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的是在《羊脂球》里的評價,比較長我就摘抄一小段了:
作為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從內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
他的短篇小說大致有如下幾個題材:1 普法戰爭2 小資產階級3 農村生活4 怪誕故事5 關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
這些在本書收集的短篇小說中都有反映。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把短篇小說的創作提高到梅里美還沒有達到的高度。
首先,在謀篇布局上,莫泊桑不愧為大師。
有的小說截取生活的一個橫斷面,有時寫人物相當長的一段生活,有時在幾小時內進行,有時從側面去烘托,一般用白描手法,但經常進行心理探索和心靈的挖掘。
既有平鋪直敘,也有倒敘回憶。
他的寫法集十九世紀短篇小說的大成。
一般而言,他喜歡這樣的結構:先以簡練的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勾畫出背景,然后是人物出場,作家準確有力地勾勒出他們的外貌;接著正文開始,故事簡單而平凡,意料不到的事態使情節急轉直下,向悲劇發展,而敘述仍保持冷靜,客觀。
《兩個朋友》很能體現莫泊桑這種現實主義藝術的主要特點。
開首只有三句話,沒有羅列材料的描寫,幾句簡潔的說明,便勾畫出背景。
隨后人物出場,三言兩語描畫出他們的身影和愛好,讓讀者領會到在他們揶揄加親密的語氣中的激動和憤慨。
不料他們在釣魚時碰到了德國兵,被當作間諜槍斃了。
他們釣到的鱸魚成了德國人的盤中餐。
作者無一字評點,可是通過對這兩個普通法國人和平生活受到侵擾,而且慘遭殺害的經過,對侵略者的控訴力透紙背,而這種譴責是盡在不言中的。
表面看來,似乎是莫泊桑隨手拈來,取材不費思索,其實他對題材的選擇非常嚴格。
例如,寫普法戰爭的小說很多,《羊脂球》能鶴立雞群就在于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別具只眼。
莫泊桑選取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作為正面人物來描繪,已是與眾不同;他將這個妓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資產階級人物作對比,后者為了自身利益,不但連普通的愛國心都沒有,甚至在人格和禮儀上也相形見絀,這樣描寫更是別出心裁。
從這一精選的場景中莫泊桑確實提供了比現實更全面,更鮮明,更使人信服的東西。
其他寫普法戰爭的短篇,有的頌揚人物的沉著英勇,有的寫人物的機智果斷,有的寫敵人的殘暴,有的寫敵人的愚蠢,選取的角度頗多變化。
實在抱歉,沒能打全,這是從《譯林》出版社的書上找的,各個版本可能不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