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一落筆總是受到人們的喜愛,杜甫的《春夜喜雨》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自然是傳誦千古的佳句。
“春雨貴如油”,自然也具有典型的說服力。
當然,對于春雨的感情也并不都是出于贊美的情懷。
一場佳約,卻因了春雨的擾亂,徒自惹人無限煩惱,“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這不是史達祖在《綺羅香詠春雨》里埋怨的詩句嗎?因了春雨的擾亂,詩人只好徒自沉入與佳人往昔溫馨相聚的回憶之中:“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自然,為更多人知道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是寫到了一場春雨,對于愛花,憐惜花的人們來說,那春雨自然是有點殘忍,不解風情,是它們“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本來啊,人們約定在明天要去洛陽觀賞牡丹啊,可是,這一場春雨就把這一件事兒攪黃了。
不說雨天行車的不便,就是到了洛陽,在雨中看那被雨激打的落花慘景,豈不更令人大為掃興。
人們對春雨的情感或是或非,不一而足。
仔細分析一下,人們對于春雨的感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感情好惡功利地去看待評價的,自然沒有遵循春雨的本色去看。
按照自然節氣來看,進入四月,清明節以后,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雨是慢慢的多了起來,也就是進入了一個盛雨期。
唐朝詩人杜牧在其《清明》里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可見一到清明節,乃至清明節以后,進入盛雨期,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規律。
因此,有人在清明節下雨的時候寫到:“這一天下著唐朝的雨,我們的心情很沉重的話。
”就是很有趣味的一句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320字優美散文(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