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
qià dào hǎo chù
[釋義] 恰:正好。
辦事、說話正好達到最適當的地步。
[語出] 清·王士禛《帶經常詩話》:“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觸及。”
[正音] 好;不能讀作“hào”。
[辨形] 到;不能寫作“道”。
[近義] 恰如其分 適可而止
[反義] 過猶不及 矯枉過止
[用法] 用作褒義。
用于說話或辦事。
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恰如其分”有別:~強調恰巧達到最好的地步;“恰如其分”強調正合分寸。
[例句]
①他的發言分寸掌握得~;雙方都很滿意。
②經嚴格訓練的禮儀小姐;一舉一動都~。
[英譯] be just perfect
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釋義] 恰:恰好;分:分寸。
合適的界限。
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語出]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百零八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
[正音] 分;不能讀作“fēn”。
[辨形] 恰;不能寫作“洽”。
[近義] 恰到好處 毫發不爽
[反義] 離題萬里 毫厘千里
[用法] 用作褒義。
用于說話;辦事恰當;不過分。
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適可而止”有別:~著眼于注意限度、分寸;重在提倡;多表示大小、長短、輕重等正合適;“適可而止”著眼于注意節制;重在防止;多表示事情進行到適當的程度就停下來;以免過頭。
[例句] 他對同志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實事求是;~。
[英譯] just right
不瘟不火 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處。
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初寫黃庭 恰到好處的意思。
出處: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帖,為后世學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侔色揣稱 侔:相等;揣:估量;稱:好。
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
出處: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
恰到好處 指說話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適的地步。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春秋三傳第六》:“只是平心靜氣的說,緊要關頭卻不放松一步;真所謂恰到好處。
”
允執厥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出處:《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允執其中 允:誠信;執:持;其:代詞,那個;中:不偏不倚。
真誠地堅持中庸之道。
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出處:《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論語·堯曰》:“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恰到好處的幸福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