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幾個月才會說話
語言的發生和發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
除了正常的語言環境,還須有正常發育的腦來發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對語言智能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幼兒的語言智能呢?根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律,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 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
語言智能高的幼兒表現出對話音、節奏、語調反應靈敏;愛涂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 父母若對這些語言智能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能開發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構如此復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越好。 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
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 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
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 嬰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里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能。
寶寶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響亮音符。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寶寶的語言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3月) 簡單發音階段寶寶1個月內偶爾會吐露ei,ou等聲音,第2個月發出m~ma聲,第3月出現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輔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階段(4~8月) 連續發音階段這時發出的輔音更多了,而且出現了連續的音節,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誤以為這時的ma~ma,pa~pa是寶寶在叫媽媽爸爸。 第三階段(9~12月) 學話階段這時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發音,開始把詞和對應的事物聯系起來,開始對詞義產生理解。
大約從2~3個月開始,當寶寶吃飽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時候,就發出一種咿咿呀呀的聲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約到半歲左右,寶寶能發出更多的語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
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和鼓勵增加寶寶咿咿呀呀的次數。 大約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開始對特定的詞發生反應。
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說“拍手、拍手”,經過不斷重復后,只要大人一說“拍手”,寶寶就會做拍手的動作。如果當著寶寶的面指著貓說“貓、貓”,經過多次重復后,只要大人說“貓呢?”寶寶就會轉頭去看貓。
實際上,這時的寶寶并不能了解這些詞的意義,只是經過大人反復刺激后建立了詞和物的一種聯系。 當寶寶不僅能聽懂詞,而且還能在聽懂詞的基礎上會說出詞,這時語言才開始成為他與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歲左右出現。
而這時寶寶說話的積極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個左右的詞。 在嬰兒期,父母應該如何去做,來幫助寶寶語言的發展呢?父母要把寶寶當成羽毛豐滿的談伴,耐心并經常同他們交談。
例如一個母親同她3個月的孩子交談: “兒子今天好嗎?(停)你好嗎?(停)好,你說?/你覺得好嗎?/我很高興那樣/是的,我是。你現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這是你想要的?好。
它在這兒。” 在這個交談中,母親假定她的寶寶是有能力回答的。
母親問完后停頓一下,給她的小寶寶回答的機會,然后又接著說。母親的這種交談方式,向小寶寶表達了她的愿望,希望他們間彼此能夠交談。
嬰兒何時開始學語言最合適 :從口齒不清到會叫爸爸媽媽,再到可以說出家庭其他成員的名字,嬰兒進行的是地球上任何其他生物都不能重復的一次學習經歷: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語言。 每年各國的語言研究中心都會公布關于嬰兒學習語言的神秘過程的細節。
科學家在對不到1歲的嬰兒仔細研究后得出結論說: 嬰兒能在10個月左右聽到和學會簡單的詞匯,這一時間比人們原先認為的要早。 10個月左右的嬰兒只能學會那些引起他們注意事物的詞匯,他們不感興趣的詞匯則在大約18個月才開始學習。
恩里克·吉拉爾東指出,語言的形成是一個聯想的過程,了解這一點比談論嬰兒開始學習語言的確切時間更重要。有證據顯示,嬰兒在出生前就能辨別爸爸和媽媽的聲音。
還有人認為,在嬰兒很小的時候,當聽到母親的心跳時就可以讓他安靜下來。 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成人可以定義嬰兒和模仿的東西。
為了說明這一點,可以拿學說話的嬰兒與學鳥叫的小鳥做例子,兩者之間存在一些相似之處。 嬰兒獲取和習。
寶寶幾個月能說完整的句子
你好,小寶寶說話是先會聽,后會說的,在1歲半以前,小兒能聽懂大人說的話,但自已會說的話不多,說話的積極性也不高,這是因為發音器官尚未成熟,大腦還不能支配嘴唇、舌、喉發出所需要的語音,所以寶寶只能領會大人說話的含義,而自已卻說不出來,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約從1歲半開始,小兒進入了積極的言語活動發展階段,隨著小兒理解言語能力的發展,積極言語表達能力也很快發展起來,在這個階段里,發音由不正確逐漸正確,會說的句子逐漸增多,言語的結構也更加復雜化。
小寶寶掌握的詞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多一個字,慢慢會說二個字,在后來就會說簡短的句子,表達自已的意思,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寶寶的語言發展的特點,重視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使寶寶能夠正確掌握語言,這對小寶寶智力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和小寶寶多交流,多溝通。
正常嬰幼兒各階段對外界聲音反應及言語表現
嬰兒言語的發展過程大致經過三個階段,即單詞句,雙詞句和完整句.(一) 單詞句(1~1.5歲)一般說,嬰兒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批單個詞,在10~15個月之間,嬰兒每個月能掌握1~3個新詞,到15個月時,嬰兒就能用這些已掌握的詞說出一些“單詞句”.隨后嬰兒掌握新詞的速度明顯增加.到19個月時嬰兒已掌握50個詞,此后掌握新詞的速度再次加快,25個以上/月,進入詞語激增時期.詞語的增長為嬰兒語句發展提供了材料.嬰兒從20個月開始進入詞的聯系和語法生成時期,開始進入雙詞句階段. 單詞階段兒童言語的特點:2 單個字或單音重復:此階段兒童最易掌握的是他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個字的詞.例雞、貓、狗.對那些包括兩個不同發音的詞,如汽車他們都自行進行簡化,簡化為“汽”或“車”對于單音重復的詞也較易掌握.例媽媽、爸爸、狗狗、寶寶.2 一詞多義:由于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詞的理解不準確,說出的詞往往代表多種意義,如兒童最先接觸到球,而后對類似的東西,如蘋果、土豆甚至扁圓形的鈴都叫球.ma ma 可能表示各種請求.2 以音代物:對于能發出聲音的某些物體,孩子們往往用象聲詞代表該物體.如把汽車叫“笛笛”、把小狗叫“汪汪”、把小貓叫“妙妙”.2 以詞代句:這階段的孩子不僅用一個詞代表多種物體,而且用一個詞代表一個句子,如媽媽一詞,可以代表多種意思,包括媽媽抱、媽媽來、找媽媽等,聽者需借助情境才能理解.到了15或16個月間,嬰兒開始能用兩個單詞連續或間斷的陳述事物的狀態表,表達自己的愿望或看法.例如“要 … 貓貓” “明明 … 餓” “飛… 鳥”,這個詞的間斷關系可能是“主--謂”“謂--主”“賓--謂”“謂--賓”.但是這類語言的數量還不多.接近1.5歲時,這類語言逐漸增多.這表明嬰兒正在向“雙詞句”過渡,并始初步獲得了基本的句法結構.在單詞句后期,即17個月左右,兒童開始能與成人進行稍長時間的談話交流.如在孩子1歲后,家長給孩子買了一本故事書,孩子經常聽以后,就可以和成人一起把故事更概講出來.講的過程中,往往給成人補充關鍵動詞,并用動作補充說明.注意:在單詞句階段及整個嬰兒期,兒童對語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常纏著成人給他講故事,喜愛重復、百聽不厭.成人應注意滿足孩子的這一強烈需要,選一本生動有趣,情節簡單,畫面清楚的畫冊,經常給孩子講講,這對兒童言語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二) 雙詞句(1.5~2歲)1 .5歲以后,孩子說話的積極性提高,說出的詞大量增加.2歲時,可達270個詞.嬰兒大約在20個月左右說出第一批雙詞句:他們學會把兩個詞放在一起表達明確的思想.例如:“明明奶”“娃娃掉”“踢球”.雙詞組合能更完整更確切地陳述思想,而且使用了簡單的語法.由于嬰兒詞匯量在20個月以后增長很快,出現了又一個語言激增時期,例如一名男孩19個月時第一批雙詞句共14句;20個月增加到24句;隨后三個月里分別增加到54、89和250句,到24個月猛增到1400句;25個月劇增到2500句.雙詞句階段兒童言語的特點:2 嬰兒講的雙詞句已具備了句法的基本成分.例如,主、謂、賓俱全,但使用中常被省略,主、謂、賓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之一部分,因此成為雙詞句.2 嬰兒講的雙詞句有兩種組成形式:一種是“主詞句”,即圍繞主詞展開的句子,在主詞(如“更多”“沒了”“嘿”等)前或后加上一個動作,一種屬性或一種狀態的詞,“沒了牛奶面包水”“更多衣服、鞋、帽、玩具.”一種是“電報句”,這種主句子不存在主詞,像電報語言“吃飯”“踢球”“上街了”.2 雙詞句的生成規則有兩種:中軸開放性規則,即中軸不變,根據需要在其前或其后連接一個關于事物、動作和屬性的詞.這種規則常用來生成主詞句.范疇對應式規則,要求生成雙詞句的前后兩個詞來自不同的“范疇”,在種類和性質上完全不同,但是這兩個詞必須保持其內在的有實際意義的聯系.(三) 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嬰兒到兩歲左右終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連貫的句子擴展成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完整句子.而且學會使用一些介詞、冠詞、助動詞、感嘆詞,他們會說“這是明明的”“貓貓爬在床上睡覺”“咳,小汽車壞了”.句子特點:2 句子從混沌一體的逐漸分化.兒童早期的言語功能有表達情感的、意動的和指物的三個方面,最初三者緊密結合,而后逐漸分化.幼兒早期的語詞是不分詞性的,而后逐漸分化.2 句子結構從松散到逐步嚴謹.例如“你吃筷子”→“小免子把蘿卜放在筐子里”.2 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擴展靈活. “嗚嗚嗚”→“爸爸坐火車去北京”. 研究指出,20~30個月是嬰兒掌握語言特別是基本語法和句法的關鍵期,到36個月即3歲時,嬰兒已基本掌握了母語的語法規則系統.。
怎么樣引導寶寶學說話
寶寶學說話的時間各有不同.每個寶寶第一次清晰喊出“媽媽”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寶寶到了2歲才學會喊,但是有的寶寶1歲就會了,你的寶寶才15個月,大可不必太緊張。
一般情況下,嬰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15~20月的寶寶學會說單詞句,到18~24個月開始掌握雙詞句,到2~3歲可以掌握簡單句及語法。 寶寶學說話要靠父母引導 。
在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里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能。 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
越早開發越好。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
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
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 給寶寶說話的機會。
提醒家長,現在家長都很重視培養語言能力" target="_blank">寶寶的語言能力,所以常常會不斷地對寶寶說,但是卻忘記了留出時間給寶寶說話,這會阻礙了寶寶說話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和寶寶交流,鼓勵寶寶回答問題,誘發寶寶說話的積極性。
這將有助于提升寶寶開口說話的積極性。
正常嬰幼兒各階段對外界聲音反應及言語表現
嬰兒言語的發展過程大致經過三個階段,即單詞句,雙詞句和完整句.(一) 單詞句(1~1.5歲)一般說,嬰兒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批單個詞,在10~15個月之間,嬰兒每個月能掌握1~3個新詞,到15個月時,嬰兒就能用這些已掌握的詞說出一些“單詞句”.隨后嬰兒掌握新詞的速度明顯增加.到19個月時嬰兒已掌握50個詞,此后掌握新詞的速度再次加快,25個以上/月,進入詞語激增時期.詞語的增長為嬰兒語句發展提供了材料.嬰兒從20個月開始進入詞的聯系和語法生成時期,開始進入雙詞句階段. 單詞階段兒童言語的特點:2 單個字或單音重復:此階段兒童最易掌握的是他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個字的詞.例雞、貓、狗.對那些包括兩個不同發音的詞,如汽車他們都自行進行簡化,簡化為“汽”或“車”對于單音重復的詞也較易掌握.例媽媽、爸爸、狗狗、寶寶.2 一詞多義:由于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詞的理解不準確,說出的詞往往代表多種意義,如兒童最先接觸到球,而后對類似的東西,如蘋果、土豆甚至扁圓形的鈴都叫球.ma ma 可能表示各種請求.2 以音代物:對于能發出聲音的某些物體,孩子們往往用象聲詞代表該物體.如把汽車叫“笛笛”、把小狗叫“汪汪”、把小貓叫“妙妙”.2 以詞代句:這階段的孩子不僅用一個詞代表多種物體,而且用一個詞代表一個句子,如媽媽一詞,可以代表多種意思,包括媽媽抱、媽媽來、找媽媽等,聽者需借助情境才能理解.到了15或16個月間,嬰兒開始能用兩個單詞連續或間斷的陳述事物的狀態表,表達自己的愿望或看法.例如“要 … 貓貓” “明明 … 餓” “飛… 鳥”,這個詞的間斷關系可能是“主--謂”“謂--主”“賓--謂”“謂--賓”.但是這類語言的數量還不多.接近1.5歲時,這類語言逐漸增多.這表明嬰兒正在向“雙詞句”過渡,并始初步獲得了基本的句法結構.在單詞句后期,即17個月左右,兒童開始能與成人進行稍長時間的談話交流.如在孩子1歲后,家長給孩子買了一本故事書,孩子經常聽以后,就可以和成人一起把故事更概講出來.講的過程中,往往給成人補充關鍵動詞,并用動作補充說明.注意:在單詞句階段及整個嬰兒期,兒童對語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常纏著成人給他講故事,喜愛重復、百聽不厭.成人應注意滿足孩子的這一強烈需要,選一本生動有趣,情節簡單,畫面清楚的畫冊,經常給孩子講講,這對兒童言語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二) 雙詞句(1.5~2歲)1 .5歲以后,孩子說話的積極性提高,說出的詞大量增加.2歲時,可達270個詞.嬰兒大約在20個月左右說出第一批雙詞句:他們學會把兩個詞放在一起表達明確的思想.例如:“明明奶”“娃娃掉”“踢球”.雙詞組合能更完整更確切地陳述思想,而且使用了簡單的語法.由于嬰兒詞匯量在20個月以后增長很快,出現了又一個語言激增時期,例如一名男孩19個月時第一批雙詞句共14句;20個月增加到24句;隨后三個月里分別增加到54、89和250句,到24個月猛增到1400句;25個月劇增到2500句.雙詞句階段兒童言語的特點:2 嬰兒講的雙詞句已具備了句法的基本成分.例如,主、謂、賓俱全,但使用中常被省略,主、謂、賓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之一部分,因此成為雙詞句.2 嬰兒講的雙詞句有兩種組成形式:一種是“主詞句”,即圍繞主詞展開的句子,在主詞(如“更多”“沒了”“嘿”等)前或后加上一個動作,一種屬性或一種狀態的詞,“沒了牛奶面包水”“更多衣服、鞋、帽、玩具.”一種是“電報句”,這種主句子不存在主詞,像電報語言“吃飯”“踢球”“上街了”.2 雙詞句的生成規則有兩種:中軸開放性規則,即中軸不變,根據需要在其前或其后連接一個關于事物、動作和屬性的詞.這種規則常用來生成主詞句.范疇對應式規則,要求生成雙詞句的前后兩個詞來自不同的“范疇”,在種類和性質上完全不同,但是這兩個詞必須保持其內在的有實際意義的聯系.(三) 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嬰兒到兩歲左右終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連貫的句子擴展成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完整句子.而且學會使用一些介詞、冠詞、助動詞、感嘆詞,他們會說“這是明明的”“貓貓爬在床上睡覺”“咳,小汽車壞了”.句子特點:2 句子從混沌一體的逐漸分化.兒童早期的言語功能有表達情感的、意動的和指物的三個方面,最初三者緊密結合,而后逐漸分化.幼兒早期的語詞是不分詞性的,而后逐漸分化.2 句子結構從松散到逐步嚴謹.例如“你吃筷子”→“小免子把蘿卜放在筐子里”.2 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擴展靈活. “嗚嗚嗚”→“爸爸坐火車去北京”. 研究指出,20~30個月是嬰兒掌握語言特別是基本語法和句法的關鍵期,到36個月即3歲時,嬰兒已基本掌握了母語的語法規則系統.。
教19個月寶寶說話
幼兒要到1歲多才會說話,而從出生后第5個星期開始,嬰兒就可以發出一些類似"a、o、k"的音了; 3個月左右會隨大人說話的節奏扭動身體;6個月時就開始牙牙學語了,會發出"ba-ba一ba、ma-ma一ma"的聲音,父母們往往都欣喜若狂,以為孩子終于開始叫"爸爸""媽媽"了。
其實這時的孩子只是把發音當作一種游戲在玩。等到9個月左右,孩子的聲音開始有高低起伏、強弱之分了,也能昕懂大人的一些話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洗澡時愛搶毛巾,你若告訴他應該擦擦胳膊、小肚子,他會照你的話去做,而且能擦對地方。幼兒到1歲或1歲半時,會說一些簡單的詞來表達他的感覺、要求"媽抱抱"之類的"電報句",還很喜歡重復、模仿大人說過的話,邊玩邊喃喃自語。
其次,孩子學說話必須具備3個方面的生理條件,即發音器官,聽力器官和腦發育正常。若你的寶寶明顯比大多數寶寶說話晚,可以從檢查孩子這三個方面著手,以便及早發現是器質性病變,還是功能性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19-24個月的嬰兒會說雙詞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