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者最需具備什么,可以說,不是學歷職稱,不是身份地位,也不是IQ(智商)EQ(情商),而是頗頗出現在科學家采訪報道中的兩個詞“好奇”和“興趣”。
著名美國物理物理學家費恩曼(Richard. P. Feynman)在論述“科學的不確定性”時說:“如果我們不能或不愿意從新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如果我們沒有疑問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就不會有新的想法產生。”從這個角度說,新思想、NEW IDEA的產生——科學發現的靈魂——總是跟從新角度觀察事物有關,而好奇則是從新角度觀察事物的最好催化劑。
伽莫夫認為,科學的來源就是人類追求對于自然和自身的理解,科學家最重要的素質正是極普通的好奇心。
為什么好奇心是科學家最重要的素質?對于走上科研道路的人而言,好奇才會感興趣,感興趣才會好思,好思才會有所發現,發現才能創造發明。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更是把創造性工作所必需的執著同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聯系在一起。
必須明確的是,一個人做某事的根本動力主要來自內部,就科學研究而言更需要主觀能動性,如果光靠目標、物質精神的刺激,光靠毅力、勇氣和追求而遠離內在動機,則往往難以保持長久,遭遇巨大坎坷之后攻克科學難關也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根據相關心理學的研究,科學家的最重要素質必須與內在動機掛鉤,準確的講就是源自人的心理需要和好奇、興趣等人的天性,其他任何因素都無法與之相比。
反思我國,大概正是因為好奇心的重要性沒有被大家廣泛認識,因此中國難以出現像愛因斯坦、達爾文那樣偉大的科學家,尤其在教育界和科學界,“好奇心”雖然不時被提及,但充其量只是作為一種點綴。
不過我記得科學探索者最需具備是努力把
科學探索者最需具備公式
『A=X+Y+Z』
x、y、z的能力。
x代表辛苦的工作,y代表正確的方法。
z就是少說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科學探索者最需具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