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小說,不僅僅是故事情節的離奇動人,也不僅僅在于語言的華麗,也不僅僅在于對歷史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
好的小說應當是以上因素的集合。
它能讓人愛不釋手,一氣和呵成地讀下來。
陳忠實的《白鹿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個性獨特,一開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
圍繞著主人公白嘉軒,展開了一幅近代傳統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故事,純樸的人生觀所展現出的關中風情畫卷。
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軒的父母、他的長工、品德不端的大財主鹿子霖、醫術高超重義守信的鄉醫冷先生,以及他們的子女。
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家庭斗爭、政治斗爭,清末統治者及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對農民的統治,以及國民黨、**內戰時期農民的艱難生活等等讓人回味無窮。
讓人心神寧靜的純樸的民風、穩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爭中。
白嘉軒是一位中國傳統農民的代表。
他熱愛勞動,他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
在勞動時,他渾身的骨節都在咯咯作響。
他雇的長工鹿三,似乎是無產階級所認為的那種剝削壓迫關系,而在故事中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卻是那么融洽。
竟勝似一家人一樣,絕對的尊重,絕對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
白嘉軒的家風非常嚴謹。
他父親也是一個正統的農民,對白嘉軒管教非常嚴格。
白嘉軒在家境日漸敗落的情況下,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靠著自己的艱辛勞動,一步步地將家境扭轉過來。
白喜軒對后代的管教也同樣是非常嚴厲。
然而,人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時,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惡的一面所屈服。
他的大兒子白孝義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過父親的族長位置。
這時,邪惡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義,以敗壞白家的名聲。
孝義被一個色相十足不守貞節的壞女人田小娥所迷惑。
白嘉軒為了嚴正家風,親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對孝義進行懲罰。
從此,孝義墮落了下來。
鹿子霖乘機把白孝義的家產給侵吞。
最后孝義被逼沿街乞討,險些餓死街頭。
似乎是邪惡占了上風.然而在緊急關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義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電光火石般出現。
他戒掉了大煙,從頭干起,最后竟成了一縣之長。
白嘉軒也有失敗之處。
他的小女兒白靈從小就比較嬌慣,最后被**所吸引,為**鬧革命。
拿磚頭將正在作報告的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子砸扁。
可以說是一個堅定的布爾什維克。
而當她既將從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時,卻被**懷疑為特務,被活埋。
多么可悲的下場。
這雖對白嘉軒打擊很大,但最后他卻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屬。
在隨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還是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們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
他們所生活的白鹿原雖說有白和鹿兩姓,但他們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
他們共同舉行對祖宗的祭祀活動。
這兩姓可說是矛盾的統一體。
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個反面代表。
>鹿子霖父親在世時,對兒子的惡行便放縱、指使。
這就決定了鹿子霖的邪惡本性。
但鹿子霖并不是壞得十惡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賭勾當。
比起土匪還要善得多。
他利用職權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義。
故事的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的道理。
他的兒子不聽他的管教,不與新娶的媳婦同房,參加**后給家里帶來無窮災難。
最后,他受這個**兒子的連累被拉上刑場陪同槍斃的死刑犯。
被嚇成精神病,凍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各具性格,又各具命運。
一個個活靈活現地立于紙上。
令人深思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舊時的大知識分子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另一個是不守貞潔的女人田小娥。
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
每日吟誦圣賢書便是他的最大樂趣。
他與正統的封建知識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志,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
他在故事中是一個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領,可以未卜先知。
他的一些預見屢屢應驗。
最主要的是他對時局的預測。
在白嘉軒的長工鹿三死后,他不讓雇傭了一輩子長工的白嘉軒再雇長工,結果在**奪取天下后,他因為解放前三年沒有雇工而沒有被評為地主。
朱先生不為名所誘,不為利所動。
他是一個極受人尊重的文人。
無論是軍閥土匪、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他尊重萬分。
而在他死后幾十年的**,他卻被混蛋**給掘了墳,燒毀了尸骨。
他的命運不就是現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嗎?這也算是新派小說中不多見的對六十年代中國社會的一點批判! 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卻嫁給了一個老舉人做小妾。
年輕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與長工黑娃勾搭成奸。
這是當時社會所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她被老舉人休回了家。
黑娃尋到她帶她回到白鹿原。
而祖宗的祠堂又將他們拒之門外。
他們便在村外東頭買個窯洞住。
人們都把這個田小娥,這個不貞的女人當成災星。
黑娃被傳統社會所拒絕、排斥。
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顛倒的。
在宗法制度的壓迫下,黑娃沒有拋棄小娥,與小娥廝守在一起。
反倒是與社會為敵而投奔了**。
后來被打散,又占山為王當起土匪。
黑娃出走后,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雞蛋吸引蒼蠅蚊子一樣,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處所。
老色棍鹿子霖不時地來茍且,無懶時常來到窗下騷擾,白孝義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時地來偷情。
最后,黑娃的父親鹿三見田小娥害人不淺,便用矛槍刺入小娥后心,將小娥殺死。
小娥的命運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犧牲品。
因為她觸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會拋入最低層。
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權追求幸福。
她如果能與黑娃過上正常的日子,也不會造成那么多危害后果。
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
她死的太屈!太屈!后來作品中寫到了一些詭異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
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
《白鹿原》的可貴之處是對當時的**沒有什么正面評價,這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現在的小說大都對現實社會有種反叛精神,但這部書的反叛還是比較徹底的。
另一方面小說也張揚了舊時代的純正民風,農民生活與舊制度的和諧有序。
當然小說中的因果報應思想是要注意剔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