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1: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賞析:
這一小段話把駱駝咀嚼草料的神情與動作描寫得非常具體、細致。
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駱駝弓著身子,吃著草,牙齒磨來磨去,發出“嗞嗞”的聲音。
磨著磨著,一些白泡泡就出來了,掛在駱駝的嘴上,別有一番樂趣。
我從“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體會到,林海音對駱駝十分感興趣,并且非常之喜愛,深深地被駱駝吸引住了;也讓我看到了梳著兩個麻花辮的小林海音看著駱駝,眼睛直直的,牙齒有節奏地磨著。
再來看看“大鼻孔里冒著熱氣”這半句,也充分說明了作者對駱駝的喜愛,如果她不喜歡駱駝,她會觀察那么仔細嗎?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處——一整段沒用一個“愛”,卻通過自己的動作和駱駝的動作表現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2008.10.12.
摘抄2: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過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墻邊走過去,我如果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墻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賞析:
這一段讓我體會到了作者的善良。
她的母親和老保姆宋媽非常害怕、厭惡那個惠安館的瘋子,有點瞧不起瘋子的意味。
而作者呢?從“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這一小句,我讀出了作者并非把她當瘋子看,就覺得瘋子是個梳著大辮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純真。
又從后半句“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對瘋子可憐,而是就把瘋子當正常人……不知作者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赤子之心呢?
——2008.10.15.
摘抄3: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
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高,多么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們當個孩子呀!
賞析:
這一段描寫到了林海音對老師的師生情,又寫了作者對未來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
從“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學們對學校的留戀和對老師的牽掛。
又從“你們要永遠拿我們當個孩子呀”這句話,體會出了作者內心對老師的太多的愛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師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遠是老師的學生。
這段話沒有華麗的詞語和長篇大論,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樸素的語言描寫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別。
——2008.10.31.
摘抄4:
爸和媽正在院子里,媽媽抱著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說夾竹桃葉子太多了,花就開得少,該去掉一些葉子。
他又用細繩兒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幾棵夾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
他又給墻邊的喇叭花牽上一條條的細繩子,釘在圍墻高處,早晨的太陽照在這堵墻上,喇叭花紅紫黃藍的全開開了,但現在不是早晨,幾朵喇叭花已經萎了。
賞析:
從這段話我體會出了“爸爸”的“愛花之心”,對花愛護得這么好,對園藝也懂這么多。
而且,“爸爸”這么愛花,脾氣應該非常好,也非常有氣質。
于是,一幅夕陽西下圖展開了:“媽媽”抱著“妹妹”,注視著花朵,“爸爸”呢?他拿著剪刀、小繩和釘子在院里修花。
時不時地傳來“爸爸”修花時發出的“嚓嚓”的聲音。
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為紙、情趣為筆所繪的家庭畫。
同時,這也是一個過渡段,段的末尾寫“喇叭花已經萎了”,我們讀出了一種悲悲切切、凄凄涼涼,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
如果這就是成長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什么樣的年紀讀什么樣的書,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于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
對于我來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早已是耳熟能詳,可是曾經在書店無數次的翻開它,卻從來也提不起閱讀的興趣。
到我真正喜歡上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它一直靜靜在那個角落等我,從來不曾遠離。
三毛曾經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可是在林海音的筆下,這個童年故事卻飽含了一種凄婉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個平凡的小說故事,而是關于過去的真實回憶。
整本書分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短篇故事,每一篇都浸染了濃濃的惆悵,這是懷念特有的憂郁滋味,典雅柔美,令人嘆息。
《惠安館》里癡癡等待著情人歸來的秀貞讓我不禁想起了那個關于“望夫石”的古老傳說,可是,命運更加不幸的秀貞在離別前夕懷上了那個男子的骨肉,負心的男子一去不回,而剛剛生下來的愛情結晶便被狠心的母親拋棄在荒涼的遙遠地方。
不能經受雙重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念叨著舊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
作為旁觀者的英子善良的心里對秀貞抱著深深的同情,期望著她的好轉。
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好友——命途多舛的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的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為盤纏,并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男子。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
/金色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好一首優美和快樂的詩,深深喜愛它的英子對著那個草叢里面偶遇的奇怪的人吟誦。
這個看起來一點也不壞的人答應和她一起去看海,就在供養他弟弟到漂洋過海去念書的時候,可是,在滿天夕陽里英子只看到這個善良的哥哥被警察帶走,英子知道他偷竊是為了弟弟的學業。
可是為什么一個不壞的人會被抓走,是什么吞噬了他?英子并不明白,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還沒有在她純真的心靈上投下陰影。
看到英子竭力撮合蘭姨娘和德先的小手段,我不禁啞然失笑,孩童的心思總是天真無邪,她只為了看到母親的笑顏,便決定將糾纏著父親的蘭姨娘交給德先,讓其遠離父親的身邊。
得知她的杰作之后,她母親帶著微笑問她:“你那天說要買什么來著?”她毫不遲疑的說:“一副滾鐵環,一雙皮鞋,現在我還要加上訂一整年的《兒童世界》。”一個帶著得意神態的小小女孩子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驢打滾兒》里面的宋媽無疑是讓人同情的,她在同一時刻得知兒子溺水身亡和女兒被送人兩個沉痛的消息,幾乎精神崩潰。
后來她又帶著英子滿城尋找那杳無蹤影的小女兒,卻沒有任何消息。
在徹底絕望之后,她決心回到家鄉,再生育兒女,重拾做母親的滋味。
舊社會的窮人家里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悲劇,而宋媽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兒女。
故事里的宋媽還有開始新生活的勇氣,而可憐的祥林嫂卻在滿城的祝福聲中凄涼的死去了,這樣的結局令人嘆惋。
故事里的英子在六年之后終于如愿成為了畢業生代表上臺領獎,當她發現離別近在眼前的時候,驪歌聲早已響起。
唱了五年的驪歌,終于輪到同學們為他們唱,這時所有的畢業生都流下了淚水。
當英子拿著小學畢業文憑匆忙的趕回家中時,她的心里似乎在害怕趕不上什么事情。
果然,她心里的預感變成了現實。
走進家門,弟弟妹妹們還坐在院子里玩耍,而爸爸種的石榴卻落下來了。
這時廚子老高讓她去醫院好好勸勸媽媽,英子變得如此的平靜。
當她爸爸的花兒落下,她已不再是小孩子。
這樣一部安靜的小說,它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寓言。
那些點綴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這樣匆匆遠離。
昔日像一首詩,躺在回憶的深處,不曾忘記也不需要想起,因為他們早已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傷離別是人生最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讓人迷失自我,過了許多年想起來還是傷心。
記得一首令人悵惘的詞:“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憐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郁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朋友,家人,舊時光里的自己,在哀嘆離傷的同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悄悄的長大了。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
請不要為了那業已消逝的時光而悵惘,如果這就是成長,那么就讓我們安之若素。
多于100字。
自己選選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城南舊事》的摘抄及賞析100字不要只有一個多一點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