咽怨斷之音,且能于豪邁中見沉郁,是以雖屬豪放之詞,而仍能具有曲折含蘊之美;至于第三類賦化之詞,則其下者固在不免有堆砌晦澀而內容空乏之病,而其佳者則往往能于勾勒中見渾厚,隱曲中見深思,另有幽微耐人尋味之意致。④
胡適先生在其《詞選》的序言中也曾把唐宋詞分為“歌者的詞”、“詩人的詞”和“詞匠的詞”三個段落,但他是站在白話文學的立場上立論的。胡適先生是白話文學的倡導者,他所注重的是在文學史上建立白話文學的“正宗”。他贊美詞體,是因為詞體起源于民間,“含語言之自然”⑤。他貶白石、夢窗一派為“詞匠”,是因為他們“只在套話和古典中討生活”⑥。這完全是從語言角度出發的,并沒有涉及詞的美學特質等更深層的東西。因此,雖然同樣用三分法,但在性質上根本不同。
4. 宋詞哪個詩人的哪個詞
宋詞不是哪個詩人的詞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后有同名書籍《宋詞》。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5.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1)賞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要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景物的特點、畫面中具體的景物形象,以及景物背后所蘊含的感情等角度入手.詩歌一開始就交代了地點是在京城長安的酒樓歌肆之中,長安城的歌聲、酒杯等景象無不透漏出熱鬧繁華的特點(景物特點).而從全文來看,“江南客”和哀怨的《鷓鴣曲》,又真實地反應了作者內心的羈旅之思,是以樂景襯哀情(手法). (2)這個提問從表面看,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無關.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促使作者將詩歌送給歌者的真正原因,正是內心無法壓抑的情感.所以在作答時,要從作者當時的心理感受、思想情感入手.【答案】(1)前兩句展現了一幅春風夜月、花前酒樓的繁華都會景象.明月的清輝照著高樓和盛開的鮮花,街市四通八達,高樓燈紅酒綠,歌聲清脆悅耳,歌女斟酒言笑…以樂景襯哀情. (2)后兩句中,詩人被哀婉清怨的歌聲撩動,終至不能自已,側面表現了歌聲具有使人回腸蕩氣的魅力,同時又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之情.【賞析】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備樂,用歌唱或演奏來勸酒、助興.這首詩從題目看,當是詩人在一次宴席上贈給演唱者的.第一聯“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達的街道.從下面兩句看,這一都市當在北方,有人以為即指唐代京城長安.清歌,清脆悅耳的歌聲(亦可指沒有伴奏的獨唱).倒,斟酒.金壺,精致名貴的酒器.這兩句詩,采用了由遠而近、由外及內、步步引入的手法.請看:天空,一輪明月;地上,萬家燈火;街市上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展現的是一幅繁華都會的景象.接著便是一座高樓的外景,明月的清輝照著高樓,照著它周圍盛開的鮮花.畫外音,是聲聲動人心弦的歌聲.再接下去就是:酒樓上,燈紅酒綠,年輕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舉杯、言笑.這兩句把時間、地點、環境、宴席、歌者、聽者,乃至歌助酒興的歡悅氣氛都表現出來了.寫得詞簡意豐,有虛有實,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不過,更精彩的還在詩的第二聯.歌,愈聽愈動情;酒,愈飲愈有興.結果,歌聲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兩句不言酒而單寫歌.而且妙在詩人不是對歌者或歌聲進行描繪,也不是直接抒發對歌聲有怎樣的感受,而是說:“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鷓鴣,是指當時流行的《鷓鴣曲》.據說鷓鴣有“飛必南翥”的特性,其鳴聲像是“行不得也哥哥”.《鷓鴣曲》就“效鷓鴣之聲”的,曲調哀婉清怨.為這個曲子所寫的詞,也大多抒發相思別恨的.詩人竟然未聽《鷓鴣》情已怯了,這頗使人尋味.盡管詩人在開頭二句極力描繪了春風夜月、花前酒樓的京國之春,從后二句中自稱“江南客”,就可以見出詩人的思鄉之心,早已被歌聲撩動了.如果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鷓鴣曲》,那就難免“游子乍聞征袖濕”,終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詩人鄭重其事地向歌者請求莫唱《鷓鴣》了.這充分顯示了歌聲具有使人回腸蕩氣的魅力.詩人把此詩贈給歌者,實際上是意味著聽者(詩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現了詩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藝術獻上一顆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之情.當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為這“心聲”的知音.這就使歌者──聽者、聽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藝術效果.。
6. 宋詞的三個代表人是
宋詞-代表人物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7. 詠河市歌者【范大成】詩歌鑒賞會的進來
先糾正的說..是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 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其十五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其二十四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其三十一(夏)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
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其五十八 黃紙蠲租白紙催,皂衣旁午下鄉來。
“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回。” 夏日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冬日田園雜興 放船閑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
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總按】《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養病時開始創作,“野外即事,輒書一絕,終歲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
錢鐘書《宋詩選注》評價這些田園詩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潤狀。
言多場紛紛春雨之后,土地潤澤松動。 【一晌】片刻,一會兒。
【荒畦】荒地 【鞭筍】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莖。鞭筍指竹根生出的新筍。
【日長無客】表面一片寂靜,實際反襯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晝漸長,正是農忙時候,哪有閑暇串門呢? 【竇】指狗洞 【投林】回到樹林 【煙暝】暮靄云氣 【柴扉】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院門。
【棹】船槳 【舟如葉】形容舟小 【編闌】阻攔,趕攔 【耘田】除去田間的雜草。 【績麻】將麻捻成麻線。
【各當家】承擔農家耕織,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從事 【傍】靠近 【桑陰】桑樹的綠蔭。
【鬼質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樣。 【種水】湖中種菱。
【朱門】富貴人家。 【巧夕】農歷七月初七,舊時民俗,婦女在這天晚上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扃】門 【渡河星】七夕牛郎織女天河相會。 【鏡面平】形容打稻的場地平如鏡。
【輕雷動】指打稻的響聲如雷。 【連枷】打稻的農具,使稻粒脫落,有長柄,上以軸轉動枷板,舉柄揮枷,旋轉擊稻。
【租船】繳納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開倉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兩鐘輸一斛】輸,繳納。
原本一斛的租實際要交兩鐘的糧。十斗一斛,六斛四斗為一鐘。
【贏】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黃紙】皇帝昭書。 【蠲租】免除租稅。
【白紙】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隸役的黑衣。
【旁午】交錯紛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長官句】用皂衣的話自曝官差的腐敗無恥。 【日長籬落無人過】夏收在望,農事繁忙,籬笆邊當然無人往來。
【坐聽】但聽 【珠玉碎】形容船篙觸冰的聲音 春日(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 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 鄰家鞭筍過墻來。 夏日(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廢犁鋤, 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 近來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場泥鏡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 一夜連枷響到明。
8. 宋詞共有那些詞牌名~
詞,詩歌的一種。
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于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詞有詞牌,即曲調。
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
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
“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
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
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
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
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疊字。由于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詞媚”之說。
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暗香暗香與《硫影》調,都是姜夔同時創作以詠梅花的,是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近黃昏”兩句的首二字作為調名。
以后張炎用此二調詠荷花荷葉,改名《紅情》、《綠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韻;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韻。八六子八六子,此調初見《尊前集》收杜牧詞。
有多種體式,《詞譜》以顯補之詞為正體。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韻,后段十一句六平韻。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領以下兩個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對句法。
秦觀詞有“黃鵬又啼數聲”句,故又名《感黃鸝》。八聲甘州八聲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詞前后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
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
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卜算子卜算子,《詞譜》以為此詞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
《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雙調,仄韻,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數句用仄韻,奇數末字須用平聲。
兩結句有增襯字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別格,與本調無關。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采桑子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從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獨立的一個詞牌。
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歌》、《羅效媚》。《詞譜》以五代和凝詞為正體。
雙調,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韻。
另有在兩結句各添二字,變為前四字后五字的兩句。另有雙調五十四字體,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長相思長相思,本為唐教坊曲。調名出古樂府“上吉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
一名《雙紅豆》、《相思令》、《山漸青》、《山漸青》、《長相思令》、《長思仙》、《青山相送迎》、《億多嬌》等,前人多用以寫男女相思之情。始見白居易詞。
雙調,平韻,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韻.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韻的。
楚辭楚辭體,又稱“騷體”。為辭賦的一類。
起源于戰國時楚國,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作。特點為富于浪漫氣息,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較長,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語勢。
后世多以《離騷》為楷模,故名騷體。翠樓怨翠樓怨,此調為姜夔自度曲。
宋孝宗淳熙年間,武昌安遠樓建成,姜夔與友人同登此樓,寫此詞志感。詞中有“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牙飛翠”句,故名《翠樓怨》。
此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韻;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韻。
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搗練子搗練子,宋人黃大輿編《梅苑》中收入無名氏詞八首,其一首起句為“搗練子”,即以作詞名。
或云:“李后主詞,即詠搗練,乃唐詞本體也。”(見《升庵詞品》)前人多用為婦女懷念征夫之作。
單調,二十七字,。
9. 以古代詩詞為歌詞的歌曲有哪些,附上演唱者名字
王菲《明月幾時有》
伊能靜《 念奴嬌》
民歌《木蘭辭》
曹穎《虞美人》(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毛寧《濤聲依舊》
(張繼《楓橋夜泊》)《大浪淘沙》 廖百威《白云深處》
李進《巴山夜雨》 吳滌清《煙花三月》《朝云暮雨》 王力宏《花田錯》
徐小鳳《別亦難》
周杰倫《東風破》(原詞 是蘇東坡的)
s.h.e 《長相思》(李清照的《聲聲慢》)
梅艷芳《靜夜思》
羽泉《辛棄疾》(涉及了很多首)
姜育恒《梅花三弄》
孫楠《敦煌日月》
與非門《滿江紅》(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
曹穎《蝶戀花》李煜的《虞美人》
10. 宋詞來源
宋詞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并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