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中,海明威以自己在戰爭中的親身經歷為創作基礎,以男孩亨利參加戰爭、經歷戰爭并最終脫離戰爭作為作品的發展線索,海明威借助亨利向世人表達了他鮮明的主題——厭戰、反戰思想。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中,海明威也通過對男孩亨利與凱瑟琳之間愛情的描述來體現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與沖擊,如果沒有戰爭,男孩亨利也就不會參戰,也就不會發生后來一系列的逃亡情況,更不會發生與心愛的女友凱瑟琳不能相聚的情形,但是最終亨利與凱瑟琳之間的愛情以凱瑟琳難產死亡而畫上了終止的符號。
他們幸福而甜蜜的愛情正是由于無情而殘酷的戰爭而最終走上了絕路。
在海明威的心中,戰爭是導致人們生活困苦、摧毀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因,他對戰爭充滿了厭惡的情緒,他痛恨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與迷憫。
在《永別了,武器》伊始部分,海明威就對意大利軍隊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并是借助男主人公亨利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處于戰爭中的人們,就如同處于正在熊熊大火燃燒木頭的螞蟻,有的僥幸逃脫了,有的被炙熱的火焰瞬間吞噬,但是還有很多人卻向著正燃燒旺盛的木頭快速奔去,最終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葬送在熊熊的火焰中。
亨利隨著對戰爭的認識逐步加深,他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了此次戰爭的非正義性,亨利感覺此次戰爭徹底地愚弄了他們這些本該擁有另外一番生活的年輕人,于是亨利的反戰、厭戰情緒開始展現出來。
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以年輕人亨利在戰爭時代中所經歷的生活為發展線索一步步地深入主題,通過詳細地描述亨利參戰、戀愛、逃亡、失去心愛之事,來突出戰爭的可怕性,正是戰爭的爆發摧毀了年輕人亨利的美夢與愿望。
亨利參戰后心里十分地不安,并是心中也是十分地迷憫,此時從天而降的愛情讓他感受了生活的美好,體會到了愛情的甜蜜,但是最終等待他的卻是失去愛人的撕心裂肺的痛。
凱瑟琳,一名對生活充滿憧憬和信心的美麗、善良女人,與亨利相愛后她的天空更加的明媚,但是殘酷的命運卻讓這位勇敢而美麗的女人早早地永久離開了這個她百般留戀的世界。
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成功地塑造了飽受戰爭摧殘的主人公亨利這樣一個堅強勇敢而又困惑絕望的英雄形象。
通過亨利對戰爭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的幻滅過程,海明威深刻地向人們揭示了戰爭對社會和人性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和傷害。
他以此號召人們要對戰爭進行徹底的反思和覺醒,要把反對戰爭作為一項重大而深遠的事業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全人類終于可以向武器道一聲“永別”。
《永別了,武器》顯示了海明威藝術上的成就。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純粹用動作和形象表現情緒,電文式的對話,簡潔而真切的內心獨白托諷于有意無意之間,簡約洗練的文體以及經過錘煉的日常用語等等,構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
也因此而成為了一部現代世界文學名著。
海明威在其著作《永別了,武器》中,在對景物進行描寫的時候通常是采用充滿憂傷與悲戚的寫作風格來營造一種低沉而壓抑的氛圍。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中,景物描寫并不是很多,并且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在這部作品中景物描寫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灰蒙蒙的天空飄著紉細的雨絲,樹上的葉子早己隨著秋季的離去而慢慢凋落,天空下的城市與村莊充滿了蕭條之味。
在這部作品中,海明威對雨進行了很細致的描寫,從作品伊始到作品的終結,天空飄灑的雨兒一直貫穿其中,并是在每次對雨進行描述之后,緊接而來的就是令人擔憂、恐懼的噩耗發生。
雨就是一種象征,一種暗示只要有雨的存在就會有厄運降臨。
在《永別了,武器》中,海明威有一句話是這樣描述的:“冬天已經來臨,細細的雨還在不停的下著,而霍亂終究也會隨著雨的腳步而來的。”戰爭是非常恐怖而無情的,戰爭就像霍亂一般無法控制,終究會給人們的生活、命運帶來無盡的磨難與痛苦,天空飄灑的冷冷的雨給當時的環境帶來了無盡的凄涼與迷惘,正是冷雨的存在為全文營造了一種壓抑、低迷的基調,海明威也正是通過對景物的細致描寫向廣大讀者展示戰爭的可怕性以及破壞性,并且也通過對景物的細致描寫向世人表達了自己對戰爭的厭惡與反對。
雖然海明威痛恨戰爭、反對戰爭,但是在此部作品中,海明威自始至終都將自己的情緒與感情把握非常到位,往往是通過簡單且平淡的寫作基調來描述戰爭的可恨之處,海明威正是通過這一寫作手段來諷刺戰爭。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中有一個保安隊審問奸細的過程是這樣描述的:保支隊的人們非常的鎮定、冷靜,他們辦事效率非常的高,對自己的審訊工作也是充滿了信心;保安隊的人們每當審問完一個他們認定的奸細,就會要上將其處決,從不拖泥帶水,他們始終保持著優雅而自然的笑容,手中緊緊握著大權,嚴格按照規定章程開展工作,絕不馬虎、執法如山。
海明威正是用這些略顯平淡實則筆鋒辛辣的寫作風格讓世人深深地體會到生命的渺小,讓世人感到強烈地憤怒但是又充滿了無奈,為整個作品中增添了一筆濃重的消極主義色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永別了武器的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