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古鎮的四季的句子
1、古老的小鎮,連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火紅色的高跟鞋與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發出的“咚咚”聲,聽起來卻如鋼琴奏出精靈般的音符,它們笑著,跑著,美得好似城墻上舞蹈的陽光,跳著華麗的華爾茲。
2、舊市古街,被譽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長600余米,寬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鋪筑,從北到南,隨形就勢形成“九曲十三彎”,宛如一條騰空欲飛的青龍。
古街兩旁分布著近百條縱橫交錯呈網狀的卵石巷道,或長或短,或寬或窄,高墻窄巷,古樸幽遠。3、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4、路的盡頭,是很久很久沒人管的戲臺,木頭邊是一片雜草叢生,里面空蕩得很,而且昏暗,點起蠟燭,火苗在從墻上的洞穿進來的風里搖曳、搖曳……這個戲臺曾經的輝煌,化做木頭上的一屢灰塵,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5、漫步南潯老街,腳邊不遠便河水。
既是水鄉,便一定有風了。絲絲細風掠過水面,便讓河水泛起魚尾紋,甚是有趣。
6、那扇門的朱紅色漆已然面目全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分辨得出那種鮮艷的紅,可門上卻還粘貼著早已泛白的“雙喜”,風輕輕的挑弄著那扇破門,于是門便發出“吱呀吱呀”的笑聲,黑黑的屋內,坐著一位年邁的老婦,手中拿捏著針線,縫合著懷中的衣衫。也許多年以前就是這般景象了,只因這樣,懷中衣衫上細細的褶皺才會慢慢爬上她光潔的額頭,于是,她從一位妙齡女子變成一為滿頭銀絲的老婦。
7、人們更是親,清水洗浴后,身心倍感輕松,賣米糕的阿婆,熱情好客請我們去吃米糕。刷油、放料。
香噴噴的特別好吃!我們來到木竹店,老人給我們玩竹子木,還帶我們參觀珍品。真是大開眼見。
晚飯,老人給我們做了兩面黃、小黃瓜……兩個陌生的家庭,在這個親的古鎮,變得異常熟悉。8、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樣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
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個新的拐角。石板顏色也很多,青色的,純潔無暇,青中帶黑的,還有青,帶一些清新的翠綠。
細細觀察,我仿佛聽到輕輕的敲擊,仿佛看到了年輪的歲月。9、水!一條小溪靜靜的流著,在陽光下,似一條銀鏈。
我連忙玩起了水,光滑的青石板,小小的黑魚兒……水很清,河床上的大卵石清晰可見。大的,小的,許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戲打鬧。
水花四濺,在空中成了一條珍珠項鏈,清新剔透。濺起水珠落下,泛起小小的漣漪,晶瑩而多彩。
10、它是飽含南武夷鄉土氣息的山歌,從遙遠傳唱至今;它是一顆古樸的明珠,從遙遠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抖落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珍貴。它就是奇跡般地保留著300余棟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鎮。
11、褪去腳上的鞋,赤腳踏在平靜的石板路上,感受這古鎮猶如唐江南女子般的溫柔,那又是另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是與看聲音跳華爾茲截然不同的感覺。那是什么呢?應該是溫柔和安靜吧,這里靜謐得仿若不存在,然而她的美,卻又讓人不容忽視。
12、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墻。一片有一片整齊有序的瓦片在木頭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著,既不單調又不乏味。
一種簡單明了的感覺涌上心頭。這種美:是一種特色美,木梁橫七豎八地擺列著,接頭處的一個個惟妙惟俏的龍頭,寓意一個人像龍一樣飛翔。
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圖案,令人賞心悅目。什么龍飛鳳舞、山清水秀……聽著名字都使人舒心。
13、我們邊走過瞧,不知不覺又來到一家百貨店門前。進去一看,里邊的貨物真是古色古香呀,看,用絲綢織的傘,用竹子做的小人兒,用木頭雕成的茶具。
令人愛不釋手,真想把客觀存在們統統都給買回家去,可惜兜里沒有那么多的錢。14、西塘的特產也是聞名中外呀!比如說,豆腐花、臭豆腐、八珍糕、芡實糕等等。
呵,特別是那個臭豆腐和芡實糕,一塊一塊金黃色的臭豆腐涂上一層辣椒醬,咬上一口,油酥酥的,臭里帶香,味道好極了!游人們邊走邊吃,整個古鎮盡是那誘人的香味.再說芡實糕,糕肉飽滿松軟,清爽可口,真讓人饞涎欲滴呀。15、陰霾聚集在古鎮的天空,細雨從檐上翹角聚多而滴,它們跌落下來,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濺起一小點水花,碎了 、散了 、又聚了。
于是不多時,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籠罩了起來,一片迷茫的白,似乎籠絡了整個世界。此時,家家戶戶緊掩窗門,像極了因為害怕受到外界傷害而將自己緊緊上鎖的心。
然而,卻又一扇破舊的門,似開非開,似閉非閉。16、走進和平鎮,你還為其至今保留的傳統文化、古樸民俗以及豐盛特產所嘆服。
“和平書院”的一脈書香仍氤氳在鄉民的衣袖間,民間尊師重教樂學之風浸潤著莘莘學子。這里讀書求學氛圍濃郁,文風熾盛,人杰地靈。
從唐代到科舉廢除時,和平出了137名進士,被譽為“進士之鄉”。這里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戲劇舞蹈遺存相當豐富,僅舞蹈種類就達70余種,主要有花鼓燈、七巧燈、踩高蹺、刀花舞等,而尤為珍貴的是和平保留下始于奴隸社會的儺舞,可謂是古文化的活化石。
而農家水酒、和平鯉魚、和平豆腐、和平米粉等,則讓游人體。
2. 描寫“古鎮的四季”的句子
(1)在古鎮,每條巷子的旁邊,每間屋子的檐下,都是歡快的小溪。
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溪水不停地往下流著,流過鱗次櫛比的小店,流過幸福的少數民族人家,流過黃燦燦的油菜花地…… (2)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
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3)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南郊,距市區約公里。
它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軍事古鎮。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
(4)古鎮百年,翻天覆地。由一條石板街變成三條大街。
十來條小街小巷。 (5)陰霾聚集在古鎮的天空,細雨從檐上翹角聚多而滴,它們跌落下來,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濺起一小點水花,碎了散了又聚了。
于是不多時,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籠罩了起。 (6)鹿港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古鎮,到處都是著名的古跡。
(7)小鎮古香古色,具有悠遠的年代歷史,是個遠近聞名的古鎮。 (8)廣東省中山市古鎮沃卡燈飾廠【古鎮造句 z *】,是一家集五金沖壓、數控加工設備的專業鋁材貿易照明產品制造商。
(9)周老嘴是一座因古渡口而興的湖北古鎮,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政府的紅色首府。 (10)在受災最嚴重的結古鎮,第三完全小學嚴重損毀,校方認為有大量學生被埋在廢墟下,救援人員正努力營救。
(11)巍山古鎮,一個小時的路程從下關。保持了古鎮的原始風格,游客不多古典質樸。
(12)上午逛木瀆古鎮,重點參觀嚴家花園和虹飲山房,此處景點雖不如其他園林有名,但勝在小巧精致,門票公司來,游。 (13)座落于廣東省中山古鎮的尼好燈飾廠創立于2005年。
是一家集開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水晶蠟燭燈為一體的燈飾廠家。 (14)帶上野餐或者去釣魚,不走尋常的路到一個古鎮探險,或者逛下跳蚤市場。
(15)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四次探訪勝芳古鎮,對這里積淀的與諸種音聲形態相關的民間禮俗進行考察。 (16)古鎮,猶如在小河邊上梳妝的姑娘,寧靜,端莊,典雅.曾維惠 (17)環湖還有享譽盛名的朱家角古鎮,上海大觀園,東方綠舟,**紀念館等國家AAAA級景區。
(18)古鎮上的木樓,基本是吊腳樓.吊腳樓上,擺一張竹桌子,上面放一壺老鷹茶,或一罐米酒,坐在竹椅子上,就著小河送來的夾雜著青草香的風,細細地品一杯茶,輕輕地抿一口酒,那便是神仙過的日子了。曾維惠 。
3. 小鎮家鄉四季景物的作文300字以上
我的家在牌頭,那里風景優美,空氣格外清新,是個可愛的地方,尤其是我家前面的公園。
春天,柳樹長出了新的嫩綠的葉子。在郊外,有各種各樣的花,一個個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晚上的時候,夜來香頁開花了。
夏天,高大的槐樹仿佛是一把大雨傘,有的人在樹下玩耍,有的人在下五子棋。太陽照射著大樹。樹葉泛著點點金光,真美麗呀!
秋天,從樹上掉下來許多許多黃黃的落葉,一眼望去,好像一只只美麗的黃蝴蝶在飛舞。在花園里已經有許多花都凋謝了。除了菊花還在花園里怒放著,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有的搔首弄姿地在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美麗,有的安安靜靜地躲在角落,有的則輕輕地隨風起舞,真是一朵有一朵的姿態呀!
冬天,天上飄起了潔白的雪花。今天我到小河邊去看,發現河水還沒有結凍。可是一天以后,我打著傘又去小河邊,發現小河都被大雪給覆蓋住了。哦!原來小何也在冬眠呀!媽媽還告訴我,不止小河在冬眠,我們自然界美麗可愛的小動物也在冬眠。
啊!一年四季的景色是那么美,那么迷人呀!這景色真是美得讓人沉醉呀!我太喜歡我的家鄉了。歡迎各位來我的家鄉參觀、游玩,一年四季都可以哦!
4. 描寫江南小鎮的好段
描寫江南小鎮總喜歡用“小橋、流水、人家”。雖然落入俗套,可我卻感同深受。這里水多,橋多,真可謂,“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有一種 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她就是同里,美麗的江南小鎮。
初到小鎮,沒有半點陌生,兒時的記憶油然升起,一條條小河,一座座小橋,一股淡淡的魚腥味,一句句陌生又熟悉的吳儂語,她真的是我夢中的故鄉。一踏上小鎮,我便目不暇接,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雪麗不知是受到了周作人先生《烏篷船》的蠱惑,還是對此船情有獨鐘,一進鎮就想乘船。于是,我們便決定乘船游玩。
周先生筆下的烏篷船: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涂黑油,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透明,略似玻璃而堅韌耐用。而我們乘坐的烏篷船全然沒有竹片,只是一只小木船,簡單,干凈,坐在上面十分平穩。小船在水中飄蕩,剛剛下過雨的河水有些渾濁,水紋細小柔美,漣漪漸生漸散,水面蓮葉搖曳,幾只魚鷹立在船頭……小船穿過一座座小橋,最有名的當然是“三橋”。這三橋位于鎮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態佇立在三條小河的交匯處,三座滄桑的小石橋都小巧玲瓏,構筑典雅,每橋均有花崗石鑿刻的楹聯,其中一橋的楹聯為:“淺渚波光云影,小橋流水江村”,淡淡地道盡了同里的魅力。 同里人有“走三橋”的民間風俗。那是消災避難、吉祥幸福的象征。他們說,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船在一處碼頭停靠,我們走進了小鎮。
鎮內街巷逶迤,街回路轉,幽深曲折。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眼前的一座座宅院莊重而凝重,帶來了太多滄桑感。一位面容秀美的姑娘走到我們面前。她身著碎花藍布衣褲,腳踏一雙粉紅色拖鞋,手持一把雨傘,烏黑的頭發簡單而又自然,整個人看上去十分清麗。她的聲音甜美,對于古鎮的歷史卻能娓娓道來。這是個滄桑的小鎮,有太多的歷史沉淀,也有太多的歷史故事。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里,養育了許多的名人。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狀元一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葉茵、徐純夫、莫旦、鄒益、梁時、何源、計成、王寵、朱鶴齡、沈桂芬、陸廉夫、袁龍等。近世以來,著名里人有陳去病、金松岑、嚴寶禮、費鞏、王紹鏊、藍公武、馮新德、楊天驥、費以復、劉汝醴、范煙橋、金國寶、沈善炯、馮英子等。倪瓚、顧瑛、韓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潛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會創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我們走進一處宅院,門匾上寫有“退思園”。這座園子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云。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內閣學士周德潤勛任蘭生盤踞利津、營私肥已。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處分,旋因查所勛都不實,部議革職位。任蘭生落職回鄉,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宅園,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詩有“題取退思期補過,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見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退思園的設計者袁龍,字東籬,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園占地僅九畝八分,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退思園布局獨特,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并以池為中心,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明朗之感。
該園堂之北點綴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臺面臨荷池,站立露臺可環顧全園。沿曲徑南行,至菰雨生涼軒。此軒又有一絕,軒底原有三條水道,荷池碧水循環其間。故軒內陰濕涼爽,自菰雨生涼軒穿過假山洞,沿石級盤旋而上,便來到堪稱江南園林一絕的天橋,視野豁然開朗。眼前,波光粼粼,朵朵并蒂蓮,漂浮在水面,水中魚兒暢游,仿佛走入畫中。步入庭中,遍植叢桂,早秋時分,也是馥郁芬芳。這紅楓與金桂、銀桂相間,襯以藍天白云、粉墻黛瓦,更見絢麗多姿。
走出退思園,依然沉浸在美景之中。饑腸轆轆的朋友迫不及待的走進一家餐廳。一會兒,美味佳肴擺滿桌子,一只濃油赤醬燒的狀元蹄,紅得發亮,吃在嘴里軟糯甜香卻又不膩,糯米鴨,太湖三白(太湖白魚,太湖白蝦和銀魚炒蛋),莼菜湯,清淡可口。主人的盛情令我們大飽口福。
這個周末,過得十分開心,江南小鎮更是十分迷人。同里與周莊,一個大家閨秀,一個小家碧玉,我更喜歡這個大家閨秀—同里。
5. 四季小鎮怎么樣
樓盤名稱:四季小鎮
別名:四季花辰
樓盤位置:光明大街與巴彥淖爾北路交匯處西行100米
產權年限:70年
建筑類型:小高層,板樓,
公交線路:70路、303路公交
其他交通方式:一環
規劃信息:其占地面積為660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1805
周邊配套:利豐汽車廣場、回民區政府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準。)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6. 求美國北方一個四季分明且有歷史淵源的小鎮
科德角是美國北方一個著名的避暑勝地,她是由許多個漂亮的小鎮組成的一個高級休閑度假區。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東南部,向大西洋突出的科德角半島的頂端。為沙洲狀的岬角。岬角上有燈塔。半島部分由沙組成,呈腕狀,長104公里,寬1.6-32公里,與大陸間圍成科德角灣。半島成為波士頓與紐約間海上交通的障礙,1913年在半島基部開了運河,縮短航程達120公里。
由于海角伸入到海灣暖流,氣候與大陸比起來較為溫和;冬季較暖,夏季較涼。夏季時,沿海城鎮和鄉村諸如巴恩斯特布爾、伯恩(Bourne)、查塔姆(Chatham)、丹尼斯(Dennis)、伊斯特姆(Eastham)、法爾茅斯(Falmouth)、哈威奇(Harwich)、海恩尼斯(Hyannis)、普羅溫斯敦、桑威奇(Sandwich)、特魯羅(Truro)、韋爾弗利特(Wellfleet)以及伍茲霍爾(Woods Hole)等這些美麗的小鎮都成為人口稠密的避暑勝地和忙碌漁港。
20Miles 以內有山有湖 50miles 以內有大城市 portland 有海 100miles以內到boston 300miles 到new york