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腿叔叔》講述了女孩茱蒂在孤兒院長大,其后被一個好心的理事送去念大學,這期間她給長腿叔叔寫了81封信的生活經歷,從而展示了一個在長期的壓抑環境下長大的女孩如何自尊、自愛、自強,最后得到社會的承認并獲得了愛情的過程,這本書實質上是一部女性的個人成長史。
茱蒂的心理成長歷程,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她在大一、大二期間的心理經歷,第二部分是她在大三、大四期間心理經歷。
第一階段,大一、大二期間寫的前51封信。
茱蒂是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學的生活今她痛感壓抑和受制于人的生活,讓她看透了人間冷暖以及理事們對孩子的施舍。
她是一個很敏感的女孩,但又是一個自強的女孩。
她在寫信不久后為自己重新改了名字——茱蒂,她要求有一個完全個人化的名字,而不是什么電話簿里隨便可以找到的名字。
她知恩圖報,竭力想與這個長腿叔叔交流,把他當成自己所有的親威的代表。
但單方地寫信也使她意識到這是不平等的,但她又不得不接受現實。
在生活的磨練中,這個姑娘健康成長起來,慢慢地邁上了作家之路。
仍她發現,一旦她在經濟上受制于人,在地位上就絕對不平等。
于是她的獨立的意識開始萌芽了,這些都可以從書信的稱呼和簽名中找到痕跡。
接下來的30封信中,她獲得了未來二年的獎學金,而且經濟方面的獨立使她人格上自信獨立起來。
我們可以從書信的稱呼和地址的變化中找到線索:她未經長腿叔叔的同意就去參加了普林斯頓的舞臺,而她除了長腿叔叔之外還有兩位通信伙伴。
這足以說明她的從屬地位的改變,社會地位的確立,交際網絡存在:出于獨立要求,她放棄去歐洲的機會,而去做了一位女士家的伴讀,并且終于可以與麥克白一家歡度假期。
茱蒂在經濟上可以真正完全獨立了。
她賣掉了自己的小說,還給了長腿叔叔1000元錢。
她希望與長腿叔叔之間存在知恩圖報和感澈,而不是金錢的維系。
她在思想上漸漸成熟起來,從對那個剝奪了她幸福童年的孤兒院的病根轉而意識到自己的幸福。
她真的長大了,但仍保持一顆純真、質樸的心。
她幫助一個貧困的人家。
正因為如此她獲得了學業、愛情、事業的三豐收。
四年來茱蒂把長腿叔叔定為寫信的對象,雖然有對他的不滿和猜疑,但從始至終也只有這一個寫信的對象。
因為這是一個由孤兒院撫養長大的十八歲的孤兒被供送大學的條件——每月必須寫封信向長腿叔叔報告一下學習和生活的情況,所以書信的格式都很完整。
于是在四年的81封信中,看到了一個少女的成長歷程。
作品在基于現實的基礎上,采用浪漫主義手法行文,寓意表現愛的奇跡。
它集中地傳達出作者對那些不幸人物命運的美好希冀,抒發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
而傳奇性故事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浪漫色彩,它讓人感受到欣喜、驚奇和愉悅,出人意料的結尾既符合整個故事邏輯的發展,又使得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可以說,一個孤兒,學業、愛情最終獲得圓滿的結局,創造了命運的奇跡,決不單單是幸運,而是她個人自尊自立、自強不息的結果。
生活需要奇跡,而最大的奇跡就是你自己。
自己只要勇于創造,生活完全可以如童話一般美妙。
作品通過茱蒂的經歷,闡釋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經歷過苦難的人會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懂得愛與感恩的人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奇跡。
小說通過茱蒂的信札,生動、細膩地展示了茱蒂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通過茱蒂眼睛看世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孤兒院院長李皮太太的古板、刻薄;貴族朱莉婭的保守及等級觀念的乏味;中產階級子弟莎莉的友好和善解人意;杰維少爺的溫文爾雅:好心理事“長腿叔叔,的神秘、專制和對喬若莎的體貼與慈愛等等。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當然還是茱蒂。
樂觀上進、自強不息是茱蒂最鮮明的性格特征。
盡管在孤兒院生活了18年,但枯燥和嚴格的管理并沒有沖翻茱蒂的樂觀情緒,她總是保持品學兼優,總能坦然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并在現實世界里尋找快樂。
當她正憂心忡忡地為見李皮太大苦惱時,無意中瞥見一位理事的身影被滑稽地拉長,一直投到墻壁上,很像一直晃來晃去的大蜘蛛,她當然從使人感到壓抑的理事身上發現了笑料,緊鎖的眉頭便立刻舒展開,輕松地笑起來。
等走到李皮太太辦公室,她的臉上居然還掛著一絲笑意。
上大學后,很少走出孤兒院的茱蒂更是睜大了雙眼看世界。
新的同學,新的宿舍,新的校園,新的環境,一切無不給她帶來巨大的驚喜。
盡管與同學相比,她有很多方面的無知與欠缺,但她并不灰心,而是發奮努力,讓自己從孤兒院留下的童年陰影中擺脫出來,讓自己跟其他女孩一樣可愛。
作為書信體小說,《長腿叔叔》采用第一人稱敘事,這使作品能夠充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無論是日常瑣事,還是情感表現,作品都呈現出一種細膩的美感。
而茱蒂的信中,不時穿插的鋼筆簡筆畫,使作品更加妙趣橫生。
幽默、俏皮、獨立的可愛女孩形象無時無刻不躍動著至直至純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