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傳
1968年1月21日,當天還是蒙蒙亮時,一陣洪亮的啼哭聲便打破了黎明的寂靜,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便來到了這個大家庭,他就是我的爸爸。
因為當時家里貧苦,大家希望他長大后可以擁有榮華富貴,便給他起了一個挺俗氣的名字——“榮富”。
爸爸幼年時,因為家里貧苦,直到九歲,才進入井坑小學讀一年級。
爸爸在校總愛調皮搗蛋。
有一次還沒放學,他就與幾個同學跑到學校附近的一間放棺材的老屋里玩“躲貓貓”。
有個人在找他時,不小心滑了一下,從梯子上摔下來,竟然剛好掉進了棺材里,把他和其他伙伴樂得笑痛了肚子。
在校頑皮,可是在家中他卻又顯得十分懂事。
十歲就會破柴,做一些重活。
日子苦雖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自力更生,生活也算美滿。
可不幸的事終于發生了。
在爸爸十五歲那年,敬愛的爺爺因意外與世長辭了,家里就像突然斷了頂梁柱,使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失去了經濟來源,爸爸面臨的就是失學。
可是,奶奶毅然扛起了生活重擔,并未因為生活的變故而耽誤爸爸的學習,而是勒緊褲腰帶,省吃簡用,繼續供爸爸上學。
爸爸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加倍努力,希望靠讀書得到工作,改善生活,打造一片新天地。
可是天意弄人,高考時,他落榜了。
此后,爸爸并沒因為高考失利而消沉下去。
為了改善家庭的貧困面貌,他想辦法學會了開拖拉機。
之后,家里東借西湊,好不容易湊齊了錢買來了拖拉機。
可不到一年,錢沒賺到,又出了車禍,賠了許多許多的錢。
于是,家里的生活變得更困苦了。
1987年,爸爸不愿貧苦一生,便借高利貸,換了一輛拖拉機,東奔西闖。
這段日子,倒也賺了一些錢,還了一些債,家境有所好轉。
下半年,爸爸因幫人運毛竹來到了慶豐橋頭,在那里結識了我的媽媽。
以后,爸爸經常到那兒,于是兩個人的感情便越來越好了。
1988年,是順利的一年,爸爸靠開拖拉機為別人運貨,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家中還有了一點積蓄。
同年秋,爸爸托人到里黃求親,與媽媽喜結良緣。
1989年,一個活潑的小女孩“投生”到這個家,給他們帶來了歡樂,這個人就是我。
一轉眼,又過了幾年,又一個男孩來到了這個家庭。
可是媽媽的身體卻差下去了。
每天吃藥,于是爸爸就給他取名為“吳健”,希望他健健康康地長大。
后來,爸爸陸續換過幾輛車,但是“運氣”實在太差,總是出多進少,家中也變得窘迫起來。
無奈之下,他便賣掉了拖拉機,到外地打工“討生活”,一直到現在。
由于爸爸媽媽的努力,現在家里的條件又開始好起來;我也能安心學習,再也不會像爸爸當年那樣為學費發愁了。
(后記:了解了爸爸的過去,我不由對他所受的苦感到難過、傷心,更為他對家庭的付出感到敬佩。
如果我不寫這篇文章,我相信,爸爸的事再也不會有第二個人來寫。
想想爸爸的過去的“苦”,想想現在自己的“甜”,我以后一定要竭盡自己所能,讓爸爸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