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級上冊語文書16課最感動的語句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魏格納并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系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陸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種叫中龍的爬行動物,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顯然,這些動物當時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否則,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難以飛渡重洋。這個重要的發現大大鼓舞了他。他充滿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證工作。
1912年,在法蘭克福召開的地質學會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提出了關于大陸漂移的假說,引起了地質界的震動。
四年級上冊語文詞語手冊16課的詞語有哪些
人教版:
1.擾 (rǎo)
亂 (luàn)
2.哀 (āi)
鳴 (míng)
3.狩 (shòu)
獵 (liè)
4.哀 (āi)
號 (háo)
5.喧 (xuān)
囂 (xiāo)
6.喑 (yīn)
啞 (yǎ)
7.沉 (chén)
寂 (jì)
8.靜 (jìng)
謐 (mì)
9.篡 (cuàn)
奪 (duó)
10.劫 (jié)
掠 (lüě)
11.酷 (kù)
愛 (ài)
12.弱 (ruò)
肉 (ròu)
強 (qiáng)
食 (shí)
13.隱 (yǐn)
約 (yuē)
14.作 (zuò)
響 (xiǎng)
15.連 (lián)
續 (xù)
不 (bù)
斷 (duàn)
16.夜 (yè)
色 (sè)
蒼 (cāng)
茫 (máng)
17.更 (gèng)
勝 (shèng)
一 (yī)
籌 (chóu)
18.驚 (jīng)
慌 (huāng)
失 (shī)
措 (cuò)
19.開 (kāi)
膛 (táng)
破 (pò)
肚 (dù)
20.津 (jīn)
有 (yǒu)
味 (wèi)
21.斷 (duàn)
肢 (zhī)
殘 (cán)
腿 (tuǐ)
22.毫 (háo)
不 (bù)
猶 (yóu)
豫 (yù)
蘇教版:
杰 jié (杰作) 潮 cháo (潮水) 騰 téng (騰飛) 塌 t ā (塌陷)
緣 yuán (緣份 ) 續 x ù (繼續) 擴kuò (擴大 號hào (記號) 昂 āng (昂首)
四年級上冊語文16課母雞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母雞》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
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 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 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三、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課后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后我還推薦了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四年級上語文字詞句篇16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