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丞相好草圣
譯文:
張丞相喜歡書寫草書(草體字),但是很不工整。人們都譏笑他,他卻不以為然。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字非常潦草,寫了滿紙,龍飛鳳舞。他當即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侄兒抄到筆畫曲折怪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筆來,詢問張丞相念什么字。張丞相仔細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責罵侄兒說:“你怎么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致我也忘了寫的是什么)”
注釋
好:(hào)喜愛,喜歡
工:工整
流輩:人們
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
得句:得到佳句
錄:抄錄
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
執:拿起
熟視:看了很久
胡:為什么
致:以致
罔然:迷惑的樣子
詬:責罵
寓意
做事不能注重現象不看本質,囫圇吞棗必定不會有所進步。
2.桃花溪張旭①隱隱飛橋②隔野煙,石礬③西畔問漁船
(1)①巧妙地點出人與物、景的距離,暗示出詩人是在遠視。這種距離又使景物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2分)②“隔”字使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交相映襯、相映成趣,溶成一個藝術整體:野煙使橋化靜為動,橋使野煙化動為靜。(2分)
(2)①詩的首句描寫了深山里谷恍若仙境的美景;第二句寫作者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發現桃花源的武陵漁人,于是,“問”便脫口而出,逼真地折射出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2分)②詩的三、四句寫作者的明知故問,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2分)
無
3.韓愈和杜甫怎么評價張旭的書法的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
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
杜甫在《八仙歌》中對張旭的書法與為人做了如此精彩的描繪,他寫道:“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