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小說由女主人公喬若莎·艾伯特(茱蒂)寫給供養她讀大學的好心人——孤兒院理事“長腿叔叔”史密斯先生的信件組成,這些信件記錄了一個女孩的大學生活以及情感歷程。
文章簡介:
《長腿叔叔》是一部書信體小說,全書以81封信構成。
講述的是一個天性樂觀、品學兼優的孤女茱蒂的故事。
茱蒂(孤兒原名叫喬若莎)從小在孤兒院長大,17歲時,因為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憂郁的星期三》被孤兒院的一位理事看到,這位理事認為她很有寫作天賦,愿意匿名資助她上大學,并培養她成為作家。
但是理事提出一個條件,要求茱蒂每個月都要給他寫信匯報學習與生活情況,并聲明不會回信。
上大學以后,按照理事的要求,茱蒂開始把自己生活的瑣事和思想情感以及內心隱秘寫信給他。
由于不知道理事的名字,只偶然瞥見過墻上他被車燈拉得又細又長如長腿蜘蛛般的投影,故稱他作“長腿叔叔”。
作為孤女,茱蒂沒有任何親人,所以長腿叔叔就是她一切親人的化身,有時是慈祥的祖母,有時是英俊的兄長,但最終還是定位為叔叔。
雖然從未得到長腿叔叔的回信,但在每一次的信里,茱蒂還是向這配未曾謀面的叔叔盡情地傾訴自己的生活感受。
大學的生活中,她與貴族之家的女孩朱莉婭的叔叔,大自己十四歲的杰維相遇,并傾心相愛。
但是,因為自己出身的卑微。
也因為不愿辜負恩人對自己的培養,茱蒂拒絕了他。
在給長腿叔叔的信中,茱蒂向叔叔傾吐了對杰維的愛以及拒絕的理由,這一回,長腿叔叔提出與她見面,雙方見面后,茱蒂發現長腿叔叔原來就是杰維少爺,敬愛的“長腿叔叔”與親愛的杰維居然是一個人。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在韋伯斯特生活的時代,美國女性的社會狀況不容樂觀,無論在家庭和參與社會生活方面,相對于男性來說都處于從屬地位。
至20世紀初期,女性的社會狀況得到較大的改善。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諸多女作家開始通過文學來抒發自己的心聲,而女性讀者通過文學來了解世界、提升自我,進一步促進了女性運動的蓬勃發展。
不僅如此,韋伯斯特個人受家庭及教育影響。
是一名活躍的政治及社會活動者,支持女性選舉權以及女性受教育權,對社會問題也頗為熱衷。
她的曾祖母致力于禁灑運動,祖母熱衷于推行種族平等及支持婦女選舉。
她在大學期問參加大學社會中心的活動,為紐約的窮苦人民提供援助。
她對這種社會活動的興趣持續終生,為她的寫作提供了素材。
作者簡介:
簡·韋伯斯特(1876—1916),出生在美國紐約,原名愛麗絲·簡·韋伯斯特。
1894—1896年,就讀于寄宿學校。
在那里,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簡,因為她的一個室友也叫**麗絲。
1897年,進入瓦薩大學,其間與女詩人阿德萊德·凱樸茜結為摯友,其友情一直保持到了1914年凱樸茜逝世。
大學畢業后,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和小說家,居住在紐約。
韋伯斯特一生共寫了八部小說,第一部小說——《當帕蒂去學院的時候》1903年出版,這部小說描寫了一個女孩在大學中經歷的種種考驗、困難和冒險。
《長腿叔叔》是她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出版后不久便被改編成了舞臺劇。
1915年,《長腿叔叔》已經廣為流傳,而它的續集《親愛的敵人》也已經出版。
1916年6月11日,韋伯斯特因難產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