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民間數九諺語指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我國民間一般將冬至叫作“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隔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冬九九”是相對于“夏九九”來說,是人們從冬至日開始向后數九九八十一天;越冬時根據各地地方特色所編創的反應這八十一天里氣溫及氣象變化的簡單易背的歌詞。
在冬至時期,雖然白天最短,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
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也就是陽歷的一月中、下旬,才達到最大值。
由于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時節氣溫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和節氣“小寒”有關的諺語有哪些?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每年天氣都有差異,有的年份小寒并不冷,預示著大寒要冷,故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根據小寒的冷暖情況用來作長期預報的諺語有“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一般小寒天氣晴暖,往往預兆明春天氣寒冷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
關于小寒的農俗諺語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兩句話的意思大同小異。都是說如果小寒大寒這兩天沒雪(或沒雨)的話,那么來年的小暑大暑這幾天,也一定不會下雨,田里的莊稼會嚴重缺水。這是因為冬季下雪不僅僅是可以為麥子提供充足的水分、滅殺害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冬季下雪意味著來年風調雨順。
“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這兩句話的意思差不多,"下雨",應該是指這個小寒不是太冷,所以小寒之后的大寒節氣會要長或者是冷些,而雨水致使土地濕潤,所以當大寒來臨后,這些水分會要凝結成冰,所以第二年春天來臨后,土地底部的冰并沒有完全融解,所以插秧后,冰慢慢融成冰水,從而凍壞植物根部。
小寒節,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
在農村,這句農諺涵蓋了三個知識點!“小寒節”是一年中第23個節氣,共持續15天,其中小寒節氣中的七八天屬于“三九天”!其實,這也算是常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一九二九小寒下雪的諺語,立冬民間數九諺語指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