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選修四城鄉規劃 知識點
一、“城鄉規劃”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地位
“城鄉規劃”是高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七個地理選修模塊之一,也是地理必修課程中城鄉規劃內容的拓展和延續。“城鄉規劃”選修模塊基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宏觀上探討城市和鄉村的地理分布、城鄉建設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構建良好的人居環境等內容。
在高中地理課程中,“城鄉規劃”選修模塊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綜合性強。本模塊主要涵蓋區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等學科,并廣泛涉及到地理學的其他學科。
第二,區域性突出。城市規劃與鄉村規劃都要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與該區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本模塊所闡述的內容實際上是特定區域內各種項目和資源的合理安排和優化配置。
第三,實用性廣泛。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加速發展時期,城市和鄉村都面臨著大規模的建設任務。就高中學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城鄉規劃與建設事例比比皆是。因而,本模塊要求廣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城鄉規劃”選修模塊主要闡述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城市與鄉村的地理分布、人類活動與城鄉建設的協調關系。當前,我國城市與鄉村都面臨著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城鄉建設經濟投入多,涉及范圍廣,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普及城鄉規劃的基礎知識,城鄉居民積極參與城鄉規劃的制訂與實施,編制高水平的城鄉規劃,進行高水準的城鄉建設,實屬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當務之急。加強高中生的城鄉規劃能力的培養,使其今后更科學地認識社會,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決策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城鄉規劃”的內容分析
“城鄉規劃”選修模塊分為“城鄉發展與城市化”、“城鄉分布”、“城鄉規劃”和“城鄉建設與生活環境”四大部分,它們之間具有循序漸進的有機聯系。
1.城鄉發展與城市化
“城鄉發展與城市化”作為基礎和學科背景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城市、城鎮、鄉村的基本概念,知道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城市化過程、現狀和特點,對城市化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時,還要求學生了解主要的城市環境問題、鄉村聚落和集市貿易分布的情況。
2.城鄉分布
“城鄉分布”是本選修課的主干部分,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城鄉分布的一般規律。該部分主要討論城鎮的地理分布問題。就宏觀而言,城鎮屬于點狀形態,廣大鄉村屬于面狀形態。要讓學生了解城鎮與鄉村的本質區別,知道城鎮空間分布的規律性。學習重點是城鎮空間布局。
可結合我國城鎮分布的實例,在討論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出城鎮空間布局的主要特點,比如:①人口密集地區城鎮數量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樞紐部位形成比較大的城市。②沿河、沿湖、沿海地區城鎮較多,在兩條河流交匯處,或大的河流入海處,往往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③在交通運輸樞紐處,比如兩條或多條鐵路交匯處,鐵路干線與公路干線交匯處,兩條或多條公路干線交匯處,也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④在歷史文化勝地,或者著名旅游地,或者大規模的商品集散地,或者比較大的邊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3.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是本選修課的核心部分,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城鄉規劃的基本方法。可借助于一系列探究活動,通過案例分析和方案比較,著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城鄉建設與生活環境
“城鄉建設與生活環境”是本選修課的提高部分,包括4個知識點,即城鄉人居環境、商業布局、城市交通網絡和文化設施布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闡述城鄉建設與居民生活的關系。其中一部分內容在必修課和前面的選修課中已經涉及,因而講述重點可放在城鄉人居環境、房地產地理區位和商業布局3個方面。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認識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城鄉建設和規劃問題。在此,應讓學生了解怎樣協調城市與人的關系,經濟發展與城鄉建設的關系;在城鄉建設過程中,又怎樣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地理知識點之區域規劃,地理選修四城鄉規劃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