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描寫除夕的古詩句
一下那些都可以,不知道你用什么呢?希望我能幫助到你哦。
o(∩_∩)o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唐)范成大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明)葉颙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除夕相關的詩詞句-搜狗問問
詩名 作者 代表詩句
《田家元日》 孟浩然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 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除夜》 來鵠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日·玉樓春》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已酉新正》 葉颙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癸已除夕偶成》 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鳳城新年辭》 查慎行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關于大年三十的詩句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其全文詩句如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翻譯】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學家于謙。其全文詩句如下: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翻譯】
給遠離家鄉的人們說幾句話:天氣雖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為此而不堪苦悶呢?春天不久就要來到了,春風就在屋子的東頭。
形容除夕的詩句
卜算子(除夕)
朱敦儒
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
有個人人領略春,粉淡紅輕注。
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
捻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
客中除夕
袁凱
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
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
一杯椒葉酒,未敵淚千行。
癸巳除夕偶成
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關于除夕的詩詞
關于除夕的詩詞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抗元英雄。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除夕
【明】張掞
歲事今宵盡,悠悠動所思。
忽驚為客處,失記離家時。
藥里扶衰弱,詩囊寓別離。
阿咸能慰意,椒頌酒盈卮。
張掞(996—1074),字文裕,齊州歷城王舍人莊(今山東濟南)人。
除夕
【宋】劉光祖
房州亦是家,守歲落燈花。
鄉信長憑雁,僧餐自施鴉。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
與除夕有關的詩句
按中國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謂“除夕”。晉代官吏周處《風土記》中即有“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的記載。
除夕守歲,是我國傳統的習俗。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每到此時,總是詩興大發,賦詩言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今選錄一部分供大家品賞,以增添節日的情趣。
古詩中皇家慶賀春節的詩最多,其次是感慨時序變化,勉勵人珍惜光陰的。北宋文學家梅堯臣的《除夕》詩云:“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風開玉砌梅,熏歇金爐草。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唐代詩人史青的《除夕》詩云:“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皆寫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樸質,讀來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詩云:“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足見其惜時奮進之意。令人最感興味的,是清代詩人趙翼在85歲時,還寫出自己那老當益壯心情的《除夕》詩,詩云:“燭影搖紅焰尚明,寒深知己積瓊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趙老守歲達旦,心里萌動一股活力,明年要與時俱進,創造人生的新輝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歲》詩中寫道:“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他寫了皇宮之內除夕守歲的豪華歡樂情景。唐代詩人杜審言也寫有一首《守歲》詩:“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閥星河低拂時,殿廷燈燭上熏天。彈弦奏節梅風入,對局探鉤柏酒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觀賞寄春前。”唐代詩人張說有《欽州守歲》詩:“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詩人杜甫以“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詩句來描寫守歲的情景。詩人白居易的“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流露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古今名人皆認為,虛擲光陰就是浪費生命,應把握現在而勿幻想將來。北宋蘇東坡在《守歲》詩中寫道:“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可以看出,詩人在此強烈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讀,仍有醒世警人的現實意義。此外,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讙嘩”,將歡聚守歲的情景刻畫得淋漓盡致。很多很多年過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戶戶依然沿襲著古老的習俗,男女老少歡聚一起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