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語言表達練習詞句段的教案怎么寫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來?去”的句式說話。
2、培養幼兒大膽表述的能力,能認真聽,大膽說。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頭飾若干(每人一個),藤圈一個,中班語言 《用書》一本。 2、將活動一處布置成兔媽媽的家,桌上有書,茶杯2個,魚瓶 (內有魚)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兔媽媽,請小朋友去做客 ,幼兒進入活動室。
二、兔媽媽招呼客人,引導幼兒用“??來??去”學說一句 話。
1、使水快冷:用兩個杯子倒來倒去. 2、請小朋友看魚: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
3、請小朋友看書:翻來翻去才找到要找的圖片。
4、請小朋友看兔媽媽家墻上的畫,用“??來??去”的句 式描述墻壁上的小動物的活動。 三、請部分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做相應的動作,并用“??來??去”描述這一動作。
2.中班語言教案誰的本領大設計意圖
教學理論依據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通過: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 遇到困難想辦法—— 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更大以及合作更快樂的道理。
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活動所需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開放式提問、分析性提問、遞進性提問等有效提問的教育手段,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3.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體驗式學習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向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里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愿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
通過以上策略,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所思、所想,這樣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3.【大班語言《歇后語》教學設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歇后語. 2.豐富幼兒的想像,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幾組歇后語的圖片. 1.出示歇后語圖片(貓哭老鼠),請幼兒觀察并描述圖片內容.引導幼兒分析貓為老鼠的死而傷心和哭泣是假象,引出“假慈悲”. 2.分小組讓幼兒討論幾個歇后語的意思: ①大海里撈針. ②豬八戒照鏡子. ③黃鼠狼給雞拜年. ④老虎掛念珠. ⑤飛蛾撲火. 3.分別請幾位小朋友講出自己組所討論的歇后語的意思. 4.請幼兒玩連線游戲——歇后語找朋友.大海里撈針——無處覓.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老虎掛念珠——假慈悲.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5.請幼兒再找出其他歇后語. 6.鼓勵幼兒創編一些合理的歇后語. 各領域滲透 藝術: 讓幼兒為歇后語配畫圖. 生活中滲透 請幼兒用對答的形式,和別人配對歇后語. 環境中滲透 圖文并茂表達多組歇后語. 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指導幼兒領悟更多更有趣的歇后語.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一下.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4.怎樣設計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環節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1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反義詞”(公開課)【活動目的】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及嘗試操作,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豐富幼兒的詞匯。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1.投影儀、自制投影片。2.大小皮球各1個。
3.糖、藥、木塊、海綿、沙子、圖片若干份(與幼兒人數相同)。【活動過程】一、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我要請你們用耳朵聽聽,嘴巴嘗嘗,手捏捏、拎拎,還要仔細觀察觀察,你們就會發現許多小秘密,看看誰發現的秘密最多。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通過各種器官。
讓幼兒在嘗試中理解什么是反義詞1.(出示大、小皮球)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老師(揭示要學習的內容):對,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們就叫它反義詞。2.請幼兒聽教師兩次拍手的速度,嘗糖和苦藥的味道,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試著說出快和慢、甜和苦、軟和硬、輕和重四對反義詞。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利用投影片,引導幼兒觀察嘗試說出相反的詞1.圖片上有什么?2.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觀察、嘗試,并說了相應的反義詞(冷――熱,厚――薄,方――圓,粗――細,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四、游戲,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1.介紹游戲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說出它的反義詞。
如果教師邊說邊做出相應的動作,請小朋友不僅說出正確的反義詞,而且也要配上相應的動作。2.教師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動作,再引導幼兒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的方式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
五、啟發幼兒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1.教師說一些新的詞語,請幼兒試著說出它們的反義詞。(如:好――壞,前――后,里――外,遠――近,多――少,香――臭)2.引導幼兒通過平時的觀察,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說出老師沒有說過的一些反義詞。六、活動延伸:游戲“找朋友”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圖片圍成圓圈,在音樂聲中邊跳邊唱邊找與自己手拿圖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請一對對好朋友告訴大家自己圖片中的反義詞。【說課】語言是幼兒交往、認識事物、保存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工縣。
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的敏捷期。同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也是智力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為了使幼兒的智力得到全面發展,提高素質,我設計了這節學習“反義詞”的語言活動。怎樣在這節活動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諧發展呢?我大膽地運用了嘗試教學,把以往教師單純地教換成幼兒在親自感受與操作嘗試中去認識事物,掌握規律。
因為,實踐活動對人的智力發展有重要意義。人的智力是在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的,實踐活動就是這種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這節嘗試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環節:1.激發幼兒嘗試的愿望;2.動手嘗試操作,了解反義詞;3.看投影片,進一步嘗試掌握一些反義詞;4.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動作來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5.通過形象思維,讓幼兒動腦筋,嘗試發現一些新的反義詞;6.延伸活動,游戲“找朋友”。這節課通過幼兒的嘗試操作,教師的指導及引導,音樂游戲的鞏固、深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技能。
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愿望。通過環境的創設,讓幼兒產生新鮮好奇感。
然后,教師通過語言的誘導,特別是用了“發現秘密”一詞,讓幼兒更加好奇,引發他們躍躍欲試的嘗試興趣。第二,給幼兒提供各種嘗試材料,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
讓幼兒通過聽一聽、看一看、捏一捏、拎一拎、嘗一嘗,來感知、探索、發現問題,知道教師提供的嘗試材料中有幾種相反的特征,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認識反義詞。如利用味覺嘗出糖和苦藥的味道之后,理解了甜和苦是一對反義詞;利用觸覺用手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理解了硬和軟是一對反義詞。
第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幼兒已在各種感官的感知基礎上對反義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
為使幼兒有興趣地掌握更多的反義詞,我就設計用看投影片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后,嘗試著說出一些新的反義詞。如:我畫一胖一瘦兩個小人,讓幼兒試著說出胖和瘦這對反義詞;畫一哭一笑兩個娃娃,讓幼兒試著說出哭和笑這對反義詞等。
第四,新奇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鞏固認識反義詞。“新”、“奇”是為了讓幼兒感到有新鮮感,感到好奇,對游戲產生興趣,吸引幼兒去嘗試、探索。
這里我設計了兩個游戲。第一個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不僅培養了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還給反義詞配上形象的動作,又是一次動作表現能力的新的嘗試活動。
第二個游戲“找朋友”,是活動的延伸。既讓每個幼兒都親自嘗試著找了反義詞,同時教師又了解了每個幼兒掌握反義。
5.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紙箱妙妙妙》的設計意圖怎么寫
知識:理解故事內容,能夠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能力:能用完整的句子講述紙箱的不同玩法。
情感:培養幼兒能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能夠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學難點:能用完整的句子講述紙箱的不同玩法。
教學準備:教具準備:故事課件,紙箱一個。
教師主導活動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紙箱,吸引幼兒興趣,討論紙箱的玩法,引入活動。
師:"誰知道紙箱可以怎樣來玩游戲呢?""剛才小朋友有各種猜測,那紙箱可以用來玩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來分享故事《紙箱妙妙妙》。"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幼兒觀察課件,進行第一遍講述。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哪些人?故事中的'我'是誰?他們用紙箱玩了哪些游戲?"
2、教師第二遍講述故事,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師:"有一天,家里買了一臺新的電視機,姐姐喜歡的是什么東西?""姐姐用紙箱玩什么游戲?弟弟看見了怎么樣?""他們還用紙箱玩了哪些游戲?""有一天,紙箱變得怎樣了?誰能用一個新的詞語來形容?"(學習詞語:塌塌軟軟)"過了好久家里又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媽媽說什么?我和弟弟說什么?""為什么我和弟弟會說這樣的話?"
3、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講述:紙箱還可以玩什么游戲,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姐姐和弟弟有了新的紙箱,他們還會玩什么游戲?""如果是你們,你們會和紙箱玩什么游戲呢?"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紙箱是可回收的,紙箱除了包裝東西外,還可以用廢舊的紙箱做很多事情,如:用紙箱搭建、用紙箱當舞臺等等。
延伸活動:回家與父母一起玩紙箱,看看紙箱還有哪些作用
6.大班語言詞語游戲《巧嘴巴》的教案是什么
大班語言詞語游戲《巧嘴巴》的教案是:1、在聽賞和演唱歌曲的活動中,感受音樂情緒,拓寬學生的動物知識面,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能積極有序地參與音樂游戲和音樂扮演,并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扮演大膽、投入。3、通過練習《繞口令》和欣賞《鴨子拌嘴》,感受與了解速度與節奏的變化對表達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的作用。
4、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知道真正的“巧嘴巴”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單元重點:1、能用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念“繞口今”。
2、在演唱、聽賞歌曲的過程中,充沛培養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單元難點:1、用自已創作的節奏和不同的速度念出獨特的“繞口令”。
2、能在老師的協助下創編和扮演樂曲的動作。課時布置: 唱 聽 動 拓展第一課時 我家小院嘴巴多 我的發明第二課時 數鴨子 鴨子拌嘴第三課時 猜謎謠 蟈蟈和蛐蛐第四課時 唱大戲 綜合扮演: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動:我的發明:用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念繞口令2、聽:《我家小院嘴巴多》 教學目標:1、通過用不同的速度我節奏念繞口令,知道不同的節奏和速度對表示情緒和氣氛的作用。
2、通過《我家小院嘴巴多》的聽賞與扮演,從各方面了解家畜和家禽的知識。教學重點:用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念繞口令。
教學難點:用自身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有節奏感地念繞口令,盡量與其他同學不同。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動進教室入座。
2、安寧情緒,師生問好。二、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念繞口令”:游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游戲的題目是“請你跟我這樣說”。
出示:①今天 天氣 真正 好②今·天 天氣 真·正 好③今天 天 氣 真·正 好 【設計意圖】:教師按不同的節奏、速度說一遍,學生跟一遍,并請學生找出不同點。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們說的幾句話,有什么變化?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1. 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知道,相同話可以用不同的節奏與速度來表達,不同的節奏與速度可豐富表達方式,并為以下繞口令學習起到示范與鋪墊作用。
2. 用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念繞口令 :①出示繞口令 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討論并選出代表上臺展示本組的效果,一起跟著讀一讀、比一比,哪一組的繞口令念得最有創意。②教師總結褒揚 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都是“巧嘴巴,會說唱,開口吐出一串花。
你也練,我也練,個個都是巧嘴巴”。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創作,感受創作的樂趣,并在朗讀體驗的過程中學會評價。
三、學習“我家小院嘴巴多” 情境創設 師:其實,老師家的小院里也有很多的巧嘴巴,你們猜是什么? 生:說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并模仿動物的叫聲與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與動作,增加對各種動物的了解與熱愛,并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準備。
導入學習1、學生聽錄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體驗歌曲情緒。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的合唱吧。
2、跟著錄音唱一唱,并模仿動物的動作演一演。3、把歌詞中的動物換成其它動物唱一唱、演一演:①說出其它動物的特征,在老師的協助下創編歌詞。
②根據創編的歌詞唱一唱、演一演。【設計意圖】:學習書本上的歌詞后,創作自身的歌詞并實踐演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1、師:今天,同學用自身的方式來念了繞口令,并給樂曲《我家小院嘴巴多》編了第二段歌詞,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都是“巧嘴巴,會說唱,開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練,我也練,個個都是巧嘴巴”。
(出示順口溜“巧嘴巴”,生齊讀。)2、隨音樂“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動出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唱:《數鴨子》2、聽:《鴨子拌嘴》教學目標:1、然清晰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數鴨子》,能用唱名跟老師模唱該歌歌譜,并背唱這首歌。2、通過欣賞《鴨子拌嘴》,感受打擊樂器用不同的節奏與速度演奏時,在音樂作品中表示出的不同音樂情緒與音樂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教學重點:能有表情地背唱《數鴨子》。教學難點:感受節奏與速度對樂曲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數鴨子》進教室入座2、安寧情緒,師生問好。二、學習樂曲《數鴨子》1、聽錄音范唱 師:上節課,我們在小院里看到了那么多的巧嘴巴,熱鬧的氣氛引來了一群鴨子。
瞧,它們過來了。 聽錄音范唱,熟悉旋律,整體感受歌曲【設計意圖】:1. 在熟悉歌詞內容的同時,為以下的扮演唱做準備。
2. 學生隨著《數鴨子》的范唱樂反復學唱歌曲,并隨歌曲自由律動。3. 分組演唱兩段歌詞,并交換演唱內容。
4. 跟老師模唱歌譜。5. 背唱這首歌,并請學生上臺扮演唱。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鞏固歌曲的教學。三、鴨子拌嘴(打擊樂合奏)1、初聽樂曲,初步整體感受樂曲形象。
導入:這么多活潑的鴨子我們數也數不清,哎呀,現在它們又在干嘛呀?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總結:原來鴨子們在拌嘴呢,導出曲目《鴨子拌嘴》。【設計意圖】:學生在描繪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教師在學生的。
7.中班教案語言活動《聽句子找圖片》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3-4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敢于傾聽和表達,樂于想象和創造。為此,我設計了《聽聲音編故事》的活動。我首先以聲音導入,又以小動物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聽聲音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并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言表能力思維能力。
活動名稱:語言活動內容:聽聲音編故事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
2、敢于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幼兒注意傾聽聲音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在教師提示下根據聲音或繪本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各種聲音、放音機。
活動過程 :
(一)開始部分1、傾聽熟悉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小耳朵注意聽,猜猜是什么聲音(拍手的聲音及凳子的聲音)。
--幼兒聽并回答。
小結:這是小手和凳子發出的聲音,它們的語言不一樣,小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我們來聽一聽吧!
(二)基本部分1、放錄音,猜猜我是誰。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誰來了。(播放青蛙叫聲:呱呱,呱呱呱)。是誰在講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小青蛙想說什么呢?(出示青蛙頭飾)--幼兒:自由的表達想法。
--教師:附和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學青蛙跳一跳。(給予鼓勵)小結:噢!小青蛙今天心情很好,它呀準備帶一樣好吃的東西出門。我們來聽一聽小青蛙出去遇到什么困難,要怎么辦呢?
2、幼兒根據聲音,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困難。
(1) 師:放錄音,幼兒仔細聽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幼兒仔細辨別是什么聲音。然后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問題。(青蛙沒有帶傘,要怎樣避雨呢?我們幫幫它吧)。
--幼兒:自由地發表意見。師回應鼓勵幼兒。
小結:小青蛙終于找到避雨的東西了,快快往前走吧!可是又遇到困難了,我們來聽一聽吧!
(2) 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小河嘩嘩流水的聲音)。
師:因為下大雨,小河的水滿了,小青蛙要怎樣過河呢?我們想辦法幫助它吧!
--幼兒:自由發表見解,教師鼓勵幼兒的好辦法。
小結:哦!小青蛙安全的過河了,小朋友們很高興,它就要到朋友家了。
(3)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敲門聲:咚咚咚,接著小貓的叫聲:喵喵喵。出示小貓頭飾)--師:提問青蛙來到哪個小動物家里啦?幼兒回答。它帶好吃的東西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4)放錄音,幼兒聽一聽。(生日快樂的音樂)--師:小青蛙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提問。
-- 師:全體幼兒一起唱一唱生日歌,歌唱完了,小貓許了一個愿望,小朋友說一說許了什么愿望呢?
--幼兒:自由的表達。
--師:生日過完了,小貓要對小青蛙說一聲什么呢?(謝謝)小結:小青蛙原來是帶生日蛋糕去給小貓過生日了,小朋友們也要給你的好朋友過生日好嗎。
(5)聽一聽完整的聲音,看一看繪本,編一編好聽的故事。
--師: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的聲音(提示幼兒認真聽),看一看圖片,編一編故事吧!
--師:請個別或幾個幼兒完整地編一編故事。(引導幼兒)(三)結束部分教師完整地看繪本講一遍故事。好了,小朋友們今天講了這么精彩的故事,真開心(音樂,笑聲),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再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大班語言教案詞句段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