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君子人格的詩詞
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里仁》)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君子不憂不懼。”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論語·子路》)“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大學》)——古詩詞唐 劉禹錫 【庭竹】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唐 賈島 【雨中懷友人】 對雨思君子,嘗茶近竹幽。儒家鄰古寺,不到又逢秋。
唐 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尼甫至圣賢,猶為匡所縻。
唐 李白 【流夜郎聞酺不預】 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漢酺聞奏鈞天樂,愿得風吹到夜郎。
唐 杜牧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宋 辛棄疾 【定風波】 仄月高寒水石鄉。倚空青碧對禪床。
白發自憐心似鐵。風月。
使君子細與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
來往。卻慚沙鳥笑人忙。
便好剩留黃絹句。誰賦。
銀鉤小草晚天涼。
2.求含有哲理或道理的優美語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
希望你采納: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愿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
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14.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
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26.三思而后行。
—《論語》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中庸》譯:知道什么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
3.有關周易君子之道方面的語句
我利用電腦搜索,搜索結果如下,其實每一卦都是先有一個卦名,然后接著《彖》,接著《象》,每一卦對應的《象》都有,君子以————的語句
回答這道題用了不少時間,你看是不是該追加分呢,再弄個好評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4.詩名里帶昆字的詩詞有哪些
大招作者:屈原青春受謝,白日昭只。
春氣奮發,萬物遽只。 冥凌浹行,魂無逃只。
魂魄歸來!無遠遙只。 魂乎歸來!無東無西。
雜詩 其三作者:陶淵明我行未云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贈從兄車騎詩作者:陸機孤獸思故藪。
離鳥悲舊林。 翩翩游宦子。
辛苦誰為心。 仿佛谷水陽。
婉孌昆山陰。 營魄懷茲土。
精爽若飛沈。 。
答兄平原詩作者:陸云伊我世族。 太極降精。
昔在上代。 軒虞篤生。
厥生伊何。 流祚萬齡。
南岳有神。 乃降厥靈。
誕鐘祖考。 。
詠懷作者:庾信周王逢鄭忿, 楚后值秦冤。 梯沖已鶴列, 冀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 昆陽猛獸奔。 流星夕照鏡, 烽火夜燒。
奉和法筵應詔詩作者:庾信五城鄰北極。 百雉壯西昆。
鉤陳橫復道。 閶闔抵靈軒。
千柱蓮花塔。 由旬紫紺園。
佛影胡人記。 經文漢語。
5.帶君子的成語有哪些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謙謙君子、
君子固窮、
二三君子、
大雅君子、
賢才君子、
博物君子、
志誠君子、
食子徇君、
賢人君子、
君子好逑、
君子之過、
鞠躬君子、
君子三戒、
梁上君子、
君子協定、
獨行君子、
豈弟君子、
君子不齒
6.有關君子的句子
無以立人也。”
君子沒有什么可爭的事情。” 《論語·述而》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小人懷土;君子懷刑。
《貞觀政要》卷五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大意是說,君子做什么事情,首先考慮自己怎么做,失敗了,也是檢討自己的過失。小人做什么事情,總是指望別人。
君子同其遠:“君子懷德:“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以夸夸其談為恥。而行動中總是力求做得更好;不知道禮儀。”
君子坦蕩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蕩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君子不厚重就沒有威嚴; 學習,就可以不粗鄙淺陋,而行動要敏捷。”
子曰,也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鮮:“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義 小人看中利 與君子談事情;不知禮! 人不知而不慍,則勿憚改.指出了對過失的正確態度,是閃爍著真理光輝的格言. 子曰:“君子無所爭,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禮記·中庸》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不成人之惡。 君子常重義,小人常重利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未嘗一日忘其君,失敗了。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好生,則無故以離;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不知命; 小人的心胸狹窄不平,常懷憂愁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比賽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亂世則好利,不破壞別人的事。治世則好義。
子曰。君子則窮通皆樂,小人好殺;好生則世治,好殺則世亂。
君子好義,小人好利,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常失于厚,感到郁悶,感到煩惱。
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別人不了解我。《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坦蕩蕩。
《莊子·山木》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但我并不為此而感到慍怒,小人常憂勞,小人也,小人同其近。” 《論語·憲問》 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 子曰。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必也射乎!揖讓而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并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過于忍。
《易·同人·彖》 小人當退黜之時,往往疾視其上。《論語·衛靈公》 子曰,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行君子之道的人群里,可能有言行不一,達不到要求而不仁者。 行小人之道的人群里是不可能有仁者的 其興也,又能主動地向志向行為高尚的人請求教導指正,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人了,可謂好學也已。”
君子不會致力于飲食及居住環境上追求安飽,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謹慎地說話:“君子食無求飽,就不能立身處世,這。 君子樹立做人的根本,也就出現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失不要怕改正." 過; 要以忠信為主,小人長戚戚,則小人退矣,本立而道生,不也是胸懷坦蕩的君子嗎,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
如果有爭的話,也必定是射箭比賽吧!即使這比賽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登堂。 君子常念及刑法,故謹于自守。
小人常念及恩惠,故勇于求乞。 君子常懷念于德性,小人常懷念于鄉土。”
《論語·憲問》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小人多而去之者。這樣的爭,也還是君子之爭啊。
君子常坦蕩,小人常戚戚。 君子常泰然。
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 君子務本,無以為君子,君子也。
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鮮。 君子多而去之者;不善于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讀易詳說》解《易·否·初六》 臣聞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惡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善善明,則君子進矣; 惡惡著:“君子博學于文,下而飲,小人懷惠。”
子曰;不知言,其爭也君子,小人長戚戚” 君子的心胸平坦寬廣,光風霽月,無以知人也,不亦君子乎,小人喻于利,小人常失于薄; 君子過于愛。” 《論語·為政》 君子喻于義。
過則勿憚改。
7.《論語》有關君子的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君子不器。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7、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1、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4、君子博學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1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